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梅,薛 梅
(重慶市中醫(yī)院道門口院部皮膚科,重慶 400011)
痤瘡是皮膚科常見病,由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引發(fā),主要表現(xiàn)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與囊腫,多見于青春期男女,病程較長,嚴重者形成凹陷或增生性瘢痕,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西醫(yī)治療主要用維甲酸、抗生素、激素等,但有不良反應,且停藥后病情易復發(fā)[2]。筆者用自血療法、火針聯(lián)合紅藍光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共57例,均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診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7例。治療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8~36歲,平均(22.43±2.13)歲;病程2~24個月,平均(1.45±0.72)年。對照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19~35歲,平均(23.98±2.41);病程1個月~27個月,平均(1.32±0.8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和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痤瘡診斷標準[1];②皮損僅限于面部;③14天內未內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光敏性藥物;④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療、隨訪。
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②面部過敏性皮炎急性期;③妊娠及哺乳期;④免疫缺陷性疾病;⑤有皮膚癌傾向;⑥光敏性或瘢痕體質。
自血療法:于肘部靜脈抽血8mL后(無抗凝劑)立即注射至雙曲池、雙足三里,每個穴位注射2mL。用無菌棉簽按壓針孔片刻。每周1次,4次為一療程。
火針治療:常規(guī)消毒后,將盤龍細針于酒精燈上燒至發(fā)白,垂直快速刺破皮損頂部,快速穿刺進出,然后用無菌棉簽擦拭或輕輕按壓。再外用碘伏消毒點刺處。第2天即可結痂,3至4日痂皮干燥,逐漸脫落,每周1次,連續(xù)4次為一療程。
紅藍光照射:用深圳普門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LED型光動力治療儀,藍光波長(417±10)nm,能量密度80J/cm2;紅光波長(633±10)nm,能量密度60J/cm2。采用紅藍光交替照射治療,照射前戴好護目鏡,LED光源垂直于患者面部15~20cm,每次照射20min,每周照射2次,8次為一療程,其中第1、3、5、7次照射藍光,第2、4、6、8次照射紅光。
治療組用自血療法、火針聯(lián)合紅藍光治療,對照組用火針聯(lián)合紅藍光治療。
皮損評分標準:采用痤瘡綜合分級系統(tǒng)(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評價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4周的皮損變化情況。
不良反應評估:記錄不良反應,是否發(fā)生,發(fā)生的時間、表現(xiàn)及轉歸。
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版·痤瘡的療效評定標準〉判定療效。痊愈:皮損消退或遺留色素沉著,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95%。顯效:癥狀明顯減輕,療效指數(shù)70%~94%,大部分皮損消退。有效:部分皮損消退,癥狀改善,療效指數(shù)30%~69%。無效:皮損基本無變化,甚至加重,療效指數(shù)小于30%。
兩組治療前后GAGS綜合分值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AGS綜合分值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AGS綜合分值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治療組 30 21.49±3.72 12.61±2.86 6.56±2.14對照組 27 21.13±3.48 16.34±2.71 11.02±2.36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有1例出現(xiàn)面部火針治療后遺留的輕度色素沉著,2周后色素逐漸消退。
痤瘡是皮膚科常見的疾病,誘發(fā)因素主要有體內內分泌變化、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感染、高GI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免疫學因素等病因,治療主要采用口服和外用抗生素及維A酸??股厝菀桩a(chǎn)生耐藥性和菌群紊亂,維A酸類藥物如異維A酸軟膠囊,可能出現(xiàn)皮膚黏膜干燥、口腔潰瘍、牙齦炎、掌跖脫皮、指甲脆性增加、甲溝炎等不良反應,較嚴重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包括頭痛、眩暈、抑郁等,甚至還有致畸作用等[3]。
近年來,紅藍光交替治療痤瘡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4]。光療光源為發(fā)光二級管,其中紅光波長(633 ±10)nm,藍光波長(417±10)nm。藍光可以被痤瘡丙酸桿菌產(chǎn)生的內源性卟啉(主要是原卟啉Ⅲ)吸收,產(chǎn)生細胞毒性單態(tài)氧,后者可以破壞細胞膜和皮脂腺,殺滅痤瘡丙酸桿菌。還可作用于角質形成細胞,減輕毛囊的角質阻塞,減少炎性皮損[5]。紅光波長長,穿透性好,深度甚至可以達到皮下1至3mm,改善深部組織的血淋巴循環(huán),加速炎癥消退,促進皮膚膠原纖維的重組和組織修復。同時,紅光促進成纖維細胞產(chǎn)生生長因子,促進膠原組織再生,減少瘢痕形成[6]。所以,進行紅藍光交替照射可以更好地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清除炎性反應,減少瘢痕形成,有效的治療輕度和中度痤瘡。然而,由于重度痤瘡皮損病灶位置較深,紅光和藍光照射并不能達到治療深度,所以僅用紅藍光照射對重度痤瘡治療效果不佳[7]。
尋常痤瘡屬中醫(yī)“粉刺”、“肺風粉刺”范疇?!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酚小案嗔恢耍瑑扰K滯熱。痤……皆肺氣內郁所為”及“勞汗當風,寒薄為鼓,郁乃痤”的記載?!锻饪普凇分赋觥胺物L屬肺熱,粉刺、酒渣鼻、酒刺屬脾經(jīng)。此四名同類,皆由血熱瘀滯不散。又有好飲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臟而成。經(jīng)所謂有諸內形諸外,當分受于何經(jīng)以治之”。病因病機為肺經(jīng)風熱,飲食不調,外邪侵襲致氣血壅塞,血瘀痰阻?;疳樣糜谥委熗饪萍膊?,首見于《劉涓子鬼遺方》“凡里有膿毒,諸藥貼不破者,宜用熟銅針,于油火上燎透,先用墨筆點定,卻當頭以針淺刺入,隨針出膿者,順也”。火針治療痤瘡取其“以熱引熱、火郁發(fā)之”之意,火針針刺皮損、排除膿液,借助火針穿刺之力,開門祛邪,引熱外達既可阻止膿液向深處浸潤,又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從而起到穿刺引流、化腐生新、軟堅散結的作用,最后“邪去正安”,逐漸痊愈。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火針的灼熱刺激能使皮膚局部充血、水 腫,伴短暫的灼熱、疼痛,由于這種熱力刺激,能使血管擴張,管壁的滲透力增 強,血漿由血管壁內滲出,從而使機體的應激性和 修復能力增強[8]。自血療法[9]首見于《本草綱目》,是一種非特異性的刺激療法,結合了針灸、放血和穴位注射方法,通過產(chǎn)生非特異性脫敏和促進白細胞吞噬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針刺可直接刺激經(jīng)絡上的穴位,其中足三里具有燥濕健脾、生發(fā)胃氣的作用,也是強壯的穴位,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抵御外界病原體的侵襲。曲池穴是手陽明的大腸經(jīng)的穴位,大腸經(jīng)與肺經(jīng)互為表里,肺主皮毛,針刺其可清熱解表、散風止癢、消腫止痛、疏通經(jīng)絡?,F(xiàn)代研究表明,針刺曲池穴對炎癥灶的白細胞遷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縮短炎癥過程,促進痤瘡的愈合[10]。
自血療法、火針聯(lián)合紅藍光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較好,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