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曉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我國學前教育受到改革影響,展開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于本階段的應用探索。其中,“創(chuàng)客教育”這一理念強調幼兒科學探索及學習方式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前教育存有較高的契合度。相關教師應參考此類教學理念做好教學設計,使幼兒在能力得到培養(yǎng)的同時,更新學習認知,獲取更多學習樂趣。本文首先簡單敘述了幼兒園施行創(chuàng)客教育的意義,其次列舉了數項相對可行的幼兒科學探索與學習方式能力培養(yǎng)策略,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探索;學習方式;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幼兒因自身年齡特性,多存有諸多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新想法。在嘗試科學探索與學習方式時,應該首要激發(fā)探究和認識興趣,體驗探究的過程,愿意敢于解決問題,在《指南》“科學”子領域中也明確提出了需以“探究”為核心。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便是強調將創(chuàng)新思想融入科學游戲實踐當中,培養(yǎng)幼兒敢想敢做,勇于探索興趣精神。幼兒園教師應充分遵循此類理念,于科學游戲活動中進行有效且多學習方式的嘗試性應用。因此,本文對有效開展幼兒科學探索與學習方式的能力培養(yǎng)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幼兒園施行創(chuàng)客教育的意義
幼兒園施行創(chuàng)客教育,可培養(yǎng)幼兒將創(chuàng)新思想付諸實踐的學習習慣。幼兒學習新知識時,多喜愛舉手提問,將自身所思所想分享給教師及班內其他幼兒。此類勤學好問的行為,能幫助其于未來小、中、高學習階段有效攻克學習難關;但此階段如幼兒過于熱衷詢問,僅注重結果的得出,懂得運用多種途徑方式自主思考,將會導致其逐漸養(yǎng)成依賴他人的學習習慣。施行創(chuàng)客教育,幼兒會于學習、探索中優(yōu)先嘗試自主思考,而后將自身所思付諸實踐,觀察結果,進而圍繞自身實踐結果進行提問。長此以往,幼兒探究的興趣、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均會有所提升,優(yōu)先嘗試自主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也會因此養(yǎng)成。
二、幼兒科學探索與學習方式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趣味探究是科學探索的起點
教師要以多種方式給予幼兒提出問題與機會,首先要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鼓勵幼兒問題提出之后,并迅速記錄下幼兒的各種問題,將這些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首當其沖的是要形成產生具有探究意義和價值的問題。
幼兒因自身體能、見識限制,僅眼見、或是觸碰過部分生活中相對常見的設備,但并不知曉其生產及運行原理。多數幼兒在當前年齡階段已初步展現(xiàn)出對機械、汽車等物品的了解興趣,教師可于實驗設計中,融合幼兒興趣元素,實現(xiàn)趣味探究;并于知識講解中幫助幼兒開闊眼界,了解自身興趣事物關聯(lián)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如教師可為幼兒各組設計“氣球動力車”實驗,準備氣球、吸管、木棒、橡皮筋、夾子、硬紙板、剪子及膠水等物品。初期,教師依舊應將幼兒分組,允許各組幼兒憑借自身喜好,制作一臺小紙車,車身、車輪均由紙板裁切而成,而后應用膠水、木棒將其拼接成可依靠輪子行進的小紙車。后期,教師應讓幼兒將氣球綁在吸管上,通過吸管向其吹氣體,而后將吹氣端吸管折疊,用夾子將此處固定,保證氣體不流出,再將氣球用膠水粘在小車上。最后,讓每組幼兒將自制的小車放在同一起跑線上,一同剪斷吸管讓氣體流出,觀察每組小車行進了多遠。部分小組氣球吹得較大,其小車自然行進得較遠。此時,教師應優(yōu)先讓幼兒自行分析行進遠近的緣由,得出判斷結論。此時,或會有幼兒將氣球大小與汽車內含汽油量多少進行比較,教師便可由此適當延伸汽車行駛的原理,開闊幼兒學習視野。后期,亦可允許幼兒通過同量氣體的注入,來判別各組幼兒制作小紙車重量的大小,進行排序,并再從“功能性”方面考量,對自己的小車進行改裝。此類實驗可有效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及動手制作能力,亦會在拓展講解中獲得全新的學習感受,意識到在活動前后加強信息查閱,提升見識優(yōu)化學習效率的學習方法。
