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俊
摘要:小組合作形式在新課標改革的進程中被廣泛應用于現實教學中,以小組成員的集體參與為基準,小組成員有共同的集體目標,基于小組總體成績?yōu)樵u價體系。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形成各項能力的基礎階段,教師要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在小組合作中探尋個人學習目標,在團隊中培養(yǎng)成具有一定競爭意識的先進分子,最終得到“1+1>2”的良好結果。
關鍵詞:利用小組合作;提升;小學體育課教學效率
引言
《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授課教師應當倡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并依托此種模式使學生能夠實現有效的學習經驗分享,進而高效的學習活動互動,并且確保教學相長這一目標的實現?!缎W體育課程標準》當中指出,小學體育教師應當關注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實現對學生體育知識以及體育技能的養(yǎng)成和增進。
一、依據學生的興趣來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興趣是激活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當然,體育這一學科也不例外,只有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課堂中教師組織的活動,并且也會全身心地參與到體育運動的訓練中,來克服自身存在的困難以及壓力。所以說,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就應該充分的抓住這一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以此來調動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羽毛球這一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時,首先教師要做的就是將班級中的學生來進行分組,以兩個人為一個小組的形式來展開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統(tǒng)一為班級中的學生進行羽毛球這一運動項目的相關知識,以及打羽毛球的方法和技巧的教授。接下來,教師就可以邀請班級中兩名打羽毛球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來為班級中的其他學生進行打球的示范,并且為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提供一定的時間來要求其進行自主練習。最后,教師可以以一個班級為單位,也就是在班級內部舉辦一場羽毛球雙打的比賽,并且通過淘汰賽的制度來選出最終合作能力最好的一個小組,來給予鼓勵以及獎勵。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能夠使班級中的各個學生都參與到努力練習的過程中,并且通過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進行戰(zhàn)術以及布局的交流和探究,能夠產生強烈的默契,除此之外還可以形成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二、小組內部團結互助,提升學習動力
小組合作是田徑項目中經常運用的活動模式,學生在組內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溝通交流運動技能技巧知識等等,從而可以有效促進整個小組的學生都保持足夠的動力和精力去完成田徑項目學習和訓練。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就要保證每個小組內各個水平層次的學生都有,這樣便可以達到以強帶弱的目的,有效提升小組整體的田徑訓練進度。例如,任課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長距離跑”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彼此分享自己的練習技巧,從而大大提升學生的練習動力。與此同時,體育教師可以安排各小組依次訓練,從而在一個小組練習的過程中,其他小組既可以學習其他小組的練習經驗,也可以為他們搖旗吶喊,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練習動力。除此之外,傳統(tǒng)的田徑“長距離跑”教學中,部分教師就讓學生一味的跑圈,這就導致學生身體和心理上都越跑越沒勁兒,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在訓練的過程中安排游戲環(huán)節(jié),進而大大提升練習課堂的氛圍,促使學生高效率掌握田徑運動技巧。
三、布置教學任務,合理運用合作學習方法
選擇適切的合作學習方法。一是小組互動學習法。在學生明確小組共同的任務和個體預期學習目標后,針對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措施,在相互學習、討論中不斷開發(fā)自身體能和思維的潛力,發(fā)展良好的個性品質。二是小組討論法。教師依據農村教學現狀、學生認知水平和實際能力選擇適切的討論內容,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明確各自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三是小組表演與交流法。教師放手讓各組自主開展合作活動,表達不同觀點,并進行針對性糾錯改進和鞏固訓練,直至掌握技能技巧。最后開展組際間的表演、觀摩、評價,并評選出優(yōu)勝組。例如,小學高年級進行投擲實心球練習時,教師可以將5~6人分成一組,學生不斷彌補投擲實心球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再讓各組推薦1~2名動作技能熟練或投擲最遠的學生進行組際間的表演與觀摩,師生共同評選出最佳小組予以鼓勵。四是小組游戲競賽法。小學生天然富有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體育游戲,激發(fā)小組合作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體育素養(yǎng)。
四、建立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的評價并不是十分重視,更關注合作的過程。因此,在合作結束后,很少進行評價和反饋。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不足。為此,小學體育教師應當重視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的重要意義,即通過此種評價將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狀態(tài),使教師意識到所組織的教學活動存在哪些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提供參考和依據。以往的教學評價模式僅僅關注學生的最終成績,無法體現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過程當中的表現,也忽略了學生的體育基礎學情,因此難以達到有效教學評價的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多數體育教師對于課堂當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往往給予了較多的關注,而對于體育學困生的表現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這對于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增強是極其不利的。
結束語:
教書育人,實際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種能力也要貼近于社會的發(fā)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是對小學生進行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及團隊協同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的研究,使教學更適合社會的需求,力求教學永遠走在時代之端.
參考文獻:
[1]王成艷.合作學習視野下小學體育課教學質量提高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09):162-163.
[2]嚴國富.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課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9(09):164.
[3]翟東升.試論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208.
[4]顏軍.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巧妙運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2):65-66.
[5]徐明.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4(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