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然
摘要:脊髓損傷是一種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而嗅鞘細胞是脊髓神經(jīng)修復治療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并且利用天然產(chǎn)物可以改善嗅鞘細胞移植后的功能。我們檢測了化合物Endiandrin A (End A)在神經(jīng)碎片因子的存在下,對嗅鞘細胞的影響。我們發(fā)現(xiàn),End A(10 mM)在存在神經(jīng)碎片因子的情況下,刺激了嗅鞘細胞的增殖和遷移,證明了End A能調(diào)節(jié)嗅膠質(zhì)細胞的行為,從而改善移植后的生存、增殖和遷移,從而有利于神經(jīng)修復。
關鍵詞:脊髓損傷;EndiandrinA;嗅鞘細胞
脊髓損傷(SCI)是一種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會導致不可逆的軸突損傷和神經(jīng)元死亡,導致感覺和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永久性缺陷,從而導致慢性癱瘓[1]。除了最初的損傷外,一系列嚴重的生理并發(fā)癥,包括腸、膀胱、呼吸和心臟的缺陷也是主要的威脅。。目前,脊髓損傷的治療仍然主要是保守性的,包括處理疼痛綜合征和感覺喪失并發(fā)癥的臨床護理。幸運的是,神經(jīng)生物學研究的進展,預示著新的關鍵型神經(jīng)保護和恢復療法,這些治療性干預可能會降低傷后護理的成本。
細胞治療是治療脊髓損傷的一種很有前途的策略,近年來,大量的動物研究表明,嗅球嗅鞘細胞(OB-OECs)和固有層嗅鞘細胞(LP-OECs)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理學的各個區(qū)域都能促進軸突再生。這些發(fā)現(xiàn)包括:(1)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大鼠模型的神經(jīng)保護和再髓鞘化;(2)促進中風小鼠模型神經(jīng)可塑性的能力[2]和(3)神經(jīng)元碎片[3]。OECs須在移植后存活,因為OECs的增殖是至關重要的。
從早期開始,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就被認為具有神經(jīng)保護作用,這種作用是由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介導的。天然產(chǎn)物姜黃素通過增加神經(jīng)碎片因子的增殖、遷移和增強其吞噬功能而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的一種潛在選擇,利用天然產(chǎn)物可以改善OECs移植后的生存、遷移和增殖功能。
材料和方法:
1. 劃痕遷移試驗
嗅鞘細胞的遷移通過劃痕試驗進行測定:在劃痕試驗前,嗅鞘細胞以3x103的密度被置于96孔板上48小時,以達到70%的愈合度,之后用200μl的移液管尖端在直徑為1400至2000μm的無細胞區(qū)域劃出劃痕。用培養(yǎng)基清洗孔以去除細胞碎片,并在含有1%HEPES的DMEM/F12中培養(yǎng)12小時,在0到12小時之間,每間隔15分鐘拍攝劃痕。
2. 活細胞成像
所有的形態(tài)學分析、劃痕遷移實驗和單細胞遷移實驗都是用生命細胞成像技術來進行的。OECs在含有1%HEPES的DMEM/F12培養(yǎng)基中生長,并且圖像是在定制的37°C的溫室里,不含有二氧化碳的環(huán)境下自動采集的。在Olympus IX81 Cell R顯微鏡上使用Hamamatsu數(shù)碼相機,每10分鐘獲得一次12到36小時的熒光和微分干涉對比圖像。為了分析活細胞成像動態(tài)圖,活細胞成像實驗的延時記錄作為圖像系列輸出,并使用ImageJ進行手動分析。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神經(jīng)碎片因子分別在12、24、36和48小時時抑制了OEC的遷移(圖1),但是,End A在濃度為10μM時,可使傷口愈合率提高68%左右。有趣的是,在有神經(jīng)碎片因子存在的情況下,End A的遷移率能增加約55%(圖1)。此外,延時圖像表明,治療組劃痕間隙處的神經(jīng)碎片因子數(shù)量減少,提示End A可能會吞噬神經(jīng)碎片因子。
討論:
我們使用延時顯微鏡觀察了End A對OEC遷移的影響(圖2),細胞運動很明顯受到鄰近細胞存在的影響。因此,我們用劃痕試驗檢測了單個嗅鞘細胞的遷移,使細胞遷移到無細胞劃痕中,圖像顯示,細胞并沒有沿著直線遷移到劃痕處,而是沿著一條曲折的路線遷移。為了分析活細胞成像圖像,我們將活細胞成像實驗的延時記錄導出為一個圖像序列,并使用圖像J進行手動分析,以確定其空間面積,結果發(fā)現(xiàn)End A和神經(jīng)碎片因子聯(lián)合應用顯著增加了細胞遷移到劃痕處的距離[4]。通過使用聯(lián)合應用End A和神經(jīng)碎片因子,OECs的生存能力可以顯著提高,并可能促進移植后OECs的遷移和增殖,對脊髓損傷有治療幫助。
參考文獻:
1. Leal-Filho, M.B., Spinal cord injury: From inflammation to glial scar. Surg Neurol Int, 2011. 2: p. 112.
2. Katoh, H., et al., The dual origin of the peripheral olfactory system: placode and neural crest. Mol Brain, 2011. 4: p. 34.
3. He, B.R., et al., Phagocytic removal of neuronal debris by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enhances neuronal survival and neurite outgrowth via p38MAPK activity. Mol Neurobiol, 2014. 49(3): p. 1501-12.
4. Kuntzsch, D., et al., The plant-derive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gonist Endiandrin A acts as co-stimulator of colonic 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s (ENaC) via SGK-1 and MAPKs. PLoS One, 2012. 7(11): p. e4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