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新橋小學 曹美華
崔巒老師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曾經(jīng)說過:“閱讀教學重在學生自己的讀、思、悟、誦,要和煩瑣的內容分析說‘再見’?!睌[脫煩瑣的分析,把閱讀課堂更多的時間、空間交還學生,讓學生有目標、有方向地“忙”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學習力是當下閱讀教學課改的共識。要真正實現(xiàn)“讓學”,關鍵在于教師轉變觀念:閱讀教學不以“教師如何教得精彩”為思考原點和追求目標,而要凸顯學生“學”的地位和實效,在教學實踐中“讓”出時間、空間和話語權,采用課前備學、課上自主先學、小組合作、展示交流、拓展延學的模塊來展開學習活動,達成學習目標。
現(xiàn)在,筆者以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憶讀書》第一課時為例,談談“讓學”視角下的閱讀教學策略。
“學什么”是課堂教學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稇涀x書》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指出閱讀的語文要素是“根據(jù)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作為第一課時,既需要掃除閱讀障礙,又要厘清文本脈絡,而厘清文本脈絡又恰好與學生要關注、提取的信息密切相關。因此,將二者結合起來、雙線并進,設計如下兩項學習目標。
第一,認識“舅、斬”等14個生字,讀準“傳、著、卷”3個多音字,寫好“舅、葛、衰、賈、篇、某”這6個上下結構的字。第二,能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靜下心來獨立思考,學習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初步梳理出課文信息;能夠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整、準確地梳理出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讀書體會,能根據(jù)梳理出的信息分析和概括出作者對“好書”的評判標準。
“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為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所做的預備學習。其一方面是學生遷移已經(jīng)掌握的學習方法、發(fā)揮已經(jīng)具備的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新課的閱讀實踐活動;另一方面還可以做好知識儲備、學習方法、情感共鳴等多方面的準備。
為了讓“備學”真正落地,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如設計一份適恰的《課前備學單》,讓學生據(jù)此自主先學、和文本進行初次對話。根據(jù)《憶讀書》這篇課文的語言表達、寫作方法、本課教學目標等具體情況,我為學生設計了如下的《課前備學單》:①讀準音:自學本課生字,讀準字音,多種方法識記字形。能用本課出現(xiàn)的多音字的其他讀音組詞。②讀順文:能流暢地朗讀課文,有共鳴的段落多讀幾遍。③讀懂意:圈畫出不太理解的詞句,通過結合語境、伙伴討論、請教他人等多種辦法釋義;思考作者讀書經(jīng)歷大致有哪幾個階段,作者讀了哪些書,又是如何評價這些書的,④知其人:結合自己的學習積累或是查找資料,回顧和了解作家冰心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信息。⑤提問題:備學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問題?請寫下來。
設計《課前備學單》不僅要結合這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還要充分關注學情,把對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的認識融入《課前備學單》的設計中,以備學目標的設定、備學方法的建議幫助學生學會備學。
《課前備學單》的設計還要遵循如下原則。①目標明確。②學法指導只提建議,留有空白,給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選擇。③鼓勵學生在備學中不斷摸索、建構屬于自己的高效備學方法,并將備學成果訴諸筆端,讓學生在備學中開啟沉浸式探究之旅,體驗思考與表達的快樂,讓備學由“要我學”向“我要學”“我會學”“我樂學”轉化。
加強備學檢測也很重要。通過備學檢測一是可以了解學生備學情況,展示備學成果,激發(fā)其有效備學的積極性;二是通過全班學生思維碰撞、教師啟發(fā)引導,查漏補缺,解決備學中的疏漏;三是進行知識的梳理與整合,進一步提升學習品質;四是給予學生提問、質疑的機會,為接下來帶著問題深入學習做好思考的準備。
《學案》是“讓學課堂”的重要抓手?!秾W案》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自主學習單》《合作學習單》《延學任務單》設計等,旨在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先學、合作展學、拓展延學以及課堂上教師的啟發(fā)點撥,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根據(jù)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我為學生設計了《自主學習單》:請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說說冰心回憶了自己讀書的哪些經(jīng)歷。她認為什么樣的書才是好書?
