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劉興瓊
(重慶市中醫(yī)院道門口院部皮膚科,重慶 400011)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典型皮損為鱗屑性紅斑,臨床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jié)型和紅皮病型,其中以尋常型最為常見,病程較長,病情易反復,頑固難愈,給患者帶來精神心理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1]。中藥湯劑口服、中藥藥浴、針灸治療能夠一定程度控制銀屑病的進展,延長緩解期[2-3]。其中,中藥藥浴與穴位貼敷治療操作簡便,刺激性小,單獨應用治療效果較好[4],尚缺少兩種治療方法聯(lián)合應用的研究。我科用中藥藥浴和穴位貼敷輔治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230例,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110例,男89例,女21例;年齡20~66歲,平均47.58歲;病程2個月~30年,平均4.55年。對照組120例,男92例,女28例;年齡13歲~77歲,平均48.30歲;病程1個月~20年,平均4.80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標準[5],檢查不伴有其他嚴重疾患,近3個月未使用過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無嚴重心、肝、腎等內(nèi)臟器官疾病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眼部疾病,既往無過敏史。
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有外治療法禁忌癥。
兩組均用基礎治療。丙酸倍他米松乳膏外涂,1日2次;鹽酸依匹斯汀膠囊10 mg,每天2次口服;阿維A膠囊30mg,每天1次口服;中藥封包,每天1次;紫外線照射,隔日1次,均以7天為一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進行評價。
試驗組加用中藥藥浴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藥浴藥物為院內(nèi)制劑(膚光散),藥浴每天1次,7天為一療程;穴位貼敷膏藥為院內(nèi)制劑止癢膏,穴位為神闕穴、內(nèi)關穴、血海、風市、蠡溝、曲池,貼敷時間為4h,每天1次,7天為一療程。
對照組加用中藥藥浴治療。藥浴藥物為院內(nèi)制劑(膚光散),藥浴每天1次,7天為一療程。
中藥藥浴方法:將藥浴用中草藥裝入特制的紗布袋,放入2000mL左右的100℃水中浸泡0.5h;浴盆中準備38℃~41℃溫水,水量以完全浸沒皮膚為宜,成人約100~150L;將浸泡后中草藥和浸泡液一并倒入浴盆中,反復揉搓中藥后,使藥物成份盡量溶解于液中?;颊叨俗虬肱P于浴盆中,使皮膚完全浸入藥液中,用毛巾輕輕擦洗,由上至下清洗全身,藥浴30min后,用干毛巾蘸干水。
按照銀屑病面積和嚴重度指標(PASI)評分標準進行評價[6]。全身分為4個部分,下肢40%、背部30%、上肢 (占20%)、頭部(占10%),按皮損面積評分為0~6分(0%為0分,<10%為1分,10%~29%為2分,30%~49%為3分,50~69%為4分,70~89% 為5分,90~100%為6分),對各部位紅斑、浸潤、脫屑的評分為0~4分(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極其嚴重4分)。最終依據(jù)公式計算出PASI評分:PASI(頭部)=0.1(紅斑+浸潤+脫屑)×皮損面積,PASI(上肢)=0.2(紅斑+浸潤+脫屑)×皮損面積,PASI(軀干)=0.3(紅斑+浸潤+脫屑)×皮損面積,PASI(下肢)=0.4(紅斑+浸潤+脫屑)×皮損面積,PASI總分=PASI(頭部)+PASI(上肢)+PASI(軀干)+PASI(下肢)。
瘙癢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定。VAS評分0為無瘙癢,VAS 評分1~3為輕度瘙癢,VAS評分4~6為中度瘙癢,VAS評分大于7為重度瘙癢。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痊愈:PASI評分減少大于等于90%。顯效:PASI評分減少60%~89%。有效:PASI評分減少25%~59%。無效:PASI評分減少小于等于25%。
兩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瘙癢程度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瘙癢程度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表3 兩組治療2個療程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4 兩組療效評價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療效評價指標比較 (±s)
?
中醫(yī)認為,銀屑病是受風、濕、熱、火毒侵襲,肌膚濕熱蘊結,阻于肌表,氣血不暢,經(jīng)絡阻隔所致;或因飲食失節(jié),脾胃不和,濕熱內(nèi)蘊,外透皮膚而發(fā)[6-8]。藥浴療法可發(fā)揮熱水的溫熱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促進局部及全身經(jīng)脈疏通,開放毛竅,調(diào)和氣血[9],從而緩解瘙癢癥狀,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與組織新陳代謝,利于機體康復。止癢膏貼敷神闕穴、內(nèi)關穴、血海、風市、蠡溝、曲池等穴位可發(fā)揮中藥藥浴與穴位貼敷的聯(lián)合優(yōu)勢。止癢膏穴位貼敷能抑制瘙癢、活血化瘀,并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延緩疾病的復發(fā)周期[10-13]。
中藥藥浴聯(lián)合止癢膏穴位貼敷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