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穎
(遼寧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興趣是學生參與課堂,積極學習的最好推動力。隨著教育事業(yè)不斷地發(fā)展新課程不斷地改革,相關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對小學體育項目更加重視,投入了更好的鍛煉設施以及更多的教師資源。但是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下降,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混亂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及時的找出導致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并且提出良好的解決對策,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得到全面發(fā)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情況越來越重視,并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加入到了健身的行列中。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模式過于傳統(tǒng),課堂氛圍過于枯燥、乏味,教師帶領學生做完基本的熱身運動后就解散學生,讓學生自由活動,這種方式不僅讓課堂氣氛混亂,使學生容易受傷,還會讓學生對體育課程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而降低的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因此教師要積極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適當?shù)脑黾泳哂腥の缎缘捏w育游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堂中。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跳繩”的體育項目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跳繩比賽游戲”,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比賽,并且要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獎勵。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授“籃球”這項體育運動項目時,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體育游戲過程中感受到體育課程的樂趣,還能讓學生學會團隊合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在增強自身身體素質(zhì)的同時還能學習到有效的體育技巧。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用趣味游戲,能夠幫助學生完成游課堂中的學習目標,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反應能力,提升學生身體的平衡性以及協(xié)調(diào)性。
小學時期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教師作為小學體育課堂教育的重要核心人物,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為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有效的小學體育教學,靈活的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當學生對體育課程產(chǎn)生興趣時,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使教師能夠?qū)W生進行深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點,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合適的鍛煉方式,以此來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例如:在教學與“跑步”有關的體育項目時,教師在為學生做動作示范時動作要標準,并且要以友好、耐心的態(tài)度為學生講述動作的要領,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學生的學習榜樣。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中的主體,以學生為活動的中心,掌握好教學尺度,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促使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處于重要的發(fā)展時期,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都是不同的,同樣的體育鍛煉項目,不能夠滿足每個學生的身體發(fā)展需求。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授學生體育知識時,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主動地了解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以及真實的身體情況,根據(jù)學生所反饋的信息為學生設計合理的鍛煉項目,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以此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與“跳”有關的體育項目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情況以及實際的訓練情況,鼓勵課堂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但是,教師要注意,不能在課堂上直接批評上課不積極的學生,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及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鼓勵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避免讓學生產(chǎn)生心理陰影,促使學生能夠?qū)w育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的改革和發(fā)展,小學體育課程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小學體育教學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在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特征,針對性的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身體素質(zhì)提高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