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雯
內(nèi)容摘要:作為文化輸出的重要媒介,其字幕翻譯也是后殖民主義翻譯研究的重點研究領(lǐng)域?!读骼说厍颉纷鳛橹袊苹秒娪皼_擊國際市場,是傳播中國文化和理念的重要一步,其英文字幕引發(fā)了多方的熱議。其國內(nèi)官方版本的英文字幕受到了諸多詬病,主要從其語法、詞語使用、意譯直譯等方面進行批評。但結(jié)合國內(nèi)官方與Netflix(網(wǎng)飛)兩種版本的英文字幕,從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的視角出發(fā),本文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官方版中某些受到批評的部分也有其可取之處,對于爭取中國的話語權(quán)、傳播中華文化有一定推動作用。
關(guān)鍵詞: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 《流浪地球》 英文字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nèi)绾尾拍茉诓槐晃鞣轿幕淌傻那闆r下恢復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很難回避的問題。東方譯者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優(yōu)越的地位以及他們對東方的偏見的影響,在翻譯弱勢文化的文本時以歸化為主,去迎合西方的審美趣味,不能夠全面再現(xiàn)東方文本的差異性(龔雪竹2008:55)。
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為在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所重建的權(quán)力話語中的不平等文化對話中的中國學者提供了借鑒(金敬紅2004:1
35-137)。后殖民理論背景下的翻譯研究主要討論一般文學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問題。它有總體指導意義,但很少涉及翻譯實踐。電影作為文化溝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字幕翻譯非常值得從后殖民翻譯理論的視角進行研究。然而,目前關(guān)于電影字幕翻譯的策略研究較少。尤其是對于國際影響力較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其外譯字幕需要更多的研究。
一.后殖民主義及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
(一)后殖民主義理論
后殖民主義理論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趨于成熟,影響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各個領(lǐng)域。后殖民主義理論成熟的標志是1987年愛德華·薩義德《東方學》的出版(陳志杰&潘華凌 2006:30-33)?!昂笾趁裰髁x”是指有過殖民主義經(jīng)歷的相關(guān)國家中存留的一些文化現(xiàn)象及針對這些現(xiàn)象的研究。羅賓遜給后殖民主義研究下的定義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社會、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征服者文化如何使被征服文化屈從其意志;被征服文化如何應(yīng)對、適應(yīng)、抵抗或克服這種政治高壓(Robinson1997)?!?/p>
作為一種文化政治理論和批評方法,后殖民主義研究主要從殖民時代結(jié)束后的階級、性別和種族的角度著眼于主權(quán)國家與殖民地之間的文化話語權(quán)力關(guān)系,以便在強弱文化背景下獲得平等的文化交流權(quán)利。
(二)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
自后殖民主義興起以來,它與各種人文學科形成了各種交集,翻譯研究也不例外。盡管從后殖民角度出發(fā)的翻譯研究起步較晚,但它們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是一個客觀的過程,不應(yīng)參雜譯者的主觀因素及價值判斷,是技術(shù)性的(龔雪竹2008:54)。在后殖民主義翻譯研究中,后殖民主義學者認為,翻譯是西方列強對殖民地進行精神統(tǒng)治的工具。為了達到精神上統(tǒng)治殖民地的目的,西方列強通過進行大量的作品外譯來進行文化輸出,而對于殖民地的文化作品只選譯極少部分的并選擇同化的翻譯策略(程蒙蒙? 2019:89-93)。在西方世界向第三世界國家推行文化霸權(quán)的歷史語境下,第三世界的學者為了把文化強勢降低到最低程度,他們在理論研究上致力于建立新的話語體系及厘定新的翻譯標準及策略,在具體的翻譯策略上探討出了三種主要策略,即雜合式翻譯、食人主義式翻譯及抵抗式翻譯。此次研究從雜合式與抵抗式翻譯策略兩個方面,對案例《流浪地球》的英文字幕進行分析。
1.雜合式翻譯策略
雜合的基礎(chǔ)含義即混合?!半s合化”指不同種族、種群、意識形態(tài)、文化和語言互相混合的過程(金敬紅2004:135-137)。在后殖民語境中,關(guān)于雜合的研究集中于這種混合對身份和文化的影響。后殖民研究中的雜合通常是指“在由殖民化產(chǎn)生的接觸區(qū)內(nèi)創(chuàng)造新的跨文化形式”(Ashcroft,Griffiths&Tiffin2000)。
霍米·巴巴對邊緣化的文化差異給予了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Simon &St-Pierre2000),他認為,兩個極點之間有一個所謂的“第三空間”。在這個空間中,翻譯可以導致相互理解。該空間中的語言和文化產(chǎn)品是雜交的結(jié)果。
