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梅
(浙江省金華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 浙江 金華 321031)
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采取合理的心理學相關教育方法與手段,旨在培養(yǎng)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本文通過對高中古詩文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得到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被提上教學日程,但是卻很難得到落實。高中階段由于高考的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更注重學科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學科的教學當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而高中語文教學中利用古詩文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蘇軾《赤壁賦》,該篇古詩文通過蘇軾和友人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主客問答的形式,表達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蘇軾與客“飲酒樂甚”“”扣舷而歌”,客“倚歌而和”,簫聲優(yōu)美而幽怨,蘇軾問友人“何為其然也”,友人借一代梟雄曹孟德的英雄事跡,悲嘆如今英雄已去,感嘆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情緒悲傷,內心悲涼。蘇軾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蘇軾認為如果從事物的變化角度來講,雖然說天地的存在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如果從不變的角度來講,天地的變化是無窮盡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則結論也不盡相同,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須臾”,表達了蘇軾豁達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蘇軾即使身處逆境,也依然擁有著頑強樂觀和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生活有得有失,有低谷,如何坦然面對,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寄情山水,樂觀生活。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到此篇古詩文的教學當中,讓學生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1]。
《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寫于蘇軾因罪被貶到黃州之時,蘇軾在詩中借用“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出了周瑜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fā)和智破強敵時的英雄氣概,感受蘇軾內心的澎湃情緒。教師通過分析當時蘇軾所處的北宋國,由于國力低下,軍事軟弱,同時也受到遼夏國的威脅,讓學生理解,蘇軾即使被貶到黃州,依然憂國憂民。引導學生意識到,如今幸福的生活正是由于祖國的強大繁榮,學生要努力學習,擁有社會責任感,擁有愛國情懷,走向社會之后,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事業(yè)而作出貢獻[2]。
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作者用蜀道地理特點的艱難險阻來表達人生之路的艱苦,同時也表達出了蜀國當初建國的艱難與艱辛?!笆瘲O喙催B”,“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鸝和猿猱這樣的飛行動物都不能越過蜀道的艱難險阻,何況是人呢?作者借助蜀道的艱難來抒發(fā)人生的艱辛,引導學生樹立對生活的堅定信念。用知識武裝自己,才能夠無畏生活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只有樹立對于生活的信心,才能夠不畏艱險,勇攀高峰。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挖掘古詩文當中的正能量教學元素,讓學生在理解古詩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正能量思想,從而有效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與古詩文教學的有效融合[3]。
綜上所述,在高中古詩文的教學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能更好地塑造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深入挖掘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教學內容,在教授語文學科知識的同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心理引導,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