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摘? 要:“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也是其中無可替代的基礎項和常規(guī)項。“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尤其在啟蒙教育中,培養(yǎng)兒童的語文朗讀意識和個性化朗讀能力,引領他們把無聲的語言文字積極轉化為有聲的內在情感,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項孜孜以求的藝術性實踐課題。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科學、流利和良好的朗讀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體驗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對于工具性教學和人文性教育來說,都能充分發(fā)揮令人期待的“正強化”作用。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師生在朗讀訓練上卻疏于應有的重視和認真,不是淺嘗輒止就是行之不遠。本文認為,在多元互動和激勵引領中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個性化朗讀能力,不僅十分重要還非常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個性朗讀;雙減政策引領;探微與思考
“語文是教出來的,還是學出來的,更是讀出來的。”在朗讀中感知,在朗讀中體悟,在朗讀中汲取,在朗讀中內化,在潛移默化的朗讀中實現厚積薄發(fā),這正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路徑,尤其是兒童語文啟蒙教育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小學校園內,原先那種“書聲瑯瑯”現象不知道在什么時候銷聲匿跡了,兒童的朗讀能力正在日益嚴重地呈“下滑”趨勢,課堂上積極舉手、競相發(fā)言的現象幾乎少得可憐!我們不難感知,沒有了朗讀怎么會生成語感?沒有了語感怎會有多深情感?沒有了情感如何學思融通呢?沒有了學思融通又如何談得上能力與素養(yǎng)?所有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實質性現象。本文從教學中切實感知,要想重拾語文學習信心,應當而且必須從朗讀教學開始!
一、簡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主要問題現象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一直處于“高消耗、低收益、低層次化”運行態(tài)勢。“書聲匿跡”雖然不是最重要的,卻是其中不容忽視的根本因素之一。為什么會造成如此不良現象呢?概括起來,集中地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語文朗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首先是教師的認識不到位,缺乏對語文朗讀的人文性關懷,一味地讓小學生機械性朗讀、重復地朗讀,至于有沒有“心到”卻疏于引領。在這種狀態(tài)下,大部分小學生就顯得麻木和茫然起來,沒有了“問題”意識,只知道老師怎么說自己就怎么做。朗讀也就自然成了“小和尚在念經”現象。二是許多小學老師對語文朗讀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曾幾何時,在小學校園內,尤其是早讀課和課堂教學中,同桌對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和集體朗讀等形式,讓我們感到動聽悅耳、非常享受。然而現在,課時相對緊張、教學任務在加重、師生壓力在加大,嚴重地擠壓語文朗讀的時間和空間,原來那種“費時費力”的朗讀教學也就被迫退出了課堂和講臺。三是隨著信息技術在校園內的登堂入室,小學生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幾乎“忘記”了語文朗讀,在感官刺激中逐步地讓“觀看與欣賞”取代了多元化朗讀活動。四是即使還殘有的一些語文朗讀現象,在上述種種因素的實質性作用和影響下,也在逐步地淡化和消失。長此以往,如果再不高度重視和認真強調,語文朗讀教學就必然會在肉眼和肉耳中越發(fā)地不見,最終成為“陌生”現象。
為了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把“減負增效”工程落在實處,前不久,“雙減”政策的正式落地和全面推行,普遍惠及廣大師生的教學活動,對于語文朗讀教與學來說,更是贏得了時間和潛力。我們應倍加珍惜契機,積極探索小學生個性化朗讀的訓練路徑和培養(yǎng)方式,以更加有效的行徑讓語文朗讀“自然回歸”,以此切實回應“雙減”政策的落地有聲。
二、對小學生語文個性化朗讀教學活動的策略性探究
“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蔽覀儜谝龑W生“心到、眼到、口到”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狠下功夫,善于通過“激勵、喚醒和鼓舞”,把他們不斷地引向樂于朗讀、善于朗讀的良性發(fā)展狀態(tài)。
(一)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下,引領兒童通過情境涵養(yǎng)、興趣激發(fā)為路徑,不斷地走向樂于朗讀、善于朗讀良性發(fā)展道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眱和瘜儆诓徽鄄豢鄣摹拔ㄅd趣而驅”族群,基本沒有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如果缺乏“興趣”元素的有效涵養(yǎng)和良好滋潤,就很難激活他們的內在驅動系統(tǒng)。不僅如此,兒童還與其他人群有所不同的是,并非借助“大腦”機器來思維活動的,他們往往通過使用“聲音、色彩和形象”進行的。正因為如此,激發(fā)興趣和情境涵養(yǎng)是引領小學語文朗讀“自然回歸”的首要原則。以老舍的《草原》為例。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平臺,把由“那么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忽上忽下的羊群”“線條柔美的小丘”以及“明如玻璃的帶子”等有機構成的大草原風貌,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為全班提供喜聞樂見的“視聽盛宴”;在此基礎上,還通過“分段演播”下的“視文互動”形式,引領學生進行個體朗讀、自由朗讀和多元朗讀,贏得了令人期待的“情緒智力”現象。
