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枝
【摘要】素描是美術教育的基礎,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描繪事物的能力。但目前我國中職素描基礎課教學中主要存在學生不夠重視素描學習、美術教學針對性不強、素描訓練方法單一等方面的問題,并不利于深化美術教育改革。為了深化中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改革,很有必要從改革教學理念、改革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法等角度著手,實現(xiàn)預期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中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改革
就中職階段的學習來看,素描課程除了有利于提高學生繪畫基礎技能之外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熱情。素描基礎課教學需要教師要積極改革,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該學科的積極性,提高其素描技能,這是中職美術教育的重難點。
一、中職美術素描基礎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中職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問題有幾個方面:
(一)學生不夠重視素描學習
一直以來中職教育都被人們認為是技能方面的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基本上以訓練技能為主,因此認為美術知識對以后的生活與工作并無多大用處,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即可。在此錯誤認識以及學生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等因素影響下,學生并不重視該課程的學習,不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素描知識。
(二)美術教學針對性不強
課堂講授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此教學模式下教師讓學生完成作品并對其進行批改。整個課堂教學中都是從繪畫方法和美術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構建出發(fā),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繪畫能力,對提高學生素描技能產生不利影響。如此一來學生情感表達影響力和事物刻畫能力不高,并不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三)素描訓練方法單一
寫生是素描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在素描教學時必須加強寫生訓練。但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讓其對真人、石膏像等寫生,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力,導致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很難發(fā)揮想象力,長期下去只會導致學生在沒有臨摹對象的情況下很難繪畫,限制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二、中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的改革策略
教育改革深化推進背景下中職美術素描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改革素描課程教學,這是提高教學效率,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
(一)改革教學理念
教師改革教學理念相當必要,具體來說教學理念的改革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引導學生研究西方美術。素描教學中西方美術理論相當重要,因此筆者除了教給學生素描技巧之外還引導學生研究西方文化,讓學生在學習時結合西方美術文化,使學生深層次地認識美術理論,提高學生素描技能。比如說可以在造型教學時結合西方素描教學方法,將畫面中的黑白灰、點線面等抽象復雜的抽象元素獨立組合,又或者用桌子、凳子等有著清晰線條的物體讓學生練習,增強其空間層次感。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以往的素描課程教學基本上都是讓學生臨摹物體,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因此學生畫出來的物體和實物基本一致,作品千篇一律。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不可束縛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尊重學生的差異。比如說在《石膏幾何體寫生》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創(chuàng)作,如正面、側面等,確保學生可以創(chuàng)作出富含特色的素描作品,從而提高自身創(chuàng)作能力。
(二)改革課程設置
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美術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在提高學生美術專業(yè)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此,教師要改革課程設置,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具體來說,教師設置美術教學課程時應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并提高學生人文素質。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技能時不可只注重繪畫技巧方面的教學,更要了解作品內涵、藝術歷史和藝術背景等等,讓學生了解這些基礎內容才能豐富美術知識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比如說教學《明暗素描》時,筆者讓同學們立足整體進行構圖定位,將物象概括成基本的圖像,并確定物體在畫面上的空間位置,以及物象自身比例以及物象之間的比例。同時,對物像基本形體結果、透視組合關系和變化等進行理解,分析物象主要的形體轉折部分,合理利用直線將物象立體結構畫出來。緊接著,要求學生用立體觀念并以光源的來向分析和觀察物體的三大面、兩大面、五調子,等等,有對比地稍加皴畫,對黑白灰大致關系進行確定。最后一步指導學生調整修改,構建完整的畫面效果,保證局部與整體的統(tǒng)一與協(xié)調。另一方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為實現(xiàn)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標,筆者讓學生欣賞作品,并帶領學生到課外寫生,使學生深入大自然并深刻體會大自然,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素描作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給作品賦予深刻的內涵。
(三)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改革以往單一的素描教學方法,比如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和任務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5]。比如教學《石膏頭像素描寫生》時,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古希臘雕塑作品并進行欣賞,給學生講一講拉奧孔、阿波羅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繪畫熱情,寓教于樂。在此之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使學生可以在完成素描項目時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比如讓學生分組繪畫(小構圖),并觀察和討論,分析習作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個過程中學生分組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且為其下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如此,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中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美術教育中素描屬于比較啟蒙階段,更是學生基礎美術技能培養(yǎng)的關鍵。因此,教師應發(fā)揮美術教學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其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積極改革教學理念、課程及方法,發(fā)揮多樣化教學方法的作用提高學生表達技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讓其發(fā)揮自身個性,給作品賦予深層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素描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綜合技能。
【參考文獻】
[1]李建基. 中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的改革研究[J]. 美術文獻, 2017(3):67-68.
[2]陳蘭. 中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的改革策略分析[J]. 信息周刊, 2018(7):265.
[3]廖端. 中職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學探究[J]. 戲劇之家, 2016(23):1.
[4]李艷. 中職素描和色彩基礎教學方法及其改革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6).
[5]房國成. 探析中職美術教育中的素描教學[J]. 美術教育研究, 2017(24):1.
(責任編輯:梁慧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