這兩個問題是這堂課要解決的主問題,二者之間有著承接關系。讓學生帶著主問題學習文本,可以避免課堂上的瑣碎分析。為了達成課堂上的有效先學,可以讓學生討論:要回答以上兩個問題,需要我們從文中提取哪些信息并進行整理?這就需要學生迅速進入理性思維狀態(tài),并根據(jù)已經(jīng)具備的閱讀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歸納出需要提取的相關信息有:作者的閱讀時間、閱讀書目、對這些書的感受或評價。再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和使用過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如符號圈畫法、列提綱、借助表格、思維導圖等。明確了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學生的自主先學就有了方向,學生才能在一種自在的生命狀態(tài)下,真正地靜心默讀課文,用各自喜歡的方法梳理信息,開始了有效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梳理信息的過程中不斷與教材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
在自主先學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如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單》:①小組內成員交流各自梳理信息的成果,通過互相補充、提醒、討論,不斷完善信息,人人努力做到梳理信息完整、準確。②組長統(tǒng)計本組內出現(xiàn)了哪幾種不同的信息梳理的方法,思考這些方法的優(yōu)劣。③組內成員商量選擇一種能夠代表本組最高水平的梳理方法,推選一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發(fā)言。
學生帶著自主先學的成果參加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彼此啟發(fā),互為師長,共同提高,使各自梳理的信息不斷臻于完整、準確。
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還要加強合作學習小組建設。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實行“同組異質”互助型分組,即把全班學生按照座位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把每個小組中學習力相對較強,具有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領導氣質的學生培養(yǎng)成組長,由他們來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學習交流,展開互助互學活動。其次,是要注意設計好全班展學活動的“游戲規(guī)則”,不但有展學的方式方法,還要引入競爭機制,增強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目標意識。
面向全班的表達、分享,以及小組之間的互相補充、商榷、糾正,進一步修正學習成果,這個過程即為“展學”?!罢箤W”旨在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學會表達、學會傾聽、體驗成功、激發(fā)動力,以及暴露學習中的漏洞,形成新的學習期待,在“憤悱”之際發(fā)揮教師的引領與指導作用。在準確梳理完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后,學生抓住作者閱讀感受以及作者對作品進行比較的語句,梳理、表達出作者對“好書”的看法,就水到渠成了。
回溯學生解決本課時的兩個主問題的過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習成果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得到的。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個體的靜心思考,又有群體思維的互相碰撞,學生始終處于思考、辨析、篩選、甄別、對話、商榷狀態(tài)中,思維和表達都得到了發(fā)展,學習力得到了生長。
拓展延學是為了讓學生使用課堂上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再次閱讀實踐,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建構。在厘清作者的閱讀經(jīng)歷,進行了信息分析得出作者對好書的評判標準后,適時呈現(xiàn)以下的《延學任務單》:結合課堂上梳理的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想一想作者有哪些讀書的方法,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情況,想一想你是否用過這些方法,你還有哪些好的讀書方法?
由作者小時候的連蒙帶猜的讀到后來的對比閱讀、好書反復讀……學生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或因產生共鳴而莞爾,或因得到啟發(fā)而躍躍欲試。
《延學任務單》可以在當堂課完成,也可以作為第二課時的備學任務,這樣的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推動學生再一次進行閱讀實踐、鞏固學法并將學習向第二課時延伸;二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實踐,學以致用,把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進行勾連,實現(xiàn)閱讀教學涵養(yǎng)人生之功效。
綜觀整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先于課堂時空已經(jīng)展開。課前,學生帶著備學中的成果、疑惑、問題,滿懷期待而來;課內,以精心設計的學習任務單為抓手,驅動學生自主先學、合作展學、拓展延學,既層層遞進,又螺旋上升,滿載而歸。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學習愿望,尊重學習的自身規(guī)律,以學定教,以教助學,始終把兒童的學習擺在課堂的中央,構建了“讓學”視角下的閱讀教學課堂新樣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