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霞
【摘要】隨著我國初中教育的全面改革,生物教學有了更多的發(fā)展方向。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化教學思想,加強生物學科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促進生活化資源和方法的融入,有利于初中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初中生物地位不斷提高的今天,每一位生物教師都應當關注全新課堂的構建。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生物;初中;生活
前言:
教育體制的變革,讓生活化教學模式逐漸融入到初中生物課堂中。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初中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需求。從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墨@取,需要更多資源和更新潮方法的支持。加強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是每一位教師應當關注的生物教學創(chuàng)新切入點。
一、建立生活化目標,提升教學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整個生物教學的引導。每一個完整的生物教學過程,都在事先預定好的目標引導下完成。在生物教學之前,教師要明確每一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目標、思維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目標入手,建立三維目標。再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思想,明確這一學習內容對學生生活的影響,建立生活教學目標。利用立體化的教學目標體系,促進生物課堂中生活化元素的豐富。
像在學習“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并通過課本內容的學習,明白生物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了解真實的案例。通過課堂學習,形成愛護動物的情感。與學生的生活相比,課本中的內容較為抽象,格局更高。但回歸到日常生活,動物與自然環(huán)境是學生日常生活不可脫離的依托。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與生物圈密切相關。將建立保護自然、愛護動物意識,作為生活化的教學目錄。在課堂中針對這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自然環(huán)境和小動物的看法,分享自己保護環(huán)境和愛護小動物的行為和原因,有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反觀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學習生物科學之后愿意改變自己的行為,成為生物圈中更和諧的一份子。
二、利用生活化內容,提升教學有效性
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內容相對基礎,學生所學習的學科知識也較為簡單。在初中階段,教師要積極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物學科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既能學到學科內的技術知識,又能建立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初中生物課本中的諸多內容都能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教師要積極發(fā)現(xiàn)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引入到課堂中。用于豐富學生的生物見識,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現(xiàn)象中蘊含的生物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老一輩會將已經浸泡過的茶葉再多浸泡幾天,將浸泡后的水澆在植物盆中,以此來促進植物生長。在做家庭清潔時,會將酒精與水通過1:1的比例融合去擦拭霉斑。這樣的生活小技巧中蘊含著生物道理,教師可以在講到對應內容時引入這些生活案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物知識對生活的指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借助多媒體設備,提升教學有效性
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多媒體技術在內容呈現(xiàn)上的便利性。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讓網絡平臺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師也要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搜索與生物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案例。將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生活案例引入到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于課堂學習內容。構建生活化生物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性,將原本生硬的生物知識變得有趣靈活起來。用直觀的感受,促進學生理解課本中抽象的生物知識,產生較為深刻的課堂學習印象。
像在講解“血液循環(huán)”知識時,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在每一個生物體內,但學生難以用肉眼觀察。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人體血液循環(huán)動畫,幫助學生消除生物學習難點,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中血液循環(huán)的方式,讓學生對人體生命科學充滿好奇。
四、開展生活實踐活動,提升教學有效性
開展實踐活動,是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為了節(jié)省精力,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忽視了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致使學生的生物學習體驗并不完整。帶領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后走入生活,親自去實踐,能夠強化學生的生物學習體驗,促進其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生物實踐活動中,學生要主動觀察,更需要主動思考。豐富的生物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生命的魅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除此之外,實踐活動中的合作交流,也能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生物學習技能。
像在講解“植物種子的萌發(fā)”這一些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種子的結構以及萌發(fā)所需要的外界條件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季節(jié)時期,在植物結種子時帶學生走進大自然,發(fā)現(xiàn)不同植物的種子形態(tài)。讓學生與自己的實踐同伴一起討論種子,觀察種子,描述種子的結構,加強生物技能訓練。針對種子的萌發(fā)過程,教師可以開展一次“一起播種”的活動。讓學生兩人一組,在教師提前準備好的種子中盲選一顆,共同播種與呵護。用透明的觀察盒,觀察種子萌發(fā)的全過程。用不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生物知識,感受課本知識的真實性,從而產生自主實踐的欲望。
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活化教學里面的指導下,讓每一節(jié)生物課都成為展現(xiàn)生命科學魅力的平臺,促進學生生物意識的健康化以及學科綜合素養(yǎng)水平的提高。加強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科困惑的解決,還能讓學生換個角度看待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現(xiàn)象與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秋影.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課外拓展應用分析[J].華夏教師,2020(32):69-70.
[2]馬知伊.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4):20.
[3]時德紅.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2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