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莉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勝浦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 215127)
“有比較才有進步?!鼻擅畹貙⒏偁帣C制引入英語教學中,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的體驗而不是負擔。學生享受每一次競爭帶來的積極體驗,從而自覺定下學習目標,為趕超自我和競爭對手而自發(fā)地努力完善自己。競爭的方式多種多樣,本文將結合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學與實踐,以生生競爭、分組競爭、自我競爭三種競爭方式闡述論證。
小學生心理波動活躍、不穩(wěn)定;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對呆板的課堂不大感興趣。結合以上特點,若采用競爭的辦法,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最常用的競爭方式,當數(shù)“代幣法”,即把學生的表現(xiàn)用代幣的增減來表示。代幣用得好,可以強化學生的合理行為。
代幣經(jīng)常被用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與低年級學生約定,舉手發(fā)言、坐姿端正、書寫認真是三種優(yōu)秀表現(xiàn),每天為達成這些表現(xiàn)的學生貼上獎勵貼紙,貼紙可用于兌換禮物。
中年級小學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由于自律性較差,學生完成作業(yè)效率低。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和學生約定,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自主默寫,并和同桌互相檢查。如在規(guī)定時間內兩人都完成,各得兩星獎勵。這樣一來,自習的半小時效率就會非常高,教師可以輕松地收齊作業(yè)。
對高年級小學生可以更靈活地運用競爭機制。教師可利用高年級小學生期待減免作業(yè)的特點,增強默寫和抄寫作業(yè)的激勵性和趣味性。如連續(xù)三次全對,即可換一枚免默章,免默寫一次;抄寫作業(yè)連續(xù)五次全對,即可換一枚免做章,免抄寫作業(yè)一次等。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對課堂競爭機制的研究和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對知識掌握得比較好的學生渴望展示自己,基礎較弱的學生往往對學習失去信心。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幫三年級某個班級的每個英語“困難戶”都找了個“師父”?!袄щy戶”學生內心是非??释诶蠋熀屯瑢W面前展示自己的。給同學當“師父”,學生當然也非常樂意。班級共結6對對子,教師與學生約定,每月比一比哪位師父帶的徒弟進步最大。幾對師徒在該約定的激勵下朝共同的目標努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愛心結對”的競爭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學生當上了小老師,提高了自身素養(yǎng);有的學生鞏固了基礎,實現(xiàn)了“雙贏”。
比起個人競爭的得失,大部分學生更注重集體榮譽感,對團隊的得失看得更重。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組織小組評比,開展競賽。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對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英語課上,筆者一般將學生分成4組進行PK。在教每個單元時,筆者都將本單元要新授的單詞、主題與當天的競爭機制緊密結合,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高其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Unit 6“Look at my balloon”時,將4個小組分別命名為pink、red、blue、green,比比哪一組得到的氣球最多,多的一組取得勝利。學生會因為這樣的競爭機制而被激勵,踴躍回答問題。當學生因為表現(xiàn)好得到氣球時,可以鼓勵他們說:“You got a pink balloon.Great!”最后,和學生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這樣,學生在主題語境下,學到的知識是靈活的,而非生搬硬套,這就是語言素養(yǎng)的累積過程。
交通工具、天氣、動物、服裝、數(shù)字等主題的學習,都可以置于主題語境中。結合主題語境分組競爭,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在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課文表演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組表演,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還能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但是沒有良好的表演和競爭環(huán)境,一切都是空談。
目前存在的三個誤區(qū)是:臺下學生自顧自地準備,不能認真觀看表演;學生只顧舉手表演,沒叫到本小組就特別沮喪,不再認真觀看表演;表演的小組音量、表情、站位、臺詞等表現(xiàn)不到位,只是過個“表演癮”。分組競爭可以讓這樣的競爭變成良性競爭。教師可以讓多組學生進行比賽,再請每組的學生依次評價其他各組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為其加上恰當?shù)摹靶切菙?shù)”作為獎勵。這樣,學生不僅知道了短劇表演的評價標準,還學會了聆聽。這些正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生競爭、小組競爭,最后都是為了激勵學生自我競爭。學生有了學習的內驅力,各方面的表現(xiàn)自然會越來越好。這是一種主動的、向上的力量,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而這種內驅力,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攜手培養(yǎng)。據(jù)此,筆者探索出幾種可行的家校聯(lián)合的做法,以激發(fā)學生自我競爭的欲望。
心理學強調,積極心理暗示對學生行為的支持,體現(xiàn)在英語學習中,就是要幫助學生理順每一個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如使用多樣的、貼合學情的、有趣的預習方法。Unit 1“I like dogs”和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讓學生收集學過和喜歡的動物、水果,用于課前的Brainstorming。Unit 7一課主題是“義賣”,可以讓學生將家中閑置物品拿到班級進行義賣??傊S富多彩的課前活動,可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前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能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競爭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言的終極目標是運用。課后將英語語言在真實情景中運用,是鞏固和提升語言學習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在Unit 5“Our new home”課后,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家,向家人介紹,再寫一寫。又如,指導Unit 8“Dreams”寫話,學生在校完成后,鼓勵其回家想一些新的表達方式,豐富詞匯量和表達方法。
課后鞏固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每天朗讀打卡,講故事、唱歌謠給父母聽,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自我競爭力的逐步增強,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生生競爭,教師可使用代幣和結對子的方法,促進學生共同提高;分組競爭,建議結合主題語境開展,會促使學生學習高效而有趣味;自我競爭,需要家校共育,落實到每天的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教師在開展競爭機制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引導,營造良性競爭氛圍。恰當?shù)夭捎酶偁帣C制能助力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有利于培養(yǎng)具有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