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湘
(廣東醫(y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 廣東東莞 523808)
體育運動的起源如同人類起源,是人們不斷探究的問題。我們更多地是思考和探索某個單項運動起源,如籃球、足球、排球等。當然,也有學者探究了人類運動的起源,這種運動就是增強體質、調整身心的體育運動。要尋找其起源、初始的形式,只能通過對歷史中各種線索的收集從而獲取答案:舞蹈——人類最初的體育運動。可是,最初的舞蹈是怎么產生的?人類為什么會把舞蹈和生活緊密相連?人類祖先在那個生存都極其艱難的時代為什么還能創(chuàng)造出舞蹈這種精彩的文明呢?對于遠古洪荒時期人類創(chuàng)造舞蹈的具體構思和想象,只能從神話傳說、考古發(fā)現、人類后期的文字描述中去構思那些運動的樣子,去領略古老而璀璨的文明了。
藝術之所以偉大,之所以須臾不可缺,是因為它激發(fā)了被簡化了的世界表象——凡是生活中飽受艱辛的人,都需要這個表象,就像所有人都需要睡眠一樣[1]。在原始社會中,藝術與舞蹈的攜手比比皆是??鬃釉唬骸霸姼枞?,舞蹈三千”[2],真實地道出了所有的藝術都起源于對自然和社會現實的模仿。人類藝術長河中有兩項最早的記錄,分別是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和新時期時代的陶器制品,它們存在著一個共同的藝術形象——舞蹈。在南非洞穴中,人們發(fā)現最早的史前舞蹈繪畫形象,這些形象以單人獨立地舞動表現著他們可能在做奔跑運動、跳躍運動,或在做一種只有他們那個時代才能寄以喻意的動作形象[3]。在我國1973年出土的青海大通孫家寨舞蹈紋彩陶盆上,也表現出5000年前原始人所進行的舞蹈場面,這種場面由3組5人手拉手組成舞動的形象作為陶盆的裝飾帶,每組邊上的人手持一交叉形物體,下體還有與發(fā)辮成反方向的腰部裝飾物——可能是原始社會盛行的尾飾。還有更多已發(fā)現的遺留于壁畫和陶瓷的藝術杰作,都呈現出原始人對藝術的審美和追求,以及一些特殊的藝術形象,有化了妝的、帶面具的、裸體的、手持各種物體的,都是留給后人的偉大藝術杰作。
無從考究體育運動起源于人類歷史的哪一時期,但可以確定,體育運動必然產生于人類誕生時期,人們能夠獨立判斷美丑的時期。舞蹈,人類審美的寄托,人類感情的表現,人類思想的釋放,人類體力的迸發(fā)[4]。原始人從舞蹈的藝術美觀中感受到了舞蹈帶給人們的身體宣泄和體力迸發(fā),從美中又享受到了舞蹈所能給予的身體的展示和體力的增強,或許他們又從藝術的層面感悟到人類自身的藝術——身體的美——強健的體魄、有力的動作、協調的行動。于是,裸體舞蹈又成為原始人對藝術的另一追求,從很多的出土文物中都能感受到裸體舞蹈在當時的盛行與推崇。在遠古洪荒的那個時代,人們已經從對審美或者藝術的舞蹈中感受到舞蹈動帶給人們身體上的強烈反應,于是,他們樂此不疲,不斷從舞蹈中去追求身體的進一步發(fā)展。
原始社會存在原始信仰,它包括萬物有靈信仰、靈魂觀、圖騰信仰、自然信仰、祖先信仰、神鬼信仰等一系列宗教觀念和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巫術、祈禱、祭祀、禁忌等宗教行為。巫師、薩滿、族長和一般氏族成員常常為了個人和集體的宗教需要而舉行的各種儀式中運用上述各種宗教行為。原始社會到舊石器晚期,人們發(fā)明了剝片與加工技術,并應用刮、磨、鉆等技術制造工具,也把這種技術用于磨刻巖畫。這些巖畫揭示了史前人類未知的存在和內涵。但對于原始的宗教活動,這些磨刻的巖畫無一例外都以舞蹈來表現。在《陰山巖畫》中有大量的舞蹈形象巖畫表現出那個時代的宗教祭祀場面,從舞蹈場面看,當時的祭祀舞蹈已經規(guī)模盛大,氏族全體成員在巫師的率領下,在自己圣地進行大規(guī)模的宗教祭祀活動。他們在活動中盡情地舞動,感激過去的收獲,祈禱上天的保佑和豐收。在巖畫中還有更多的神秘祭祀場面以舞蹈來表現,如巖畫中以牛尾為舞飾的舞蹈,以神靈為中心表現眾神靈像的娛神之舞等。在《新疆巖畫》中,特別是一些少見的彩繪巖畫中都發(fā)現了以大型圍堵、出獵前后的各種祭祀舞蹈。還有《左江巖壁畫》中所磨刻的畫像都是“舞人”,由這些“舞人”所構成的場面就是先民宗教祭祀的舞蹈。那么,運動的始祖難道不能追溯到舞蹈嗎?舞蹈在那個時期就給予了原始人心靈的慰籍,促使了“身心健康的統(tǒng)一”。于是,冥冥中體育運動找到了起始的脈搏。
