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花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臨江小學 江蘇 南通 226000)
在新課程改革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小學時期的學生受年齡影響,對于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不感興趣,對于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不斷的轉變教學思路,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不僅能夠增長更多的知識,還能為寫作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單純的教材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開拓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技巧,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教師的教學目的不單單是為了學生的寫作,而是為了學生獲得更多的寫作思路與知識,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開發(fā)智力的過程。小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打開世界的一扇窗,讓學生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歷,也能逐漸培養(yǎng)的寫作思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所以,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寫作理念,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還能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1]。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積極挖掘學生的閱讀潛力。學生在學習《守株待兔》這篇寓言故事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被這個小故事充分吸引,教師根據學生的這一興趣開拓更多的課外寓言故事,《打破神像的人》《安徒生童話》《驢和馬》等,這些寓言故事適合小學生的成長的需求,不僅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一實踐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的知識量不僅大大增長,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明白許多人生道理,還有效的提高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寫作大有益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很重要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閱讀,對于不同類型的文章其閱讀方式也不相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還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教師往往忽視閱讀方法,知識單純的是學生通讀文章內容,教學形式枯燥單一,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難被激發(fā),閱讀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結合不同的文章選取不同的閱讀方式,有些文章可以進行泛讀,有些文章則要進行深刻閱讀,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閱讀等等。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出現閱讀疲勞,能夠大大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例如,學生在閱讀書刊或者報紙上的文章時,就要采用精讀法,學生要深刻閱讀,加強對文章的理解;而對于一些長篇大論的文章,學生就可以進行泛讀,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對于一些故事情節(jié)的文章,學生就可以進行角色閱讀,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把握人物內心的情感,才能高度完成閱讀的目的。在這一實踐過程中,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高質量的完成閱讀目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2]。
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時,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思考的能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的思考,然后提出問題,教師給以充分的解答,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對知識的認知與生活閱歷都受到限制,小學生的問題意識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的教學意識大多停留在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以及背誦層面,而沒有引導學生進文章的細節(jié)與深刻內容提出問題,所以學生的閱讀效果大大折扣。所以,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分析文章的能力,學生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多向教師提問,教師也可以就文章的內容向學生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的思考,然后再回到閱讀中尋找答案。比如,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學習《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通讀整篇文章向學生提問:“秋天的雨是什么樣子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深刻的閱讀,不僅能夠加深文章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一實踐活動中,不僅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愛思考的好習慣,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質量。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下培養(yǎng)提高小學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深遠。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的思考,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才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從而高效的完成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