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教學是語文學科里最重要的一項教學,同時也是較難的一項。尤其在小學低段,學生對于習作是較陌生的,同時還伴有一些抵觸心理。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不具有文字表達能力,此時便需要教師的悉心教導,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實踐和研究進行分析,以期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實踐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30-0196-02
教師應當注意增強小學生的寫作信心,激發(fā)他們對于寫作的樂趣,并有意識地創(chuàng)建寫作的情境,讓學生自覺地深入到寫作當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1]。
一、提升寫作樂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S多小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不高。因而,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方面下手,讓學生轉變對寫作的態(tài)度,從對作文的“怕”到對作文的“樂”。
如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訓練是《我的植物朋友》。對于植物,學生并不陌生,但卻寫不出來。于是,教師可在教學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對家里的一種植物進行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對于這項作業(yè),學生十分感興趣,記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學生是拍照,有的學生是用表格,有的學生畫畫等。習作前讓學生交流自己觀察所得,學生興趣十足,寫作時也就得心應手了??梢娏曌鹘虒W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重要性,教師應當充分運用身邊的一切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要積極踴躍地指引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二、抓住習作練習
小學語文課本中第一學段的主題是圍繞說話、看圖寫話。教師抓住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僅對日后的習作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為學生語文水平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開端。此外,學生除了有一個正式的作文本之外,還要有一個習作的練習本,這樣可以方便學生把課內外看到的景色和身邊發(fā)生的事記錄下來,讓其每天都要堅持寫一個小片段,小學生每天如此堅持,習作的水平一定可以有所提高[2]。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內閱讀教學,讓其學習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同時也要學習作者在寫作方面的技巧和寫作方式。為此,教師也要時不時地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寫作。課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教師要運用這些經典的作品,引導學生閱讀這些經典作品,獲得習作的素材。
如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下冊《鄉(xiāng)下人家》時,課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鄉(xiāng)間畫卷,作者語言的表達很有特色,先列舉再總說。教師應抓住這一寫作特色,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寫你眼中的鄉(xiāng)村景致。在教學到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續(xù)寫。一些作者會在文章中留有一定的空白,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擴寫。如在教學統編版三年級下冊《荷花》一課時,教師可引領學生找出描寫荷花姿態(tài)的語句,抓住三個“有的”描寫荷花的不同姿態(tài),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學生抓住“天上的云”“動物園里的動物”等進行擴寫,達到了訓練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將生活中的美轉變?yōu)楣P尖下的美。
三、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對于剛剛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最大的難度就是沒有素材可寫,只有根據教師所教授的寫作知識來進行寫作。為此,教師在習作教學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力,引導小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自然界中觀察植物、動物,并讓其將自己所觀察到的植物、動物寫成一篇觀察作文。不能去戶外時,教師可以帶一條金魚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將金魚描述出來。有的學生寫不出來,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給他們寫作的思路,如金魚的尾巴像什么?金魚的眼睛像什么?這時候的學生便不會覺得寫作有多么的復雜。讓小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善于觀察,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許多事物都可以是寫作的素材,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同時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到寫作其實并不難,是一件非??鞓返氖虑?。這樣簡單的基礎訓練既可以消除小學生對于寫作的恐懼,又讓小學生把握了觀察的重要性。
四、寫好觀察日記
現如今,小學生害怕寫作文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小學生的作文往往內容單調,因為大多學生寫的都是流水賬式的作文,甚至編造假話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很少有學生會產生寫好作文的欲望。生活是習作的源泉,為此,作文材料的累積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注重指引小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成為一個善于觀察的人,善于發(fā)現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書面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指引小學生寫好觀察日記[3]。
五、豐富課外閱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睂W生通過讀書可以見識到很多生活中見不到的事物和景象,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些都是在寫作中不可缺少的準備。海量的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眼界,同時積累更多的精美語句。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自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寫作素材,長此以往,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為此,教師應當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對課外閱讀內容進行仔細地探索。學生還應進行寫作練習,將閱讀的感想表達出來。大量的課外閱讀會不斷地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六、融合讀寫訓練
經過大量的課內外閱讀,學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在習作訓練中就更“有話可說”。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仿寫,隨后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能力,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容轉變?yōu)樽砸训闹R,以便在寫作中嫻熟地使用,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以統編版小學教材為例,學習知識后教材安排了有針對性和引導性的習作練習。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時,要采用讀寫融合的方法,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習作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將平常日積月累的習作素材運用到作文中,才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小學的習作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引小學生寫好每一篇文章,不僅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對于小學生的情操也有著很好的陶冶作用。如何提升作文的教學效率,使得小學生熱愛寫作文,這便需要教師認真思考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形成會學習、愛學習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莫玉香.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2]陳悅.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探討與實踐[J].新課程導學,2018(4).
[3]李娟.淺談小學語文寫話教學實踐與探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8(1).
【作者簡介】
蘇佩蓮(1977~),女,漢族,福建晉江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