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汶
(福州市象園小學,福建福州 350007)
2020年伊始,在線教育被寄予厚望,被賦予了“停課不停學”的特殊使命。筆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參與到這次實踐中。在線教育不僅是當前的“應急之舉”,還將全面滲透進基礎教育中,促進學校組織形態(tài)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構(gòu)建智能教育新形態(tài)。線上教育是教師在網(wǎng)絡上通過視頻為學生上課的一種教學方式。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線上教育教學方式,跟上教學進度,筆者總結(jié)教學方法如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一款好用的直播軟件是線上教學的首要條件。隨著線上教育進入常態(tài)化應用,師生的“教”與“學”方式面臨變革創(chuàng)新,對學習平臺、資源和工具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1]。
線上直播軟件必須有以下幾個條件:一是不卡頓,若教學出現(xiàn)卡頓,教學效果必將大打折扣;二是能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互動,教學效果才能理想。
釘釘軟件是現(xiàn)階段企事業(yè)單位用于考勤的常用辦公軟件,而教師使用得比較熟練。但“釘釘群直播”的效果可以說不是很理想。學生反饋畫面很卡,而且學生一旦“連麥”,整個直播間都會變得非常嘈雜,只能采取全員禁言,但如此無法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另一款軟件ClassIn(互動在線教室),就不存在卡頓的情況。學生不但能清晰地聽到教師講課、看到教師,而且能點擊“舉手”按鈕發(fā)言。教師能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還可以邀請學生“上臺”交流,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到“上臺”學生的視頻畫面。學生還可以在交流區(qū)提出問題,然后大家共同交流、解決問題。
教師選好了直播平臺,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上課了,但怎樣才能保證線上教學效果和線下教學效果一樣,甚至超過線下課?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要有儀式感。教師要選擇獨立的空間,確保不會被其他事情或人打斷直播過程,不能因為在家里而不注重外表。教師必須保持教學時的狀態(tài),衣著整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2)要準備充分。直播前,教師應全面檢查各方面情況,如網(wǎng)絡是否連接順暢、各項設備能否正常運行。
(3)課前要醞釀。教師要提前十分鐘進入直播課堂,檢查出勤情況及學生的課前準備等。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互動聊天,以幫助學生盡早適應課堂。
(4)要求要嚴格。正式上課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坐端正,與線下教學的要求一樣。
(1)有趣的新課導入。直播課開始時,教師應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與學生聊天、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來吸引學生。例如,在教學《紅樓春趣》一文時,筆者在直播間與學生聊起了天:“大家都看過《紅樓夢》吧,老師小時候最喜歡這部書了,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我喜歡這部書,不只是因為喜歡作者的文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大家想知道嗎?那就跟著老師進入《紅樓春趣》這篇課文,后面老師會將這個從來沒告訴過別人的秘密告訴你們,請大家為我保密哦!”學生對教師的事情非常感興趣,為了了解教師的秘密,他們個個都興趣盎然,投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
(2)互動的教學過程。由于是線上教學,教師不能一味地自己講解,要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微課、視頻、圖片、提問、請學生“上臺”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一課時,筆者展示了一些園子風景的圖片,吸引了學生的目光,然后提問:“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因為認真觀看了圖片,所以想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多,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接著,筆者請幾位學生“上臺”說說園子里有什么(視頻顯示幾位學生的頭像,全班同學都可以看到他們)。學生看到同學在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都非常激動。一節(jié)課下來,教學效果與線下教學無異,甚至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漲了。
(3)學習的鞏固提升。在教學的最后幾分鐘,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問卷,但問題不宜超過三道。例如,在教學《景陽岡》這篇課文后,筆者設計的小問卷第一題是:把課文分成四個部分,給每個部分設計一個小標題。這是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其余兩個問題是:今天有幾位同學被老師叫“上臺”?今天的課件主色是什么顏色?在每節(jié)課的結(jié)尾,教師都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以檢查學生是否認真進行了在線學習。
教師在進行線上教學時一定要調(diào)整教學策略,通過充滿趣味的教學方式,提高線上教學的有效性。
基于物理空間的線下集中式學習慢慢轉(zhuǎn)變?yōu)榛诰W(wǎng)絡聯(lián)通的異位散布式學習,從集體學習轉(zhuǎn)向自主學習。在學習要求上,學生應保持良好的自覺性,認真對待每節(jié)課,按時完成作業(yè);在學習時間上,學生若未能趕上直播,可以隨時觀看“直播回放”進行自主學習,并根據(jù)需要重復學習;在學習地點上,原有固定的學習空間得到拓展,利用移動終端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此外,學生能夠與學習同伴或教師建立協(xié)同關(guān)系,在虛擬環(huán)境中開展交流與合作。
在教學管理上,線上教學應被納入學校教學計劃與管理范疇,與居家自主學習相適應。學校教學管理方式將發(fā)生變革,從宏觀上看,加強對線上教學工作的計劃管理。學校應把線上教學作為正常的教學工作,納入常態(tài)化計劃管理。學校要高度重視,精心計劃和組織,結(jié)合線上學習的特點,確定線上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從微觀上,線上教學的整個過程要與線下教學保持一致,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和追蹤。學校應通過對線上教學過程的有效管理,保證線上教學的有序開展。例如,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一樣,教師應按時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可以讓學生對作業(yè)拍照,通過網(wǎng)絡上傳給教師批改。最重要的是訂正錯題環(huán)節(jié),教師若對這一環(huán)節(jié)放任不管,將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在線下,教師批改完作業(yè),應及時引導學生訂正錯題。在線上教學中,教師也應保證每名學生的作業(yè)得到效果最佳的復批。在線上,教師應如何幫助學生訂正作業(yè)呢?筆者總結(jié)了如下策略:
(1)教師應在電腦上建立兩個作業(yè)文件夾,一個放合格的學生作業(yè),另一個放不合格的學生作業(yè)。
(2)教師應讓不合格的學生及時訂正作業(yè)并拍照,通過網(wǎng)絡傳給教師再次批改。
(3)教師應及時針對錯題與學生在網(wǎng)絡上進行交流,解決問題。
在學習評價上,教師應實現(xiàn)基于數(shù)據(jù)的全過程、可視化評價。一方面,教師應開展對在線學習過程的即時評價。在進行在線教學時,教師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jù),隨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根據(jù)評估數(shù)據(jù)給予學生個性化反饋,幫助學生調(diào)整學習節(jié)奏,實現(xiàn)自主、有序、有效學習。另一方面,教師應開展對在線教學質(zhì)量的診斷評估。因為每位學生會生成一份學習報告,所以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報告,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再通過網(wǎng)絡單獨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其盡快適應線上學習,使其能夠跟得上教學進度[2]。
2020年的教學與以往不同,線上教育雖然面臨著一定的困境,但也是未來教育的重要趨勢。未來教育將是由多主體共同參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課內(nèi)課外一體化的教育服務新形態(tài)。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努力讓這種融合更加完美,使學生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