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娟
【摘要】拼音是小學生識字、說好普通話的工具,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學好拼音很重要。但是,拼音也是一年級語文學習的“攔路虎”,記不住、易混淆、不會拼讀等,都是拼音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從分析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拼音版塊的變化入手,根據這些特點再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淺談拼音教學的有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拼音;教學策略
2016年9月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出版,相較于舊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變化頗多,特別是拼音版塊,可謂是一大亮點。筆者對拼音版塊的變化進行了總結。首先,拼音教學安排在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第二單元,而第一單元是識字。拼音作為識字工具,先識字也可以輔助拼音的學習。其次,拼音部分的插圖具有完整性,一幅圖一個故事,故事中編排了整課的拼音。教師利用好插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聯(lián)想能力等,幫助學生在融合性學習中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同時,注重拼音的語用性。學生學完單個聲母、韻母后,還要帶調拼讀,識記詞語,朗讀兒歌,在語境中學習拼音,有助于強拼音學習的趣味性,強調拼音的實用性,體現(xiàn)拼音的工具性。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統(tǒng)編版拼音教學策略進行如下探索。
一、對拼音進行正確定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拼音教學的目標是“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备鶕四繕?,筆者認為,拼音學習的重點是讀。拼音作為識字與說好普通話的工具,主要還是會認、會讀,而寫,特別是默寫,可適當?shù)亟档鸵蟆?/p>
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拼音學習的時間是一個月左右。根據筆者的經驗,有一部分學生很難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既能正確地認讀拼音,又能正確書寫拼音。因此,這一個多月的拼音學習,能正確拼讀音節(jié)或者直接讀出音節(jié)是重點目標,至于正確書寫,特別是默寫并不是每一個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學生出現(xiàn)拼音書寫小錯誤時,教師也可以寬容些。
拼音學習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書寫這一難點可在日后的學習中慢慢解決。例如,學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在抄寫生字詞時注音,反復鞏固。正確認識拼音、樹立恰當?shù)哪繕耸墙毯闷匆舻幕A。
二、認識發(fā)音部位,教授發(fā)音方法
拼音要讀準,發(fā)音方式要正確。學生要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以及發(fā)音部位,這是教師容易忽略的一個部分。教師要細致地教授每個音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特別是幾個較難區(qū)分的音:邊音(l)和鼻音(n),前鼻音(an、en、in)和后鼻音(ang、eng、ing),主要是“ng”的音,還有平舌音(zi、ci、si)和翹舌音(zhi、chi、shi、r)。教師可以先用動畫或者圖片,教學生認識自己的發(fā)音器官,找到發(fā)音部位,再利用動畫,配上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講解發(fā)音方法。
例如,發(fā)前鼻音時,動畫展示發(fā)音方法后,告訴學生,先發(fā)元音,舌尖不斷向上齒齦移動,并抵住,軟腭隨之下降,不要拖音;發(fā)后鼻音時,先發(fā)元音,舌根要向軟腭移動,最后抵住軟腭,發(fā)出舌根音“ng”,不要拖音。還有“n”和“l(fā)”,可以告訴學生,“n”的音是鼻腔里出來,而“l(fā)”的音是從舌頭的兩邊出來。掌握了正確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拼音讀得更正確,普通話也能說得更標準。
三、抓好重點,解決難點
在一堂課中,教學時間要合理分配,一定要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切忌面面俱到。拼音教學的重點應該是拼讀,難點主要是幾個容易混淆的聲母(b-p-d-q、t-f、平翹舌等)、韻母(ei -ie、ie-üe、ui-iu 、前后鼻韻母等)、三拼音節(jié)、“y”“w”的用法以及聲調教學等。一節(jié)課40分鐘,字母的識讀占據10分鐘左右便可,字母拼讀要占大部分時間。在拼讀中解決難點,這也符合新教材編排的要求。
在確定拼音的難點時,還要考慮到地域方言的影響,了解學生的發(fā)音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筆者在拼音教學前,通過與學生對話,先了解學生的發(fā)音問題。筆者教授的班主要是廣東籍學生,主要的問題就是不分平翹舌、不分前后鼻、不分n—l,“r”容易發(fā)成“y”等。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筆者會有針對性地教學。
總之,拼音的教學要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才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拼音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學習拼音
學生除了在課堂中學習拼音,還要在生活中學習拼音,在生活中運用拼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拼音,例如,發(fā)現(xiàn)地鐵上地名配注的拼音、景點中指示牌中的拼音、與拼音字母形似的物品,等等,還可以指導學生為生活中常見物品注拼音。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進生活,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做一個學習有心人,做一個生活有心人。在生活中學習拼音,可以處處延續(xù)拼音的學習,時時鞏固拼音,這是拼音學習的一個可持續(xù)方法。
五、依托漢字
拼音作為識字工具,學習拼音可以幫助學生識字。反過來,借助已習得的一些簡單的字詞,也可以促進學習拼音。因此,拼音的學習可以依托漢字。新教材第一單元先安排了識字,就是要引導學生借助漢字來學習拼音。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讓教材的價值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利用教材中的字詞,還會適當?shù)匾龑W生通過口語表達,進行拼音練習。學生學習拼音的前期,學生識的字不多,但會說的很多。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基礎,讓學生自由地說出帶有所學拼音的相關詞語。拼音在學中用,既實用又有趣,可謂一舉兩得。
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欠缺邏輯思維能力的特點。因此,圖畫和色彩是他們學習的一個好幫手。此外,他們好動,喜歡游戲,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
教師在拼音教學中要巧用這一年齡特點。首先,充分運用教材中色彩鮮艷的情境圖來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圖片,以巧記字母的形狀、正確地拼讀音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圖編出幾句順口溜或者一個小故事來解決拼音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適當?shù)丶尤胗螒?,例如,我們熟悉的“摘蘋果”“爬樓梯”“插紅旗”等,時間大概在5到10分鐘,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寓教于樂。
所謂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拼音教學的方法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最根本的還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拼音教學策略,做好寓教于樂,如此方能“為有源頭活水來”。
參考文獻:
[1]魏元石.《漢語拼音方案》的定位和漢語拼音教學[J].語文建設,2001.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上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