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培寧
摘要:近年來,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模式。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課為基礎,探討信息技術在閱讀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應用,希望能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隨著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工作者開始探索利用信息技術媒體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新教學模式,努力以信息技術驅動教育現(xiàn)代化,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實踐證明,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閱讀課堂的活力和魅力。
一、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作用
為了達到既定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目標,需要教師做好創(chuàng)新與改革工作,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其與閱讀教學有效整合到一起,發(fā)揮出良好的作用,具體如下:
(一)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與積極性
一般來說,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非常小,天生擁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一些新興事物尤為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科學利用這一點,引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與內容,并且與閱讀訓練工作緊密整合到一起,以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豐富的知識內容,進而令學生可以主動進行閱讀學習,從中獲取到更多的知識。
(二)實現(xiàn)師生間的深度溝通
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小學閱讀方面的知識時,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實現(xiàn)師生間的深度溝通,讓教學課堂中的氣氛不再變得沉悶、枯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加放松。受到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影響,讓很多教師開始致力于進行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需要教師人員加大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力度,提供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增強了閱讀學習的成效。
二、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合理對策
(一)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優(yōu)質閱讀環(huán)境
小學生由于身心特點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有時無法更好地理解文字和語言背后的深刻含義。而且老師的語言講解也很難讓學生聽懂。有時老師冗長而空洞的講解讓學生失去耐心和興趣,講解的內容往往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課文所描述的情況。視、聽、思,豐富的知識,飛揚的想象力,進入意境,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題,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現(xiàn)場的真實體驗。因此,教師可以設置情境,讓符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情境教學魅力,巧妙地對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讓學生不太可能理解以形式呈現(xiàn)的內容。自然生動,抽象到形象,靜態(tài)到動態(tài),流暢突破難點。
針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教師可以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將音樂和視頻融入課堂,讓學生在材料的引導下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fā)閱讀和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例,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閱讀熱情,筆者會在課前導入階段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春節(jié)相關視頻資料,在中學生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家人們在熱鬧的場景中掛燈籠、貼春聯(lián)、放鞭炮的春節(jié),還可以聽到《恭喜發(fā)財》、《歡歡喜喜過大年》等具有節(jié)日特色的歌曲。在此基礎上,與學生討論“你喜歡過年嗎?”,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到思想的引導和傳遞,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過年有好心情,再讀課文,讓他們去讀書學習,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會有明顯的提高。
(二)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激發(fā)他們積極學習、思考和探究的內在動力。他們年輕,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會積極接觸和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并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入新課,結合圖片、場景,從小學生的聲、光、色、形等方面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對學習的興趣,可以讓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教育智慧,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成為一場美麗的邂逅。靈活有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快速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力,讓他們愉快地走進語文課堂。
為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有必要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確保學生在閱讀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獲得良好的認知啟發(fā),從而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并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四季美感的理解和認知,鼓勵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作者在閱讀教學,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播放有關四季的視頻資料,在視頻中,學生可以看到春復一年的疆域,夏天荷花池里的魚兒跳躍呱呱呱呱,秋雁歸南,冬日白雪皚皚。
(三)善用信息技術設計趣味閱讀訓練
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學習效果,要做好基于信息技術的課堂趣味訓練,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考驗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也是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學生知識記憶,培養(yǎng)學生知識應用。例如,為了提高學生在學習《過度發(fā)展》后的閱讀能力,在課堂訓練階段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鑿墻偷光》、《葉公好龍》等。然后,給學生幾本閱讀材料,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將閱讀材料與視頻材料進行匹配,看哪些學生能正確完成所有的匹配。在這種培訓中,學生不僅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還可以得到閱讀能力的鍛煉,這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高和小學教學效果起到關鍵作用。中文閱讀課有了明顯的提高。此外,作者將通過課后培訓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完成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愛閱讀的習慣,作者設計了一個家庭閱讀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每天至少進行20分鐘的課外閱讀,家長需要用智能手機給學生拍小視頻,并上傳到班級打卡,看看哪些學生堅持自主課外閱讀時間更長。在這種培訓模式下,學生不僅有課后閱讀的機會,而且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xiàn)課堂與家庭、師生之間的在線連接,為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帶來了重要的助力。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力
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規(guī)定,為了培養(yǎng)出更多復合型的人才,實現(xiàn)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目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當中,需要教師合理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將其與閱讀教學緊密整合到一起,以便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理解與實踐應用的能力。在此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知識,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來說,教師具體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借助視頻、音樂播放的形式,使學生通過聆聽與觀看的方式,深入了解當時戰(zhàn)斗的情景,然后大聲朗讀課文,有效梳理好課文的中心內容,并且,在課本中畫出可以體現(xiàn)出狼牙山五壯士英雄特質的語句。當學生朗讀結束以后,能夠加深對斬釘截鐵、熱血沸騰等詞語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把學生選出來的詞語,借助多媒體大屏幕進行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借助此種全新的學習內容呈現(xiàn)形式,可以完成針對不同詞語的科學分析任務,形成全新的學習體驗,隨后,在教師的帶領下,組織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中的內容,接著要求學生運用上述詞語進行自由造句,從而達到訓練學生對語言應用的能力。
結束語: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課的美好邂逅,讓語文課豐富精彩,充滿魅力。它不僅給了學生迸發(fā)思維火花、想象翅膀的舞臺,激發(fā)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也為們的教師提供了思想更新、創(chuàng)新、展示智慧的平臺,讓學生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程翔. 基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2021(2020-15):64-65.
[2] 馬慧芳.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2021(2016-4):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