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區(qū)隆政小學 于秋月
學習共同體又可以稱為學習社區(qū),是由學生和教師或者家長共同組成的團體。團體成員之間可以彼此溝通和交流,發(fā)表學習的意見,互相分享學習經驗,在比較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學習,并且有一定的約束和規(guī)則,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傾聽是學習的一種途徑,學生要通過傾聽學會思考,教師通過傾聽能夠做出評價或者找出疑問,然后說出自己的見解,形成互相交流的畫面。教師要做到用耳朵認真傾聽學生的話,用眼睛認真觀察學生的動作與神情,要從細節(jié)之處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法和變化,從而讓學生的學習以及情感都得到成長。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聲音,接納他們的發(fā)言,自己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見解。
例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就可以把這樣的應用題寫在黑板上:“小猴幫媽媽摘桃,第一天摘了30 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 個。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個?第五天呢?”教師讓學生聽清楚題目后進行思考。學生:“老師,我想問‘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摘5 個’是什么意思?”另一個學生舉手后搶答出:“我知道,第一天摘的個數(shù)加5 等于第二天摘的個數(shù),第二天摘的個數(shù)加5 等于第三天摘的個數(shù)……”也有學生舉手搶答:“我補充……”教師讓學生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自己認真傾聽,然后可以補充提出問題:“根據題中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你打算怎樣解答?”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相互傾聽,完成了教學內容,讓學生達到了學習和思考的目的,為合作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是所有人為了達到同一個學習目的形成單邊、雙邊、多邊互動的學習模式。通過學生、師生之間互相傾聽、進行對話交流,就能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勇于提出疑問,在解決問題時引發(fā)學生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教師講解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這道應用題:“褲子的價格是48 元,已知上衣的價格是褲子的3 倍,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教師可以把這兩個問題整合起來:“買一件上衣要多少元?”“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整合出來的問題是:“買一件上衣比買一條褲子多用多少元,應該怎樣回答?”讓學生之間互相合作解決,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就與學生共同解題。學生可以提出的問題是:“上衣的價格不知道,都要先算買一件上衣是多少元?!边@樣讓學生、師生之間形成互動的局面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轉變合作學習的模式。
教師首先要設計教學內容,要把學習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都考慮進去,把“為你點贊”作為載體,讓學生、師生之間互相點贊,從正面鼓勵學生參加小組研究與討論,并且與全體同學分享,構建小組學習共同體。
例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認識多位數(shù)》這節(jié)課時,首先要把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機制都設計出來,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可以說:“我們知道10 個一千是一萬,再接著數(shù)下去,10 個一萬是多少?”讓小組學生互相討論,有小組學生就會回答出:“是十萬?!苯處熃又鴨枺骸澳敲矗?0 個十萬是多少呢?”有小組學生就會回答:“一百萬?!弊屍渌麑W生都為回答出問題的學生點贊,教師也要點贊。小組分享學習成果,讓小組形成共同學習的局面,進一步形成全班共同體。完善的評價知識體系,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采取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師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能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提升數(shù)學學習能力,讓學生之間形成互相合作的品質,提升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式下,教師應該做到尊重每位學生的思考和情感,發(fā)揮最大努力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另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需要同學之間的幫助與激勵,還需要學生自己不斷努力,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