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教20條”對職業(yè)教育的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本文結合當前數控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從數控技術專業(yè)教師團隊的重構和數控加工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兩方面,分析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校企合作的教學案例,提出須建立“結構化”團隊、打造活頁式教材、運用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的數控技術專業(yè)“三教”改革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校企合作? ? 數控? ? “三教”改革
數控技術專業(yè)作為先進制造專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通過廣大職教人的不斷努力和探索,培養(yǎng)的人才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該專業(yè)仍然存在諸如“雙師型”教師匱乏、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嚴重脫離、所培養(yǎng)的學生動手能力差、課程教學大多數仍然采用先理論后實訓的模式、理實一體相割裂等突出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各職業(yè)院校及專業(yè)教師進行積極地實踐和探索,提出了諸如“功能模塊化、內容項目化、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實境教學、證課相融”的課程教學模式、“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等。但這些研究、實踐、探索都比較宏觀。本文結合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的教學實踐,從微觀層面上具體分析校企合作的教學案例,從教師、教材、教法方面提出改革思考。
一、教學案例
(一)引企入校,重構數控技術專業(yè)師資團隊
宣城市鑫榮機械有限公司是學校長期、穩(wěn)定、深度合作的企業(yè)之一。2020年9月,經過雙方商定,利用學?,F(xiàn)有的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直接加工企業(yè)部分產品,由企業(yè)選派技術工人和學校教師,共同承擔教學教研及指導學生實踐的任務。在教師團隊管理上,建立“結構化”的師資團隊,即校外導師進入“劉浩創(chuàng)客工作室”,摒棄了傳統(tǒng)的以不同課程的教學模塊來劃分職責,而是按照產品的加工制造核心工序,對不同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和工作職責進行劃分。
(二)數控加工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
在實訓課上,教師根據企業(yè)實際加工的下模鑲件模芯的圖紙完成產品造型后,進行工藝分析,包括下料—調質處理—數車加工—檢驗—砂光—數銑精加工—檢驗—真空淬火—檢驗—組裝。與以往教材中的工序相比,新增了調質處理、檢驗、砂光、真空淬火等工序,將其納入工程材料熱處理章節(jié)、互換性及測量技術的活頁式教材中,使各專業(yè)課程實現(xiàn)了有“形”鏈接。針對數控車和數控銑工序,活頁式教材直接提供企業(yè)實際的加工工序、刀具及切削參數等。與以往相比,加工工序的優(yōu)化程度更高,切削參數的選用更加合理,提高了加工效率。
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調整不同的切削參數的值,觀察不同切削參數對產品加工的影響,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選擇合理的切削參數。之后,校外導師將預先已編好的程序在數控仿真軟件中進行展示,模擬加工過程,同時講解各程序段的含義。學生在熟知加工工藝及編程后,按照加工流程,自行檢查毛坯件的尺寸和外觀,對毛坯件進行裝夾,用存儲卡將程序導入到數控車床上。并由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對機床進行操作,完成對刀、校正等任務,之后開始加工。數控車和數控銑后的檢驗工序,也是由校外導師指導,學生自己完成檢驗過程,同時做好記錄。
另外,在教學中,由校內數控技術專業(yè)教師進行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和實操能力。最后,由學科帶頭人和校外導師定期對該教師進行實操考核,共同評價。
二、對數控技術專業(yè)“三教”改革的思考
(一)教師改革應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建立“結構化”師資團隊
“結構化”師資團隊包含校內數控技術專業(yè)教師和校外導師。教師必須形成加工制造領域“全覆蓋+有側重”的知識體系,既能明確產品加工流程和工藝要求,又能在專業(yè)知識和加工工序上有所側重;要加大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也要更加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實踐中,要注意總結新的知識,要明白新的知識不僅是從教材和專業(yè)書籍中獲得,還要從實踐中獲取。
(二)教材改革應以企業(yè)實際產品為抓手,打造活頁式教材
一方面,學校要緊密聯(lián)系企業(yè),達到深度合作,要盡可能覆蓋典型產品的加工,同時還要以特殊工件為“創(chuàng)新點”。典型產品可以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特殊工件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教材應堅持任務主導,任務要以“全工序+精工序”的方式呈現(xiàn),這樣有助于學生全方位了解實際產品從毛坯加工至最終合格的過程,而不是僅僅關注數控加工本身。
(三)教法改革應以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為主導
實踐檢驗是較為有效的,但要注意的是,教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講授法、討論法等可以靈活嵌入到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之中,其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全工序的基礎上,掌握數控加工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創(chuàng)新、知識遷移等能力。
三、小結
通過近一學期的實踐和探索,學校數控技術專業(yè)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也存在如數控仿真實訓室僅依托工業(yè)產品設計機房、與實訓基地分離,不利于項目化教學,以及校外導師在很多情況下僅停留在技能教學上等問題。另外,如何讓校外導師愿意花更多的時間靜心教學,讓其主動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政府、社會、學校、企業(yè)如何才能賦予校外導師真正的導師地位,使其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企業(yè)的技術人才和師傅,更是決定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堅實力量,這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許劍.數控加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實踐[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8).
[2]沈成思.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yè)校企合作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38).
[3]劉永鋒."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研究——以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yè)為例[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47).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