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荃
(湖北省武漢市育才實驗小學 湖北 武漢 430012)
“親生共讀”指的是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與學生共同閱讀并探討課文,這樣學生便會產(chǎn)生更加透徹的閱讀認知。與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獨立地進行閱讀,教師不參與其過程而只是驗收成果不同,這是教育大勢所趨,只是當前還有部分教師不能夠深刻理解朗讀教學的意義所在,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將完成從拼讀生字到初級寫作的學習過程。低年級的小學生,其學習重點應當放在生字學習中,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條件,也是社會生活中最為常用的知識。在中年級的教學過程中,組詞造句成為了主要的教學目標,組詞造句是寫作的基礎練習,也是鍛煉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常用手段。高年級的小學生通常應當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小學生作文應當把握住寫作的基本要素,將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等要素描述清晰,并在作文中適當融入自身情感??傮w而言小學生語文教學是一件循序漸進的工作,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
2.1 幫助小學生熟悉生字與發(fā)音。朗讀訓練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會產(chǎn)生諸多幫助,首先朗讀訓練會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生字練習通常使用反復默寫的方式,但在先進的教學理論中,12歲以下學生的頭腦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期,通過形狀與聲音的共同刺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生字。其次朗讀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字的準確發(fā)音,在低年齡段的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發(fā)音不準的現(xiàn)象,以至對學生的拼音學習產(chǎn)生了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朗讀訓練可有效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發(fā)音練習通常需要學生通過多交流多表達的方式逐漸解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持續(xù)地朗讀課文,是最為有效地發(fā)音練習方法。
2.2 幫助小學生理解課文。小學語文測試中,閱讀理解的內容通常占據(jù)了較大的比例,通過閱讀訓練,學生可以快速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首先學生可在家中大聲的朗讀課文,以便快速熟悉課文中的生字,之后學生可根據(jù)課文中的自然段,逐段閱讀理解文字的主要內容,這一過程中,家長可引導學生尋找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等重要信息。學生完成這一過程后,家長可嘗試詢問學生,對于文中的內容有何情感聯(lián)想,以便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的中心思想。其次學生可在教師的帶領下,在課堂中對課文集體朗讀,在朗讀之前,教師應當為學生預設問題,并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尋找到相關答案。
2.3 幫助小學生開展寫作。寫作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形式,通過有效的朗讀練習可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成績。在古人的觀念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寫出好文章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選取結構清晰、語句簡練的作文作為朗讀訓練的例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尋找較為優(yōu)美的字句,通過這樣的方式可逐步提升學生的詞匯量。其次教師在朗讀訓練中,應當引導學生將朗讀情感與例文情感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更好地了解到,寫作過程中情感表達的具體方式。
3.1 確定目標。教師授課的目標是由國家規(guī)定的,教師要深入了解國家要求的授課目標,更要根據(jù)這些授課目標去進行階段劃分,在授課計劃中落實,并且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狀況,將制定的授課目標進行具體地、深入地分配。尤其是針對小學生,學習的方式更要多元化,要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增加朗讀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語文富有情感。教師也要教導學生如何朗讀,才能富有感情,朗讀時什么時候需要停頓,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多元化,讓教師達到授課目的。
3.2 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前的授課方式,都是以教師的陳說為主,學生只是去麻木地接受這些知識,缺乏積極性。這種學習方式會讓學生覺得語文是非常乏味的。教師要改變曾經(jīng)的授課方法,將學生變?yōu)檎n堂的主體,多聽學生的意見,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喜歡朗讀并且自覺地愛上朗讀;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去理解課文的含義;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語文。首先,教師必須了解到朗讀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狀態(tài),更好地去落實朗讀在語文中的應用。其次,教師可以經(jīng)過授課總結,并且和別的教師進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己的授課方法,將朗讀更好地應用到語文學習中,讓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適合學生學習。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初級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運用朗讀訓練,可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生字,使學生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其次在教學中,運用朗讀訓練,學生可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寫作過程,并積累豐富的詞匯。再次通過朗讀訓練,學生可對作文寫作產(chǎn)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最后通過朗讀訓練,小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