胡伊青加在《游戲人:對文化中游戲因素的研究》中闡述為:游戲是生活最根本范疇[4]。他認為,游戲比文化更為古老,因為游戲產生于動物本能行為之中。在中國的歷史中,關于休閑娛樂之事,歷史并未給予太多關注和推崇,然而對歡愉的追求出自于生命的本能、人性的驅動、人類內心的吶喊,是人類產生以來就附著于生活和靈魂中的一部分。雖然,歷史對早期古人娛樂的記載十分有限,并且大多集中在少數上層人群之中,但不難看出原始社會伊始人們對娛樂歡愉的追求是如此強烈和向往。在《彈歌》記載中就有“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古老的歌謠,詠唱的就是遠古的人們以竹子制作彈弓以獵獲食物的歡暢心情。雖然,原始社會人們所從事的娛樂活動有限,但是一種娛樂活動卻長興不衰,且呈不斷興盛之勢來表現——樂舞。正如先秦文獻所記載,樂舞其功能是愉悅人心。人類靈魂的表現之一就是感知歡悅的天性,樂舞就是人們對愉悅最為原始的表達之一。自從樂舞翩然現身之后,人類的精神情感就洞開了一篇美妙的天地。
原始社會中物質匱乏,生產工具簡陋,人們獲取物質方式單一,只有不斷地勞動才能保持生命的延續(xù)。所以,人們生命中的主要時光就是勞動。用手拍打,用腳踩踏,在某種動作連續(xù)重復過程中,就產生了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再伴以呼喊或打擊石塊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現了[5,6]。狩獵是原始社會獲取食物的主要方式,在各種巖畫中,狩獵圖主要表現為勞動方式。在其他的舞蹈中,都能看到勞動的基本行為,或跑,或跳,或投擲,或搏斗,或圍攻,都深刻地表達了舞蹈的內容?!秴问洗呵铩す艠贰分杏涊d:“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刻畫了人們舞蹈狩獵的動人畫面。因此,勞動與舞蹈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在沒有形成系統(tǒng)穩(wěn)定的體育文化形態(tài)之前,人們表達自己情感最可能的方式就是通過聲音和自己最熟悉的肢體動作,而這些動作只能來源于不斷提高自己生存能力的那些動作[7]。可能,舞蹈的產生或更早于人類的記載,只是現在我們只能從考古的片言碎語中去領會。翻閱古老歷史的畫軸,不難看出,勞動的形象深深鐫刻在所有儲存記憶的巖石、陶瓷上。舞蹈一直充當原始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隨著人類生產勞動而產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更加復雜多樣化[8]。
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各個原始部落逐漸發(fā)展壯大,部落之間為了食物、地域、工具等難免會產生沖突,進而發(fā)生戰(zhàn)爭,于是舞蹈也成了炫耀軍威、訓練士兵的方式和手段[9]。傳說舜帝“修教三年,執(zhí)干戚舞”,苗部落終于被懾服。其實,干戚作為古代的兵器,執(zhí)干戚舞也就是一種統(tǒng)一、協調一致的長期訓練的結果。但是,對于苗部落而言,這種舞蹈就是對他們心里和軍事上的徹底懾服,而這種軍事上的實力,表現出了原始舞蹈在軍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稌ご笥碇儭贰拔韪捎鹩趦呻A”,孔穎達疏《明堂位》云:“朱干玉戚,以舞大舞。戚,斧也,是武舞執(zhí)斧執(zhí)楯?!笔非暗奈仔g中孕育著“潛體育”。巫舞可以說是最古老的體育形態(tài)之一。為了在戰(zhàn)斗中取勝,巫術升級為大型武舞[10]。這些都描寫了人們模仿戰(zhàn)爭中的武力行為成為舞蹈,人們用已形成的舞蹈來強化士兵的體能。戰(zhàn)爭演化為舞蹈,舞蹈歌頌戰(zhàn)爭并為戰(zhàn)爭服務,當這些被歷史記載下來,已表明舞蹈和戰(zhàn)爭不可分割。
中國舞蹈有著獨特的發(fā)展歷史,原始時代的舞蹈是人類文化的全部表現,“原始人類的文化均以舞蹈行之”,這與世界上許多其他民族都是相似的??v觀原始舞蹈的社會行為,舞蹈始終貫穿在原始社會的整個發(fā)展階段。人們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總結出來,經常從事舞蹈的人群在狩獵中跑的更快、在投石中投的更遠、在扛物中扛的更多、在對抗中更有力道、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得病、在敵我爭奪中能夠占得先機,他們把這種認識上升到理論流傳于民間,傳承給后人,從而形成了體育運動的最初萌芽——舞蹈。從此,體育運動開始寄托于原始舞蹈緩慢前行,開始了新的道路——初步體育運動發(fā)展階段。當然,究竟什么原因推動了體育運動的發(fā)展,對它的回答往往不是某種單一的理論所主張的,也不是某種單一的動機可以回答清楚的,這對哲學家也罷,對探索運動者也罷都是如此。原始社會留下的唯一的記錄就是他們所遺留的藝術品,而能代替他們回答問題的人可能是已經和他們相隔幾萬年的后代人。目前只能認為,原始社會的舞蹈是人類體育運動的起源,還需要在不斷地探索中去尋求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