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和
摘 要: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與國家興旺息息相關。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兒童茁壯成長的關鍵。當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情況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人們越來越關心小學生的體質問題,關注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愛運動的習慣是體育教育的一大目的。要增強小學生體質,就要充分利用體育課,筆者針對“體育課中是否應該加入專門的身體素質練習,時間占比多少”的問題進行探究,探討身體素質練習在小學體育課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體育課;身體素質;素質練習;體育鍛煉
人們越來越重視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健康。目前,青少年兒童的肥胖率逐年上升、近視率居高不下等現狀讓人擔憂。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運動項目和運動技能,動作夸張且極不協調,從中反映出學生的運動能力差。在現實體育教學中,類似情況也屢見不鮮。運動能力差的學生,身體素質普遍較弱,因此我們應該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練習,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
一、小學生身體素質現狀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的結果,從2016年到2020年的抽測數據分析,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斷提高,表現為不合格率逐漸降低,良好率、優(yōu)秀率逐漸上升,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持續(xù)上升,力量素質指標、耐力素質指標、肺活量指標表現為穩(wěn)中向好。雖然學生身體素質各項指標近年來都有所提高,但整體狀況還是不容樂觀,肥胖率、近視率呈上升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建設體育強國,這就要求學校要重視體育教學,強化體育課,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教育部明文規(guī)定:不準擠占體育課,要給學生更多的運動時間,學校課程安排每天都要保證學生有一小時的運動時間,讓學生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另有學者提出應在每節(jié)體育課中開展素質練習,每節(jié)體育課加入十分鐘左右的體能訓練,或者結合所學內容加入身體素質練習,保證學生每次上課都有一定的運動量、運動強度,從而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身體素質的定義
人的身體素質是人身體運動素質的表現,而運動素質是指運動時機體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下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基本運動能力,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的強弱,是權衡一個人體質狀態(tài)的主要標記之一,身體素質的成長,對加強人的體質健康有著非凡意義。
三、小學生體育課中身體素質的訓練
在體育課講授過程當中,教師通常會把更多的精力、時間放在教授學生掌握體育技巧上,只把少量時間放在學生身體素質的練習上。然而,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不應局限于技術的教學,而應該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下功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身體素質訓練。一般來說,身體素質練習相對單調枯燥,機體容易感到疲勞,對體育教師而言,要想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是個大考驗。因此,體育教師在選擇練習內容、組織的方式上,要注意增加一些趣味性內容,如游戲、競賽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需加強對學生各種基本運動能力的鍛煉,主要進行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性的鍛煉。
(一)力量練習
力量是指整個身體或身體某個部分肌肉在收縮和舒張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運動的基礎,它影響著技術動作的完成、運動能力的提高等,還對預防運動損傷方面有直接作用。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超負荷的力量練習有可能影響小學生的形態(tài)發(fā)育。力量素質主要以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下肢力量三部分為主,為了不影響小學生的形態(tài)發(fā)育,又能提升學生的力量素質,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力量練習內容。
體育課中上肢的力量練習主要是手部的練習:波比跳、俯臥撐、推小車等;核心的力量練習主要有仰臥起坐、俯臥挺身、平板支撐、跪姿支撐等;下肢力量的練習內容主要有半蹲、深蹲、弓箭步、深蹲跳、單腿跳等。為保證練習效果,教師在每一次力量練習時,都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注意安全,避免發(fā)生意外。
(二)耐力練習
耐力素質是人體長時間運動,機體克服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抗疲勞能力。耐力的訓練能促進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的改善和肌肉耐力的增強,它影響著技術動作的保持,運動能力的提高等,對預防運動損傷有直接作用。
小學生的心肺功能系統(tǒng)正處于發(fā)育的關鍵期,其心肺功能系統(tǒng)還不夠強大,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耐力素質訓練時,需要考慮學生承受的運動強度??梢越M織練習以下內容:600米跑、400米跑、200米跑、50米×8往返跑、2分鐘跳繩等。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都要關注學生訓練狀況以及技術動作,當機體疲勞時,技術動作容易變形,要鼓勵學生堅持,保持正確的運動方式,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當機體過于疲勞時,應阻止學生繼續(xù)練習,因為這時最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以及損壞學生的心肺功能。
(三)速度練習
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快速轉移的本領就是速度素質,簡略地說是指人體運動時表現出來的反應速率、動作速率、位移速率。反應速率主要通過感官與動作相結合來體現,練習內容主要是起跑練習,喊數摸球、看教師示意并做動作等;動作速率主要是人體某個部位反應的速度,練習內容主要有10秒鐘高抬腿、小碎步、10秒鐘快速跳繩等;位移速率主要是人體轉移的速度,練習內容主要有加速跑(30米跑)、變速跑、折返跑、阻力跑等。
(四)靈敏練習
靈敏性是一種綜合素質,它是人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示,是指人體在變化多樣的條件下作出一系列的反應本領,表示為快速、精確的反應,矯捷地完成運動。靈敏性練習內容主要是喊口令做動作、前后左右跳躍、過獨木橋、交叉摸腳等,運動強度不算大,可作為體育課的熱身部分。
(五)柔韌練習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個關節(jié)以及韌帶的活動幅度,表現為關節(jié)周圍組織的彈性和伸展性狀態(tài),它對掌握運動技術、預防受傷的預感性和可能性、保持肌肉的彈性和爆發(fā)力、維持身體姿態(tài)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柔韌性練習主要以拉伸韌帶和肌肉為主,主要練習內容有坐位體前屈、壓肩、劈叉等,其運動強度低,可作為運動后的放松部分。
(六)結論
以上簡單地介紹了身體素質的五大方面內容以及練習內容,練習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沒有難度,但是長期不變的練習內容和方法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降低學習興趣,在具體課堂學習中,教師需要變通,靈活使用各種訓練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訓練氛圍??梢悦抗?jié)體育課都安排十分鐘左右的身體素質練習,也可以做目前流行的有益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練習,如開合跳、高抬腿、深蹲、跨下擊掌、弓箭步、深蹲跳、小碎步、交叉摸地等。
四、小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課程,也對小學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小學體育課中重要目標之一。在小學體育課中確保十分鐘的身體素質練習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從體育的角度看,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發(fā)育、完善學生心肺系統(tǒng)、提高其運動水平和體育成績,同時會降低肥胖率、近視率。青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跟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在小學體育課中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楊世勇.體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2]趙宗翼,許春紅,張波.論體育教學中身體素質練習的重要性[J].科技視界,2013(09).
[3]顧小蘭.體育課中不同形式的體能訓練對初中生體質健康的干預作用[D].揚州:揚州大學,2020.
[4]孫培全,王建軍,趙亞洪.健美操運動柔韌素質訓練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