摘要: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關注幼兒教師語言領域的教育素養(yǎng),對于推動學前教育發(fā)展,提升幼教質量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語言教育可以幫助幼兒盡快順利地掌握語言這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可以為幼兒書面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不斷襲來,新課程體現在課程理念、目標、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而教師的語言教育素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同樣是一節(jié)課,語言教育素養(yǎng)較高的教師,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價值,并且能多元的引導學生來理解教材,知識廣博,方法主意多,教學的組織游刃有余。概而言之,課程不管怎么改,都由人來操作,教師的語言教育素養(yǎng)無法提升,新課程改革等于紙上談兵。在知識日異更新、信息突飛猛進的現代社會,教師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教學形式,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具有完備的語言教育素養(yǎng)。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依舊可以看見教師因語言教育素養(yǎng)的缺乏,導致教育失敗的事例,如在日常語言教育過程中,有些幼兒教師經常帶有大量口頭禪和方言導致幼兒相繼模仿,有些幼兒教師因缺乏人文素養(yǎng)或未透徹理解科學知識而向幼兒傳遞不科學的信息,比如一些幼兒教師在向幼兒介紹蘋果時,把蘋果說成是紅色的、圓圓的。事實上,幼兒教師已經向幼兒傳遞了片面的、錯誤的知識,蘋果并不僅僅有紅色一種顏色。更多的老師因語言表達能力弱、詞匯貧乏而不能給幼兒更多的影響,如,只會說“長胖”不知道“發(fā)?!薄ⅰ盎⒈承苎?只知道“累死了”,不知道“精疲力竭”等等。這些將直接對教育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并阻礙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提高幼兒教師的語言教育素養(yǎng)迫在眉睫。
一、語言教育素養(yǎng)內涵
語言教育素養(yǎng)可理解成在語言教育方面教師所需要具備的素養(yǎng),本研究指的是幼兒教師在語言領域方面應具備的教育素養(yǎng)。研究者認為,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就是幼兒教師在語言領域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顯著影響的思想和能力的綜合。由于語言在人類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貫徹學前各領域的顯著特征,對于語言領域的幼兒教師而言,該領域的教師素養(yǎng)應該更高。綜合以上的探討,本研究從構成角度探討和建構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的內涵,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語言教育素養(yǎng)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釋:一是語言教育的價值觀與教育觀,即幼兒教師在語言教育上所持有的價值觀和教育觀;二是語言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語言教育知識及語言技能。語言教育知識主要指語言教育內容知識、語言教育對知識、語言教育方法知識。語言技能包括自身語言表達技能和閱讀與書寫技能;三是語言教育教學能力,指的是教師在幼兒教學方面的教學設計能力、活動組織與實施能力、教學監(jiān)控能力等;四是語言教學態(tài)度,包括語言教育教學積極態(tài)度方面、自身語言修養(yǎng)的提升方面以及教學研究及創(chuàng)新意識方面。
二、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現狀
1. 語言教育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
在語言內容知識方面,很多幼兒教師對各年齡階段幼兒語言的發(fā)展狀況以及應掌握的核心經驗并不明確清晰,對于語言教育內容知識了解較為籠統且片面,很多都只是了解大概,但具體卻不清楚;在語言對象知識方面,對幼兒個體差異及幼兒自身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和經驗的掌握不夠,不能夠根據孩子的特點去設計活動目標,進行有效的追問及有效的互動;在語言教育側重點方面,對于語言教育活動的重點把握不好。語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因而語言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與側重點應該是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豐富幼兒的詞匯量,激勵幼兒勇于、善于表達等。然而有些教師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卻忽視對語言根本的培養(yǎng)。
2. 語言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水平不高
在語言素養(yǎng)方面,最突出的問題即是幼兒教師自身的語言表達技能。當前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教育活動時存在最大的問題是語言用詞不準確、不規(guī)范、過于隨意,不能準確掌握表達的尺度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用相應的語言進行語言教育。還有一些教師教學語言過于啰嗦,不夠簡練,不能夠準確地傳遞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幼兒教師普遍閱讀量較少,詞匯及知識的儲備量較少,不能對各類書目進行廣泛的閱讀以擴展視野、升華思維。
3. 教學監(jiān)控能力較弱,不能夠適時反思調整
部分幼兒教師缺乏對自身的語言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評價,不會對語言教育教學進行適時調整及完善。另外在進行觀摩學習時,有些幼兒教師也不能夠很好地觀察學習,并進行總結反思,因此常常學習不到那些觀摩課的精髓,不能夠很好地促進自我的提升和發(fā)展。
