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恩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音樂教育的開展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給大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這對音樂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音樂通識教育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結合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使學生通過新的教學內容及模式了解音樂。當前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受到了學生的關注,因此,教師可將其融入音樂通識教育中,從而提升教學的效果。
流行音樂是被群眾熟知和喜愛、廣泛傳播的音樂風格類型。流行音樂的時代感強,在人們的生活中的傳播比較廣泛,具有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及情感豐富的特點,因此受到了大眾的喜愛。流行音樂以其大眾性、時尚性、娛樂性等特點來吸引人們的注意,使人們產生深刻印象,并較快地記住其旋律及內容。流行音樂包括以下兩種含義,首先是其屬于音樂;其次是其具有流行性,也就是市場性特點[1]。大學音樂通識教育中也可融入一定的流行音樂,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流行音樂與人們的生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其會結合時代的特點來對風格及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與社會發(fā)展保持同步,從而對人們產生一定的影響,滿足年輕群體的愛好需求。流行音樂具有更替快速的特征,因此其能夠營造出不同的文化氛圍,將其應用在教育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流行音樂表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產生了多種音樂類型,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還可使學生的自我意識覺醒,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對音樂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流行音樂具有易于被大眾所接受的特點,但是流行音樂的體系還有待完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流行音樂來豐富音樂教育內容,使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使音樂教育產生更加顯著的效果。
流行音樂屬于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其能夠為社會提供低成本、受眾廣的藝術反映渠道,也能夠生動地展現出一個時代的精神特點。通常來說,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對整個社會的精神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流行音樂的傳播也能夠增進社會共識,增強對社會的動員效果。通過了解不同的音樂流行程度,可以判斷一個國家和社會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增強人民群眾的廣泛共識[2]。將流行音樂引入高校音樂教育中,可以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高校音樂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開展流行音樂教育,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評價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音樂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使廣大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相互融合,提升學生的跨學科能力,而流行音樂的融入,也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社會整體凝聚力。將流行音樂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適度的原則,即設計好它與原有教學內容的輕重主次順序,并在選材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引入體現時代特點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流行歌曲、爵士音樂、現代輕音樂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通俗為手段,授音樂之元素。
流行音樂在當前的大眾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流行音樂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受到了人們的喜愛。當前,我國的流行音樂對社會群體的生活觀念、態(tài)度等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其結合時代發(fā)展的特點,豐富歌曲的內涵及形式,不僅能夠體現音樂的創(chuàng)新性特點,還能夠展現社會風貌。將流行音樂引入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時代發(fā)展下的音樂旋律,對音樂的創(chuàng)新特點有全面的認識,還能拓展教學內容,給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進而滿足多元文化的發(fā)展需求,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yǎng)水平。流行音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對古風流行音樂進行鑒賞,能夠使學生對現代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進行有效對比,從而運用現代帶有古典性質的流行音樂去品鑒古典音樂,拉近與古典音樂的距離,進而增強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藝術鑒賞效果。此外,流行音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流行音樂可以弘揚正能量,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素養(yǎng)。例如,流傳廣泛的《心中的日月》《菊花臺》等融入民間音樂調式和民樂樂器的流行音樂歌曲,可以在短時間內促使人與人建立更親密的情感交流,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流行音樂發(fā)展非??焖伲绕涫窃诨ヂ摼W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流行音樂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而大量素質低下的創(chuàng)作人會創(chuàng)作許多低俗的音樂,這會使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受到負面影響。所以,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有效融入流行音樂,能夠增強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專業(yè)的流行音樂人才,幫助學生彰顯自我、發(fā)揮特長,提升其學習自信心,使其自覺抵制各種低俗不良的流行音樂,從而確保流行音樂的健康發(fā)展。
音樂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夠借助審美教育培養(yǎng)具有良好審美素質的人才。為了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教師應對流行音樂的融入進行深入分析,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流行音樂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因此教師應減少技巧及方法等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流行音樂的魅力,對流行音樂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可嘗試將多種音樂風格的流行音樂穿插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音樂,使學生感受不同音樂之間的差異。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提升價值追求,讓學生體會作品中富含的情感及文化內涵。由于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與學生的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應充分利用流行音樂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念思想。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對歌曲進行即興二次創(chuàng)作,使學生對音樂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教學方式缺少創(chuàng)新性,而融入流行音樂后,教師可采用雙向溝通的方式開展教學。首先,可借助體驗式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興趣作為主導,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體驗來收獲知識。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選擇學生所感興趣的流行歌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對歌曲進行模仿,然后指導學生理解歌曲內容,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認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可借助表演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來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可使用網絡多媒體設備來播放流行歌曲,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對歌曲進行改編,由于流行歌曲的可塑性比較強,歌詞朗朗上口,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感及思想進行創(chuàng)作時能夠鍛煉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及理解水平,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
流行音樂的內容及風格比較豐富,涉及人們的理想、家庭、青春等,其中包含了復雜的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注重學生的真實感受,使學生在良好的音樂作品的影響下形成健康正確的觀念。首先,教師應對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借助正能量的歌曲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流行音樂的同時受到積極的影響,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比如,教師可選擇主題為追逐夢想的歌曲,如歌曲《水手》《我的未來不是夢》等,還可選擇具有愛國情感的流行歌曲。其次,在選擇歌曲時,教師應保證風格的多樣性,從而使學生了解不同歌曲的表達形式的差異。比如,一些歌手的聲音比較渾厚、有磁性,一些歌手的聲音比較柔美清亮,讓學生結合不同的歌曲來感受音樂的表達技巧及內涵,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最后,教師應保證選擇的歌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能夠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流行音樂在大學音樂通識教育中的融入可促進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還可使音樂教育得到創(chuàng)新改革。教師應對流行音樂有全面的了解,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同時明確音樂教學的目的,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合理選擇不同的歌曲主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流行音樂學習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獲得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