(二)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下,引領兒童通過多元互動、情感體驗為路徑,不斷地走向樂于朗讀、善于朗讀良性發(fā)展道路
有業(yè)內人士說過:“學習是學習者的學習。”這一著名的信條式論斷,意在強調“自主實踐與情感體驗”對于學習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語文朗讀現象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一俗語,同樣也是在表明“自主體驗、深入體驗、反復體驗”的實際道理。首先,語文老師自己進行范讀,或者借助信息手段范讀,提醒重點注重哪些詞語和要點,給全班開個好頭、做好榜樣;接著讓小學生自由閱讀和體悟,并在同桌之間或者多人小組范圍內進行朗讀研討。有沒有讀錯、讀漏和重讀等現象,通過相互啟發(fā)和自我優(yōu)化,進一步提升朗讀的質量和水平。在此基礎上,開展不同小組、性別之間的朗讀比賽,開展“開火車”游戲化朗讀,開展分角色表演朗讀活動,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化朗讀與評價等活動……如此豐富多元的情感體驗,既可激發(fā)朗讀情趣,又能不斷深化朗讀效果。
(三)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下,引領兒童通過魚漁兼授、熟能生巧為路徑,不斷地走向樂于朗讀、善于朗讀良性發(fā)展道路
達爾文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痹谛W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堅持以課內外閱讀為支撐,善于通過各種情景和活動方式,逐步把朗讀方法和一些技巧源源不斷地傳授給學生,引領他們在學用結合中不斷擁有獲得感和自信心,并逐步走向自我優(yōu)化、熟能生巧的良好發(fā)展狀態(tài)。比如,引導小學生選擇感情比較強烈的語句段篇,加強自我朗讀訓練,注重培養(yǎng)抑揚頓挫和富有節(jié)奏的語感能力;引導小學生選擇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段,通過反復朗讀、讀思互動、讀悟結合,在深層次理解主題中不斷地優(yōu)化朗讀水平。再如,在記敘文、說明文等閱讀材料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比喻、排比、夸張和擬人等修辭手法。引導小學生從中選擇一些精彩的語句段,在反復朗讀中體現應有的氣勢,體現應有的內涵和語感,并努力體現具有個性化理解的現象和元素。經過多元捶打和逐步優(yōu)化,效果會越來越好。
(四)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下,引領兒童通過信息支撐、自主品讀為路徑,不斷地走向樂于朗讀、善于朗讀良性發(fā)展道路
在教育信息化特質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善于利用這種優(yōu)質資源和良好平臺,引領小學生在語文朗讀道路上快步前進、越走越遠。比如,對于教材文本閱讀上,根據實際需要播放出來,教師可把自己的范讀或學生的優(yōu)秀朗讀制成微課形式,還可把校外師生的同文朗讀從網絡上下載并呈現出來,引領小學生的模仿朗讀和朗讀對比。經過教師認真挑選,并在課內外教學之余,定期播放一些優(yōu)美語篇的朗讀視頻,讓小學生在自主輕松狀態(tài)下進行朗讀學習和自我訓練。既可充實兒童課間生活,又能營造濃語文朗讀氛圍,充分發(fā)揮“激勵、喚醒和鼓舞”的正引領作用。再如,鼓勵小學生把自主朗讀的片段,在家長幫助下進行微信錄制,既可進行自我比較,見證自己朗讀成長的過程和進步;與此同時,還能通過家長微信群等公共平臺上進行相互分享,在分享中相互學習和研討。信息支撐有利于主推個性化發(fā)展。
(五)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下,引領兒童通過對等互動、自主激勵為路徑,不斷地走向樂于朗讀、善于朗讀良性發(fā)展道路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是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Z文朗讀訓練同樣是這種現象和道理。就兒童朗讀教學來說,這種激勵性教學藝術究竟如何體現呢?一是引導小學生在語文教與學過程中,自覺主動地開展個體與個體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朗讀訓練和自主評價活動,努力推動語文朗讀活動的常態(tài)化和持續(xù)化。二是利用課堂教學、拓展延伸和班級設置的“百家講臺”等,定期不定地開展各種形式下的“朗讀比賽”活動,不斷放大“以賽激趣促讀”的良好效益和效應。三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優(yōu)秀朗讀典型,并不斷地進行宣傳和推廣,充分發(fā)揮示范輻射、有效引領作用,努力營造“創(chuàng)優(yōu)爭先”的語文朗讀環(huán)境。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無論在常態(tài)化朗讀還是專項朗讀活動中,“最美朗讀聲”“最美朗讀人”等,都堅持由學生自主評價為主?!皩ΨQ”互動更加地有利于自主激勵。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啟蒙教育中,“朗讀教學”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為職業(yè)教育人,我們應當借助國家“雙減”政策的契機和東風,善于通過興趣激發(fā)、情感體驗、魚漁兼授、信息支撐和對等互動等有效路徑,在與時俱進、多元互動、熟能生巧中,努力贏得語文朗讀的快速回歸。
參考文獻:
[1]李偉,張承中.基于培養(yǎng)兒童個性化朗讀能力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21年第02期.
[2]李文明,張思成.“讀”出來的語文現象——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培養(yǎng)兒童個性化朗讀能力[J]. 新教育(海南),2020年第06期.
[3]顧立根,李麗敏.兒童個性化朗讀與良好行為習慣——對小學語文教育的一點思考[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20(11):76-77.
[4]顧曉玫.不應忽視的能力培養(yǎng)——“互聯網+”大背景下對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激勵與引領[J].信息周刊,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