三、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缺失的原因
(一)教師自身原因
1.在校學習期間對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
幼兒教師的教育理論知識是衡量幼兒教師在語言教學能力的關鍵要素。幼兒教師的教育理論知識應當包括:幼兒教育在語言教育領域應當具備的基礎知識、幼兒教育學科專業(yè)知識、人文學科知識、語言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和技術。如果幼兒教師在校學習期間對相關理論知識不重視,不努力掌握這些基本知識,就會對職后的語言教育教學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很大影響。部分幼兒教師由于人文方面知識欠缺導致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在教育教學時語言表達不夠清晰,條理化較差。而由于專業(yè)知識與能力較低,導致在教學中不懂得如何將語言教育滲透于其他教學領域。
2.教師終生學習意識不強
由于網絡技術的進步,幼兒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接觸到大量有關語言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源,一部分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惰于思考,為了自身教學的方便,對相關教育資源直接照搬照抄。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在課余時間也鮮有利用各類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提升的情況。相當一部分老師持有這樣的觀點,即教學活動案例的重要性遠遠超過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在這類觀點的影響下,一部分幼兒教師主動閱讀書籍的積極性不足,導致在職業(yè)生涯中時常遇到瓶頸,使幼兒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受挫,產生巨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又會進一步降低教師的自我學習積極性。
3. 不善于總結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某些教學行為及其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反省思考與分析的活動。教師的自我反思可以幫助總結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勤于、善于教學反思的幼兒教師可以從總結反思中收獲一些教學內容的知識,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然而,部分老師在教學中不善于觀察,課后不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在觀摩學習時也很少主動對學習內容進行內化。
(一)外部環(huán)境原因
1.無論是職前還是職后的培訓,都較為重教學的技能而輕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理論素養(yǎng)與專業(yè)水平發(fā)展的重要渠道,有效的教師培訓能夠推動教師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更新與轉變。然而,目前很多教師培訓存在較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呈現為:職前與職后培訓,都是重教學的技能而輕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教師培訓大多都在傳授一些教學方面的技能,并沒有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注重對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從本質上來說,一線教師在語言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根源于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欠缺,因此培訓更應該側重于指導老師如何培養(yǎng)和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另外,教育培訓大都是采取“滿堂灌”的傳授方式,在培訓中一線教師難以就如何提升自身較為薄弱的語言素養(yǎng)與培訓專家交換意見并尋求解決方案。導致很多幼兒語言教師對教師培訓缺乏積極性,雖然在教育培訓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并沒有獲得很多實用的信息,教師培訓實際上失去了應該擁有的價值和意義。
2. 教師評價體系不合理
教育評價體系決定著幼兒教育的方向以及廣大幼教工作者的觀念和行為。教師需要通過評價,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幼兒教師得到積極的評價,就會以更飽滿更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工作;相反,如果幼兒教師得到消極的評價,就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以幼兒絕對發(fā)展水平為標志衡量教師的教育水平與教育質量,教師只是“失語”的被評價者,重視量化評價不重視與質化評價相結合,這種不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誤導了幼兒教師的觀念和行為。在幼兒園管理中,一些幼兒園常常將工作考核等同于幼兒教師的教師評價,將教師的工作完成量等同于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這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目標。還有一些幼兒園依據公開課表現、榮譽獎勵獲得情況等方面對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評定,缺乏對幼兒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領域表現的關注,從而導致一些幼兒教師只注重教育教學技能而忽視在語言教育教學上的長期觀察和探索。