(二)貼近生活且注意把控細節(jié),敢猜想假設并加以觀察和實驗驗證
為有效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與學習方式能力,幼兒園教師應于科學研究活動中設置多項科學小實驗。初階進行此類認識與探究,應選用貼近生活,充斥生活元素的科學實驗。如帶領幼兒進行“溶解”相關的分析實驗。日常生活中,做菜、自制飲料等過程都會令人觀察到溶解現(xiàn)象,幼兒對溶解現(xiàn)象多一知半解,教師可通過科學實驗,使其了解不同境況下的溶解現(xiàn)象各有什么不同。此項實驗需準備不同溫度的水,砂糖、冰糖、攪拌棒、玻璃杯等物品。教師可以將班級幼兒分成數組,為每組分發(fā)同樣數量、品項的實驗器具。而后,帶領各組幼兒進行不同要求的實驗。第一階段,教師應引導各組幼兒將冰糖放到裝有冷水的玻璃杯中,觀察杯內情況。在發(fā)現(xiàn)近一分鐘沒有過多明顯變化后,便要求幼兒進行下一步操作。第二階段,教師要求幼兒準備熱水,并將冰糖放入其中,觀察變化。此時,幼兒或發(fā)現(xiàn)熱水中的冰糖溶解得更快。此時,教師可令幼兒各組應用攪拌棒同時攪拌放有冰糖的冷、熱水,于一分鐘后再次觀察冰糖溶解境況。總結觀察結果后,幼兒可得出觀察結論——熱水中的冰糖比冷水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此類差異的出現(xiàn),或與溫度有關。此時,教師應拋出問題,“我們控制了水量及冰糖的大小,除水溫不同外,還有那些不一樣,但又被我們忽略的因素呢”,通過細心思索,一些幼兒可得出“參與攪拌的幼兒不同”這一答案,教師可進一步精化其答案,告知幼兒“攪拌速度不同”這一差異。并在后續(xù)的砂糖溶解實驗中,讓幼兒自行設計組內實驗順序,應用奇思妙想,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猜想與假設,并以小組分享自己的理由,為探索小實驗增添樂趣。此番過后,幼兒的探索及學習能力均會獲得一定程度的鍛煉。
(三)合理地支持引導,多方式記錄和整理
尊重幼兒已有經驗,鼓勵多形式記錄。忌“小學化和整齊劃一”,可以圖畫、視頻、文字或者拍照等形式來記錄過程和關鍵步驟。
(四)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升華結論,形成解釋
每組幼兒小組或者集體討論后,敢于大膽的發(fā)表個人想法和意見,懂得傾聽,尊重客觀事實、尊重他人,主動并愿意分享自己的探索內容及成果。
(五)進一步深入科學探究,提供機會平臺進行交流。
教師要讓每個幼兒都愿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不要糾結于觀點的對與錯,讓幼兒敢提問敢質疑,愿意發(fā)現(xiàn)問題,生成新的正確的且有價值的探究方向和對象!在提煉做總結時,教師需綜合每位幼兒的想法,以科學探究的事實為背景和依據,運用幼兒能夠清晰并正確理解的話語去描述相關概念和原理。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進行有效開展幼兒科學探索與學習方式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探究,十分必要。需要強調注意的是,無論科學探究的對象或者材料的性質如何,都應注重多角度多方式,去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接地氣且以事實為依據的探究才是最俱有教育價值意義的。那么,我們幼兒園教師也應優(yōu)先領會幼兒園實行創(chuàng)客教育的意義,結合自身班級幼兒綜合情況,適當選用“興趣為首、貼近生活,敢想敢猜、觀察驗證、多方式記錄”、“開拓眼界,勤交流多討論、實現(xiàn)趣味探究”等教學設計策略,優(yōu)先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帶領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后期,教師亦可為幼兒安排觀察生活、加深探究的課后實驗任務,邀請家長共同參加,使幼兒進一步感受科學實驗的魅力,維持探究學習興趣,讓幼兒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郁敏.幼兒基礎教育中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1,40(09):84-86.
[2]吳錦京,雷燕.學前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25):179-180.
[3]林瓊娟.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