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偉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第二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0)
科學素養(yǎng)最重要的一項科學探究是人類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還是一種綜合的、關鍵的科學能力和素養(yǎng)。物理教學重要的一環(huán)實驗探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學習機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突出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本課題強調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策略的研究,有利于科學探究及其教學順利的健康的發(fā)展,科學探究是物理教育最重要的研究領域,探究教學強調合作學習與科學論證,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其終生發(fā)展打好基礎。
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科學探究,使他們能夠真正體會到科學探究活動所帶給他們的歡樂,體會到科學所能賦予他們的力量。探究的過程中,最能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方法就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激發(fā)學生自覺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去。
科學探究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靈魂,不直接參與觀察實驗,就難以真正掌握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過程。教學中要認真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應選擇一些學生能夠接受的學習方法,加強方法滲透的力度和廣度,要鼓勵他們在實踐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
觀察現(xiàn)象記錄數據能力在科學研究中是很重要的,認真觀察并記錄不僅是開展科學探究的一個良好習慣,更是一項技能。對觀察記錄的解讀直接反映學生收集、分析證據的能力,重視觀察記錄是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數據能力的好方法。
科學態(tài)度是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因素。大力倡導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膽懷疑、合理論證、注重證據、不迷信權威的人,才有可能超越前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yǎng)他們肯疑、敢疑和善疑的優(yōu)秀品質。
選擇一個小的實驗師生共同研究,從計劃到研究步驟、研究方法、結論以及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把這些點點滴滴形成文字,這樣的成果在科學發(fā)展中也許難以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但在教育改革日益迫切的今天,其中所蘊含的育人價值卻是顯而易見的。在項目研究中教師們在幫助和伴隨學生進步的同時,也在書寫著自己難忘而感人的專業(yè)成長歷史。
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要通過“做”、通過“體驗”一系列的科學探究來養(yǎng)成。這是因為科學素養(yǎng)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因素與書本知識不同,不屬于陳述性知識,而是程序性知識(或稱為經驗知識或默會知識)。這類學習目標必須是通過親歷某些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悟,最終內化。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好各種相關的情景與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親歷過程,自主地、充分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科學知識三大領域、觀察與發(fā)現(xiàn)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設計研究方案的能力、通過網絡、書刊等途徑查閱資料的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搜集、分析和解讀證據的能力、提出解釋、預測和作出結論的能力、交流個人假設、研究結果的能力這八項要素全面提高的目的,從而促使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理性認識的過程??茖W思維是形成并運用于科學認識活動、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與途徑的理論體系。物理學科教學要通過對學生科學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tài)度;理性務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規(guī)范行為等。物理教學不能“為知識而知識”,而應將知識作為育人的載體,充分挖掘知識建構過程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和內在價值,通過相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事實求是的科學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能以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科學”的過程,將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的探索精神傳授給學生。這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科學知識,也學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增強了科學能力,養(yǎng)成了正確的科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同時也能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這將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