后殖民翻譯理論的“雜合”論,認為譯本的雜合特性,是翻譯中兩種語言文化相遇的必然結(jié)果,雜合是翻譯的普遍特征并于文化間的平等交流具有積極意義(張志強 2010:44-48)。但是從哪些方面,可以確定翻譯作品的雜合性?《后殖民理論中的"雜合"在文學翻譯中的表征》總結(jié)為,翻譯的“雜合”通過詞素、語法和文化三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趙屹芳&范祥濤 2010:60-64)。
2.抵抗式翻譯策略
以勞倫斯·韋努蒂為代表的異化論學者倡導“抗拒式”翻譯策略(靳哲2009:204),展示外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暗挚埂笔侵阜g實踐中對民族中心主義的抵抗。韋努蒂采取后殖民的視角回顧了在各種歷史條件下發(fā)生的翻譯活動,并研究了翻譯活動背后兩種文化之間的權(quán)力斗爭(劉彥仕 2011:172-175)。他從中得出的結(jié)論是,由于權(quán)力差異所以無法實現(xiàn)文化之間的平等對話。他認為,如果在將弱勢文化的語言文本轉(zhuǎn)化為強勢文化語言的過程中對其進行了馴化,則弱勢文化原始文本中的異類元素將被消除(Venuti 2004)。在翻譯實踐中,翻譯人員可以通過采用抵制策略來忠實地傳達源文化的價值,從而抵制第一世界主要翻譯人員用來處理第三世界文本的歸化效果。一旦異質(zhì)價值觀進入了強大的文化領(lǐng)域,它將重塑兩種文化的原型。安托瓦納·貝爾曼也認為,譯文只有經(jīng)受了“異域的考驗”,努力保持了異國情調(diào),才能使譯者“顯形”(俞佳樂&許鈞2004:41-45)。
二.《流浪地球》英文字幕案例分析
在2019年春節(jié)橫空出世的電影《流浪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類型“全村的希望”,其震撼逼真的影片特效俘獲了無數(shù)中國觀眾的心?!读骼说厍颉犯鶕?jù)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shè)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黃麗麗2019:12-16)。同時《流浪地球》登陸北美,總票房登頂近5年中國電影北美票房冠軍。《紐約時報》稱,“中國電影終于加入太空競賽”。
雖然《流浪地球》國內(nèi)外好評如潮,然而作為國際關(guān)注度較高的一部中國電影,其國內(nèi)官方版本的英文字幕受到了較多的批評。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重要作品,《流浪地球》肩負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責任,如何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中國理念,需要在字幕翻譯時采用細致恰當?shù)姆g策略。
(一)抵抗式策略
例1(原文):再見了,太陽系。
國內(nèi):Farewell,solar system。
網(wǎng)飛: Goodbye, solar system!
“goodbye”、“see you”與 “farewell”都可以表示再見,但是“farewell”帶有永別的含義,常常在葬禮中出現(xiàn),有對逝去者的告別,也有對生命的敬畏?!读骼说厍颉分?,太陽威脅到了人類的命運,人類只能帶著地球流浪。因此這句告別應(yīng)該蘊含著不舍與留戀,同時整個電影也傳達出一種對人類未來仍抱有希望的憧憬。太陽雖死,人類仍在,希冀仍存。因此,“farewell”更能體現(xiàn)電影人物的心理以及整個電影傳達的情感與主題,更能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是中國近年來一直想要傳達的理念。《中國和平發(fā)展》白皮書(2011)中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的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wǎng)絡(luò)攻擊、人口爆炸、環(huán)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gòu)成了嚴峻挑戰(zhàn)。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實際上已經(jīng)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之中”。因此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nèi)涵。這一理念顯然也是《流浪地球》想要表達的主題之一,在未來的地球,人類的命運被綁在了一起,只有共同的努力才能拯救地球。
例2(原文):十三幺,和了!
國內(nèi):Shi San Yao! I won!
網(wǎng)飛: Thirteen Orphans! I won!
麻將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產(chǎn)物?!笆邸笔锹閷@勝的一種牌型方式,如果直接將“十三幺”進行音譯,對于不了解麻將規(guī)則的觀眾來說,將會產(chǎn)生困惑。但是網(wǎng)飛版本的“Thirteen Orphans”對“十三幺”進行了意譯之后,似乎更容易造成觀眾的誤解,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聯(lián)系上下語境。此時的電影場景是四人圍坐在桌子周圍打麻將的場景,大部分觀眾可以直觀感受到這是一種游戲,并且下一句臺詞為“I won”,所以可以推斷出“十三幺”是一種獲勝方式。因此,最好的方式應(yīng)該是直譯并加注,讓觀眾在短時間內(nèi)接收信息快速理解。同時,直譯可以更直接地展現(xiàn)麻將這一中國特色文化產(chǎn)物的魅力。
例3(原文):吃個屁。
國內(nèi):Shut up.
網(wǎng)飛: Come. All you think is food!