四、提高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的策略建議
(一) 幼兒教師自身方面的建議
1. 加強對語言領域理論知識的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
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基礎和保障。幼兒教師只有掌握語言領域教學知識才可能提升語言教育素養(yǎng),只有知道是什么才能準確地去做,更好地、有效地進行教育教學。然而,目前大部分幼兒教師對語言領域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清晰透徹,有些教師甚至對此并不理解。因而,幼兒教師要認識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加強對語言領域理論知識的學習。此外,由于知識的不斷更新,幼兒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會不斷進步,幼兒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學習,促進語言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
2. 增強對各類書籍的閱讀,全面提升個人素養(yǎng)
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還要對其他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一方面,隨著社會發(fā)展,各類信息資源獲取通道越來越便捷,知識信息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當代幼兒普遍知識水平上升,對于各個領域知識信息的了解都要比我們所想象的多,因而幼兒教師自然不能落后,更要不斷擴充更新自己的知識領域,多閱讀以充實自己。另一方面,幼兒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十分重要,直接會決定語言教育活動的質量。一個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教育時首先語言素養(yǎng)水平要高,語言精煉、用詞準確、講話富有邏輯且清晰明了。然而,幼兒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與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有直接關系,文學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教師語言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因此,幼兒教師只有增強對各類人文社科類書籍的閱讀,而不僅僅狹隘于對有關語言領域學科知識書籍的閱讀,才能提升幼兒教師語言教育素養(yǎng)。
3. 及時并勤于進行總結反思
養(yǎng)成及時進行總結反思的習慣對于幼兒教師提升語言教育素養(yǎng)來說非常之關鍵。幼兒教師進行總結反思的前提必須要進行細心觀察和思考,這點對幼兒教師思維的鍛煉和發(fā)展是非常有益的。再者,在總結反思時就會發(fā)現自己教學問題所在,對于自己不好的地方會想辦法及時作調整,這也是教師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一個過程。一方面要學會反思性自我評價,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是改善其教育行為的重要途徑,也是其專業(yè)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只有在日常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了解語言教育活動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才能不斷提高幼兒語言教育效果和質量。另一方面,幼兒教師不僅要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也要對一些觀摩學習的課例進行總結反思。思考其他教師教學的優(yōu)劣之處,然后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對于幼兒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個學習和提升的過程。
(二) 外部環(huán)境方面的建議
1. 培訓的重點從重教師的語言教學技能轉移到重教師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
幼兒園要加大培訓力度,給幼兒教師提供充足的學習機會。幼兒園培訓的立足點是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著眼點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因而培訓內容也要具有針對性,真正能夠解決不同教師遇到的不同問題與疑惑,這就需要使培訓的形式和內容多元化。在培訓形式上,不單單是進行單向教授灌輸,還要有幼兒教師的參與討論。在培訓內容上,不只是向教師教授語言教學技能,還要以“課例研究”為載體,注重提升教師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另外,對于職前,師范院校要增加師范生實習實踐的機會,注重提升實習的質量與效果。
2.構建以對話為基礎的幼兒教師評價體系
教師參與是實現評價根本價值的重要基礎,應構建立足于幼兒教師本位發(fā)展的、具有人文關懷的教師工作評價制度及評價指標體系,使幼兒教師能夠自由地交流和表達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接受評價者的意見。因此,幼兒教師與外在評價者進行充分的對話與溝通,是促進教師發(fā)展與提高語言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這種以改進為目的的幼兒教師評價不僅能給教師一個證明工作業(yè)績的評價結果,更能啟迪幼兒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反思自己的語言教育工作,不斷地改進和提高自身的語言教育素養(yǎng)。因而,需要構建以對話為基礎的幼兒教師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宋佳音;1995.6;女;漢族;安徽亳州;碩士研究生;助教;學前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