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要求,有效提升作文教學成效成為當前教學的熱點。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提升的重要階段,是學生想象力較為豐富的時期,也是學生鞏固文化基礎的重要階段。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和思維的重點途徑,而寫作更是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為學生日后的寫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習作;想象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30-0176-02
語文寫作需要學生的理性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技巧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寫作本身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但部分學生只把寫作當做考試題目之一,對寫作缺乏興趣,不想認真思考,難以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因而寫作能力難以提高。本文就小學語文習作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策略進行相關的探討,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一、小學語文習作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提升寫作熱情
學生對于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想象力,這是現(xiàn)階段下學生的特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寫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和興趣,進而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另外,這種想象力能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對寫作保持一個樂觀和輕松的態(tài)度。
(二)有利于學生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作
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不同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各具特色的,這也是學生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作的重要基礎。小學生年齡較小,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發(fā)展,使其展示出自己的個性特色。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文章也會更加充滿童趣,更加精彩。
二、小學語文習作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學會積累和模仿
學生現(xiàn)階段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素材積累和習作模仿。作文學習是學生積累寫作手法和寫作特點的主要途徑,教材編排的文章都有一定的鑒賞意義。通過對文章的講解,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寫作技巧,如學會使用高級詞語、掌握修辭手法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當然,積累和模仿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過程[1]。
如在部編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學習中,教師在此課的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積累,并且模仿文章的寫作手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這篇文章的題目上說‘金色巴掌,它指的是什么呢?”學生在深度了解文章之后能回答:“是梧桐樹葉?!敝蠼處熢僦v解:“那么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這種修辭就叫做比喻,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大家能不能再舉出其他的例子呢?”教師首先進行手法的解釋說明,再讓學生進行想象。當然,教師可以先舉出例子讓學生更有體會,如春天小草仿佛給大地母親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學生在例子的指引下會進行想象聯(lián)想,之后在寫作中也會用到這些句子。
再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此篇文章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這樣講:“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一個特別美麗的地方,它在東北哦,大家會想到什么呢?”以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學生大多會說:“東北很冷,有很厚的雪。”之后教師就學生的想象和回答進行點評,接著根據文章的寫作特點強調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里小興安嶺的美景各不相同。學習完課文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大家有沒有去哪個景點旅游呢?或者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什么特殊之處呢?”以這樣的提問讓學生愿意接受寫作的練習,學生在寫作時勢必會聯(lián)想到此篇文章,進而對文章結構進行模仿練習。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結構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續(xù)寫故事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借助拓展訓練,這也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就語文學習來講,應當設定一些情節(jié)類型,要求學生就此范圍進行想象并寫作。學生的想象力雖然豐富,但是僅靠單純的寫作不能有效發(fā)揮其想象力的作用。教師可以就課本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進行故事續(xù)寫,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不但覺得有趣,也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2]。
如在進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本課的情節(jié)為前提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這樣講:“同學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是老屋!”之后教師再講:“這個老屋都做了什么事呢?它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學生在課文中不難找出答案。經過幾次的問題對答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故事后續(xù)進行想象:“同學們,你們覺得老屋會不會倒下呢?老師認為不會,接下來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等等,老屋!一個小小的聲音在它門口響起,‘再等一天,行嗎?有一只狐貍在追我,想把我吃掉,我找不到安心藏起來的地方。老屋低下頭,把老花眼使勁往前湊:‘哦,是公雞??!好吧!我就再站一天吧!”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有了續(xù)寫的范例。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不僅有較高的興趣和熱情,也能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
如在進行《去年的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故事續(xù)寫。對于此類童話性的文章學生都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用童話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這樣講:“小鳥和大樹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后來大樹去哪里了呢?小鳥找到他了嗎?”以這樣的提問激發(fā)學生想象,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以自然生活為主,讓學生有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小學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和憧憬,教師不妨借助這一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寫作中涉及到對人和對物的描寫,學生仔細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人和物,適當進行聯(lián)想,便能創(chuàng)作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巧妙結合自然生活,讓學生有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如在進行《大自然的聲音》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初提問:“同學們,大家知道大自然有什么樣的聲音呢?”學生對此問題會產生好奇,在之后的課文學習中明白“風、水、動物”等的聲音都是大自然的聲音。此時學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也會想象大自然的其他聲音,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表情,讓部分學生進行簡單的口頭表述,之后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當然,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鳥兒是大自然的靈魂歌手,春天的清晨會有嘰嘰喳喳的聲音喚醒萬物!”這樣形象的比喻讓學生有想象創(chuàng)作的空間。
再如進行《父親、樹林和鳥》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文章的情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多次賞析作者和父親之間對話,體會父親對鳥的熱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師還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生活中我們經常和父母待在一起,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父母的喜好呢?”學生會聯(lián)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教師繼續(xù)用語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父母有沒有收集物品或者養(yǎng)花養(yǎng)草的習慣呢?在送大家上學的時候碰到老人過馬路會不會伸出友好之手呢?他們是怎樣做的?能體現(xiàn)他們怎樣的情感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讓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在小學語文習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想象力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還能提高其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模仿課文,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故事續(xù)寫能力,更好地打開想象思維;要利用自然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想象和描寫,給學生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參考文獻】
[1]吳莎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智力,2020(6).
[2]王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12).
【作者簡介】
趙娟(1994~),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