雖然網(wǎng)飛版的翻譯更貼近原文的字面意義,但失去了原文中轉(zhuǎn)著彎調(diào)侃并帶有嘲諷和溺愛的意味。其實關(guān)于這句話的翻譯,最初的版本使用的是“eat dirt”。國內(nèi)部分觀點(杜宇萌2019:103-104)認為“eat dirt”的真正含義為忍辱負重,所以這里屬于誤用短語。然而對于專業(yè)的翻譯人員來說,“eat dirt”的真正含義應(yīng)該并不陌生,應(yīng)該不屬于誤用,并且如果單純按字面翻譯也不會使用“dirt”,因此筆者認為國內(nèi)的翻譯似乎采用了抵抗式翻譯,因為配合上下文,觀眾其實很容易明白“eat dirt”在這里是對韓朵朵想要嚼口香糖的想法的調(diào)侃。
(二)雜合式策略
例4(原文):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
國內(nèi):Roads are countless. Safety is forest. Unregulated driving. Loved ones end up in tears.
網(wǎng)飛: Routers are countless. Safety is foremost. With unregulated driving, your loved ones might end up in tears.
對于這一段的英譯,國內(nèi)有很多批評的聲音,大部分觀點認為此處應(yīng)該意譯。例如有的觀點認為可譯為“There are many ways to get where youre going, so put safety first. Unsafe driving destroys families.”這一翻譯相對于國內(nèi)版本的確邏輯更為清晰,然而聯(lián)系語境以及電影想要傳達的語言效果,這里可以看出原版標語式的短句更為符合。并且在西方國家,交通標語也是多采用短句的形式,因此從雜合式策略的角度出發(fā),網(wǎng)飛版本的翻譯更為恰當,并且也能體現(xiàn)其邏輯關(guān)系。
例5(原文):你行不行阿!戶口。
國內(nèi):Can you drive? Hu Kou.
網(wǎng)飛: Can you even drive, Hu Kou?
《流浪地球》中韓朵朵常叫男主劉啟“戶口”,這對中國觀眾來說非常容理解,因為“戶口”就是將漢字“啟”拆分開來。兩版英文字幕都直接將“戶口”音譯為“Hu Kou”,但對于異語文化者來說,并不一定能明白為什么“劉啟”變成了“戶口”。因此,音譯加上注釋的方式更容易讓異語觀眾理解,同時,也體現(xiàn)了本國的主動權(quán),也增添了讓異語觀眾更了解漢語文化魅力的機會。
通過對比《流浪地球》國內(nèi)官方版與網(wǎng)飛版的英文字幕,可以看出從文化平等交流的角度出發(fā),國內(nèi)官方版是采取了雜合式與抵抗式的翻譯策略的。雖然部分翻譯從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視角來看,對于國外受眾來說可能需要更詳細的語境提示,但可以通過添加注釋及增強語境提示的策略來達到。如果一味地采用歸化的策略進行電影字幕翻譯,則會使電影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力、電影主題傳達的效果以及中國文化的傳播效果都大打折扣。
從后殖民翻譯理論視角出發(fā),采取更恰當?shù)姆g策略,可以抵抗強勢文化的文化霸權(quán),爭取弱勢文化的話語權(quán)力,促進多元文化的健康發(fā)展。但是,譯者也必須尊重文化交流和電影字幕翻譯的一般規(guī)律,注意把握雜合與抵抗的度,防止出現(xiàn)過分異化的臺詞。
參考文獻
[1]Bill Ashcroft,Gareth Griffiths &Helen Tiffin (2013).Post-Colonial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Taylor and Francis
[2]Douglas Robinson. (1997). Translation and Empire. St Jerome Publishing.
[3]Lawrence Venuti. (2004).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Sherry Simon, & Paul St-Pierre. (2000). Changing the Terms: Translating in the Postcolonial Era.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5]程蒙蒙.由《詩經(jīng)·碩人》英譯看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對中國翻譯的影響[J].河南財政稅務(wù)高等??茖W校學報,2019,33(04):89-93.
[6]杜宇萌.華語電影對外傳播中的譯語話語權(quán)——以《流浪地球》字幕翻譯為例[J].漢字文化,2019(15):103-104.
[7]龔雪竹.后殖民文化語境下的翻譯策略[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3):53-56.
[8]黃麗麗.新主流大片之中國國家形象聚焦[J].電影評介,2019(18):12-16.
[9]金敬紅.后殖民主義翻譯策略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2):135-137.
[10]靳哲.略論譯論家韋努蒂的抵抗式翻譯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12):204.
[11]劉彥仕.后殖民語境下辜鴻銘的譯者文化身份及其翻譯行為[J].社科縱橫,2011,26(10):172-175.
[12]陳志杰,潘華凌.凸顯差異,訴求普遍——評孫會軍博士的譯論專著《普遍與差異——后殖民批評視閾下的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6,27(6):30-33.
[13]俞佳樂,許鈞.翻譯的文化社會學觀——兼評《翻譯文化史論》[J].中國翻譯,2004(01):41-45.
[15]張志強.后殖民翻譯理論觀照下的賽珍珠《水滸傳》譯本[J].中國翻譯,2010,31(2):44-48.
[16]趙屹芳,范祥濤.后殖民理論中的"雜合"在文學翻譯中的表征[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60-64.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白皮書[R].2011-09-06.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