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緊隨著現代教育的多次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育部門已經深刻的明確了歷史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重要意義,明確地為中學歷史教育規(guī)定了教學方向。對于現代正在面臨教育的學生來說,學生所面臨的學業(yè)繁重,一個適合學生對歷史學學習的新方法的普遍使用已經是教育階段的必然產物。在高中,教師通過歷史圖式教學法可以高效地表達本課程的歷史內容,可以更加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可以有效幫助教師推進歷史課堂的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如何使用歷史圖示法幫助教師體現歷史核心素養(yǎng),如何增強歷史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有效性。本文將通過對歷史課堂的分析,逐步地探討歷史課堂圖示教學方法對歷史課堂的作用,對有效教學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歷史圖式教學法
引言:
隨著現代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現代教學越來越繁瑣,學生需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近代的教育工作者們也意識到在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的辯論性思考?,F代教育也明確地表明教育的歷史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隨著現代教育方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多種多樣的現代教育方式不斷涌現,也不斷地更新了現代教學的教學觀念和思想,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聯系事物的思維能力。這一變化使得歷史圖示教學法受到了更多教師的關注和使用。相較于其他文科,歷史更加具有獨特的邏輯性,也更能夠突出民族的文化和教育的本質,能夠向后代傳播更多獨特的文化,使得優(yōu)秀的文化和思想得以傳承。由于圖式教學法可以獨特到位的向觀眾展示事件的起點和終點,與歷史的邏輯性完美相應,可以更加迅速地將相關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和事件發(fā)生的起因、發(fā)生的必備條件、發(fā)生過程中的變化、結果以及歷史事件發(fā)生后對后世的影響清楚地向學生進行呈現,使得歷史教學圖示法在學生學習中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一、圖式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圖示法是將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呈現幫助理解的方法。圖示法的教學方法并不是歷史教學中獨特的方法,而是在歷史的教學中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歷史圖示法是教師教學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理清歷史中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當代文化和經濟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通過極強的邏輯性,利用圖示的方法將知識和科學進行聯系,可以直接幫助閱讀者清晰地看到整個事件的經過,幫助閱讀者理清歷史事件的外在和本質。在將歷史進行跟個科學性的聯系和整合時,再利用特殊的語言、符號、標記等進行事件、世間、原因等的科學結合和聯系,可以更加高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歷史學習的因素,加強學生對該階段學習的影像和記憶,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提高總結歷史原因的能力,也為學生探究和學習歷史提供了歷史規(guī)律的思路[1]。
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示意圖設計
現代科技正在不斷地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帶了巨大的沖擊和新的教學輔助技術和設備,同時也為圖示教學法帶來更多的可能和創(chuàng)造空間。傳統(tǒng)的歷史圖示法只是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圖示例,受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圖示只能用幾種簡單的顏色進行區(qū)分且被擦除后容易忘記,這就導致了教學效果不明顯的現象。現代的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設備,教師可以使用更多的符號和色彩點綴圖示,幫助教師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在圖示上添加相關的特效和聲音,使得學生同時受到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2]。獨特的配色、特殊的聲音、更細致美觀的知識結構都可以使得圖示變得更加獨特、豐富。設計不同特色的圖示,可以豐富使學生的時空觀念,使學生可以通過圖示上不同色彩的部分進行記憶,通過顏色深度的不同,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對社會的影響程度,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有極大的作用。
三、結合圖示法,總結課堂內容
在歷史課堂中,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運用圖示法幫助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聯系性和協調性。在教師的備課階段,教師可以先將課本知識進行梳理然后運用圖示法將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能力和技術。此外,在進行課堂講課之間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向同學展示歷史事件發(fā)生的順序、時間、前因后果、因果關系,并且設計相關問題,基于一定的歷史狀況引發(fā)學生對當前歷史的思考和總結。
比如,在教授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小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首先運用圖示法向學生展示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發(fā)生的事件的過程和結果,然后向學生解說農民工階級為什么會想要反抗國民黨的統(tǒng)治,太平天國運動是在什么條件下發(fā)生,為什么會失敗,此后出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為什么依舊沒有動搖舊中國的封建社會的社會本質,然后用問號留下疑問,讓學生思考這一原因,并且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所了解的現況來補充下面的圖示,緊接著是中國哪個政黨繼續(xù)領導中國的革命、成功與否、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在歷史課堂中,結課時運用圖示法幫助學生總結課堂中所學的內容對于歷史教學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因為在結課時運用圖示法可以幫助學生回顧課堂所學的歷史,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能力,給予學生學習和復習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合適更方便的邏輯思維導圖。高中的歷史知識在深度和知識量方面遠遠的超過了初中的歷史,高中歷史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高中的歷史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相關的歷史知識,更在于教授學生歷史的邏輯性、歷史的聯系性,引發(fā)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教授學生如何通過現象挖掘背后的本質和歷史規(guī)律,使得學生獲得唯物主義的歷史思維,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和發(fā)展中利用這種思維透過當代的社會現象看到現代社會的必然性和未來,并且能夠吸取前鑒,獲得教訓幫助自己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從而間接地幫助國家有更好的發(fā)展。圖示不僅可以將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聯系,可以將面進行整合到體,使得歷史的發(fā)展軌跡更加清晰明確,讓歷史的知識點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和思路。
參考文獻:
[1]郭新峰.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初探[J].考試周刊,2019,000(035):158-158.
[2]郭愛蘭.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探析[J].新課程,2019(2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