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榮
【摘要】目的 觀察經臍入路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式治療闌尾炎效果。方法 將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30例。觀察組手術方式為經臍入路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照組手術方式采用傳統開腹手術,2組術后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觀察比較2組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情況及出現感染情況。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3—8)d,對照組住院時間(4—13)d,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滿意度100%,對照組治療滿意度90%,觀察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感染率3%,對照組總感染率16%,觀察組感染發(fā)生情況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經臍入路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式治療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明顯促進患者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感染發(fā)生。
【關鍵詞】闌尾炎;經臍如入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式;手術后并發(fā)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65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8-061-02
闌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見病,手術療法是其治療的首選方法,選擇恰當的手術方式對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康復及術后患者滿意度有較大的影響。我院采用經臍入路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式治療闌尾炎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為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2021.01—2021.07,筆者采用經臍如路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式治療闌尾炎30例,并與常規(guī)開腹方式治療闌尾炎3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部60例均為我院外科闌尾炎住院患者,按照入院后闌尾手術方式分2組。觀察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11~71歲,平均(41.6±24.4)歲;病程1~4d,平均(2.6±0.8)d;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4~86歲,平均(37.3±33.3)歲;病程1~4d,平均(2.6±0.8)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外科學》中闌尾炎的診斷標準,且均經血常規(guī)檢查、腹部B超檢查、腹部CT檢查確診,臨床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可伴有惡心、嘔吐、腹脹等胃腸道癥狀。
納入標準:根據闌尾炎病人同意行手術治療,入院后手術方式選擇,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保守治療患者,及合并有嚴重肝、腎、心、肺等臟器功能異常;患有精神系統疾病溝通有障礙者。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臍入路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式治療,手術方式:全麻成功后,平臥手術臺,術野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單?;颊哐雠P(頭高腳低30度,左傾15度),于臍部上1點位置入5mm錐鞘,注入二氧化碳氣體達8mmHg—12mmHg(兒童為7mmHg),退錐入鏡,1點位置入鏡子,臍部6點位與右旁正中線平臍部交界上2cm處分別置入5mm錐鞘,操作如臍部上1點位,探查如上述找到闌尾后,術中用電鉤刀及雙擊電凝分離粘連網膜,凝斷闌尾系膜及動脈,闌尾根部骨骼化后予闌尾套線結扎二道后,其上5mm處斷開,電凝燒灼闌尾粘膜。用溫鹽水沖洗髂窩,查看無出血后,如有闌尾穿孔者行腹腔鏡下沖洗,吸出沖洗液,必要時留置負壓引流管引流。闌尾由臍孔處用手套袋取出,10mm切口內層用可吸收線縫扎,皮下切口予0號可吸收線縫合一針后粘合。術后治療護理與對照組相同。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闌尾切除術式治療,手術方式:麻醉生效后,仰臥位、術野常規(guī)消毒、鋪巾;取麥氏切口,長約4.5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鈍性分離腹內斜肌、腹橫肌直達腹膜,充分暴露腹膜,交替鉗夾并切開腹膜,于髂窩內探查闌尾,找到闌尾后,逐步鈍性分離闌尾系膜并結扎,距闌尾根部0.5cm縫扎加單扎,于縫線上0.3cm處切斷闌尾,將闌尾移出體外,殘端用碘伏消毒并作荷包將殘端包埋,如有闌尾穿孔者行腹腔局部沖洗,吸出沖洗液,必要時留置引流管。檢查無活動性出血,清點手術用物如數,絲線間斷縫合腹膜,絲線間斷縫合腹膜上各層,間斷褥式縫合皮膚,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并固定。術后治療護理與觀察組相同。
術后治療護理:
觀察組、對照組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禁食水、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并給予必要的營養(yǎng)支持及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術口腹帶加壓。
情志護理情志心理變化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向患者簡要介紹醫(yī)院就診環(huán)境,采用親切的語言,面帶微笑與患者交流,得到患者的信任,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奠定基礎。
健康教育結合中醫(yī)理論,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教育,講解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容易引發(fā)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的治療方法、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預后情況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知識教育。對患者進行衛(wèi)生知識普及宣教,講解相關的術后知識及術后飲食注意事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飯后加強洗手,對自身使用的餐具和生活用品要進行消毒,避免造成細菌感染。囑咐患者禁煙忌酒,并將有關的知識制作成宣傳冊發(fā)給到患者手上,讓患者及時預防并積極治療疾病。
術后中藥飲片用藥指導在患者接受治療之前,護士要耐心講解中藥飲片的具體用途、正確用法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中醫(yī)用藥必須在辨證立法之后治療,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于治療期間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要及時處理,并向患者解釋停藥后輕微的不良反應會自行消失,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治療期間必要時使用止痛藥物,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飲食護理,結合中醫(yī)藥食療法,患者術后待胃腸功能恢復,合理的飲食安排也非常重要。指導患者少量多次進餐,多食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的新鮮水果蔬菜,宜選用緩沖酸能力較強而且對腸刺激性小、容易消化的食物。
術后并發(fā)癥的治療護理:
(1)術口切口感染: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以后,加強術口換藥及術后紅外線熱治療。
(2)術后切口脂肪液化:加強術口換藥及術后紅外線熱治療。
(3)術后腸粘連: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增加腸蠕動,可有效預防和治療術后腸梗阻。
(4)術后肺部感染: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可輕拍患者背部,促進口痰排除,必要時使用排痰藥物。
以上并發(fā)癥患者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要耐心傾聽患者的煩惱,換位思考,多理解患者的心情,盡量給予其心理上的安慰,保持樂觀心情。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詳細解答,幫助患者了解病情,告知患者應遵醫(yī)囑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緩解心理壓力,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康復。
出院指導針對患者出院時的癥狀、體征對患者的狀態(tài)進行評估和預測,提出切實可行的家庭調養(yǎng)措施,要求患者術后定期復查,飲食宜清淡,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注意保護切口預防感染,為患者提供方便咨詢的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進行隨訪。
1.3觀察方法
觀察比較2組住院時間;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3種;比較2組治療期間出現的感染情況,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感染。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住院天數3~8d天,平均5天。住院天數4~13d天,平均7天。2組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30例,住院時間(3—8)天,平均5天;對照組30例,住院時間(4—13)天,平均7天。2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2組治療總滿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
2.3兩組治療期間出現感染情況比較
由表2可見,2組治療期間總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感染情況少于對照組。
3.討論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一項手術技術,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等優(yōu)點。切口感染也是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及術后患者長時間臥床,導致術后感染幾率增加,嚴重的感染可影響治療效果,延長恢復時間,增加患者住院時間。筆者采用經臍入路單孔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闌尾患者,結合日常護理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發(fā)生感染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結果說明,采用經臍入路單孔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闌尾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明顯促進患者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進行臨床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