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會川鎮(zhèn)文峰中心小學 張淑梅
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由于已經能夠認知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能夠意識到自己與正常學生的不同,因此非常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如膽怯心理、自卑心理、自閉心理、孤僻性格、我行我素、固執(zhí)以及偏激等障礙。而針對教育而言,其本質就是傳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針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進而使學生的心理障礙能夠得以消除。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展開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進而為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的舞臺。例如,教師可以舉辦勞動競賽活動,進而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能夠大展風采;也可以舉辦體育競賽活動,讓農村隨班就讀學生感受成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班級大掃除活動,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能夠真正融入班級當中,感受到被需要等。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將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充分體現出來,注重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進而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關愛,進而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能夠愉快地接受教育。
創(chuàng)設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主要就是指為農村隨班就讀學生提供形成良好人際交往關系的環(huán)境。具體而言,就是指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教師之間的關系,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其他學生之間的關系。而健康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其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工作當中、游戲活動當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當中等。教師在接觸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過程中,就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健康心理環(huán)境,進而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例如,某一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沉默少語,遇到事情不敢解決,通常情況下都是將“我不行”或者是“我不會”當作口頭語言。針對這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應注重加強與這名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其他學生與這名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為這名學生多多創(chuàng)造表現的機會。一旦發(fā)現這名學生遇到困難,無論是遇到生活方面上的困難,還是學習方面上的困難,教師都要注重引導學生共同施以援手。另外,如果發(fā)現這名學生產生一點進步,那么教師就應重視及時表揚以及鼓勵,這樣能夠逐漸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學生不在自卑,能夠與其他學生之間愉快相處,以此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可以說,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態(tài)度等,直接影響到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如果教師對于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不具備關愛、耐心和恒心,那么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就不會取得快速進步。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強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關注,給予每一位學生期待、尊重,進而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這種情況下,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更好地與其他學生進行情感方面上的交流。另外,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要給予集體教學充分重視,同時還要兼顧到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個別輔導教育。例如,某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患有自閉癥,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敢大聲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有著非常嚴重的恐懼心理。針對此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鼓勵這名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及時肯定這名學生的回答,這樣能夠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根據這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單獨輔導,進而使學生能夠跟上總體學習進度,此過程還能夠拉近學生以及教師之間的距離。這對于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大膽發(fā)言而言十分有利,也能夠促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提升。
加強學生協助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簡單來說就是指加強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主要體現出一種平等、互相的實際狀況。為了將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其他學生之間,在適應學校、適應社會等方面的距離有效縮短,教師可以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其他學生并不具備非常大的年齡差異,心理發(fā)展基本上處于一個狀態(tài),相比較于教師以及家長而言,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其他學生之間更容易實現相互溝通,更容易接納對方的建議等;而另外一個方面,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其他學生的相互合作,有利于學生之間良好伙伴關系的構建,在此過程中還能夠使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獲得增強,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班級當中。例如,教師可以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愛心伙伴活動,將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其他學生科學合理地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在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教育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建立在小組的基礎上進行,要求其他小組成員從各個方面關心以及幫助農村隨班就讀學生,進而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班級集體中。
畢竟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存在不同之處,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或者是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運用統一的要求去對待農村隨班就讀學生,那么不僅會導致農村隨班就讀學生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產生不自信以及抵觸心理,這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發(fā)展以及學習而言十分不利。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進行單獨教育,尊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其他普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加強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重視力度,為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以及發(fā)展空間。例如,教師可以在安排座位的過程中,盡量將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安排在前三排的位置,盡量將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以及班級內的優(yōu)等生安排在一起,這樣能夠實現優(yōu)等生帶動以及幫助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另外,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分層進行作業(yè)的布置,對于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留有單獨性的作業(yè),這不僅能夠提高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進而更積極主動、更有信心地參與到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
對一些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能夠看出,針對班級農村就讀學生教育這一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并不具備較高的學習效果,為了保證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促使農村隨班就讀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教師應注重對農村隨班就讀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究,以促使他們獲得很好的發(fā)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