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語文是一門人文社科類的學科,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的時候,也應當將美育科學合理的滲透進語文教學的活動中,讓學生能夠從中獲得美的熏陶與感悟,以此逐漸完善自我,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升華。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
一、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
小學生對教師的崇拜之情是發(fā)自內心油然而生的,要發(fā)揮這種言傳身教的作用,用教師的一言一行給學生帶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與教師接觸比較多,所以,教師講話的語氣,常用的表達方式等都會使學生受到影響,而教師如果注重自己審美能力的提升,給學生帶去美好的感受,那么教師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活動的一個榜樣。有些教師不修邊幅,雖然五官端正,但是著裝并不整潔。這樣的教師對學生只會帶去負面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體態(tài)語,運用自己的儀表之美,談吐之美等去影響學生,而且在板書設計的時候也要注意結構之美,文字的書寫之美,讓學生在美的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教師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教師的管理者也要從美的標準角度制定管理的細則,在教師守則當中有清晰的體現(xiàn)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對教師進行適當?shù)谋頁P和懲罰。所以,美來自內心,也來自于對規(guī)則的遵守,美的定義是非常寬泛的,教師要深刻理解美與丑的區(qū)別,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具有外在美和心靈之美以及大愛之美的人民教師。
二、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著的美
小學語文教材是豐富多彩的。有形式上的美,有語言上的美,有內容上的美,教師要善于從多方面、多角度挖掘其美的意義,通過活靈活現(xiàn)的教學活動,向學生傳授生命之美與情趣之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能力。小學語文教科書具有彩色的畫面,書中有生機勃勃的春天圖景,有雄偉壯觀的祖國山河,在繁華美麗的都市風景里,藏著美的教育內容。只要我們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教育內容處處存在。這些優(yōu)美而富有童話趣味的插圖,對學生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也會給學生帶來申美的視覺盛宴,具有很強的教育力與感染力。有句話用在這里正合適,教材中處處充滿美。不是缺少美,而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fā)現(xiàn)。此外,教材中那些優(yōu)美的兒歌、詩歌、散文、繞口令、謎語等,讀來朗朗上口,令人百讀不厭,妙趣橫生,它們巧妙地把音樂之美藏在了字里行間之中,能帶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
三、借助多媒體增強學生對美的理解
現(xiàn)階段,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若單單向學生單向講授“美音”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借助多種靈活性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以激發(fā)學生自身情感與想象力,使其順利進入“美的境界”,體會和理解“美的韻味”。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依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發(fā)展特點,借助多媒體為其展示各種各樣“鳥”的圖片、音頻或視頻資料等,以增添課堂教學靈活性與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幫助其于腦海中構建“鳥”的形象,以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其能夠深入感知和體會作者想要通過文本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增強學生對美的理解,實現(xiàn)美育教育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課外閱讀培育學生審美體驗
首先,開展課外閱讀,在優(yōu)秀書籍的熏陶中,陶冶情操,認識美、感受美。課外閱讀就是一種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多讀書,讀好書,健康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如同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滌蕩人類的靈魂。書中唯美的描繪可以充分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美、社會美,培養(yǎng)他們的悲憫意識和人文情懷。在真、善、美的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語文教學的拓展閱讀中,我們可以用豐富的知識武裝頭腦,健康的思想凈化靈魂,高尚的品德陶冶情操,從而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通過仿寫、續(xù)寫等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活動,鍛煉文筆,挖掘美、創(chuàng)造美。課外閱讀后,要培養(yǎng)學生進行及時記錄的好習慣。讀書筆記的寫作,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感知和思考文章的內容美、形式美。通過仿寫、續(xù)寫等,能夠讓學生細致入微地感受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變化,從而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在詞語運用、段落安排、意境營造等方面的巧奪天工。在模仿文章手法的寫作練習中,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秀麗壯美的山川河流和源遠流長的人類文明。從而更好地提高寫作水平,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審美能力。
五、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美
要想學好語文,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們不能主宰學生的思想、自由,要讓他們自己從意識中真正懂得什么是語文,怎樣更好地學習好語文,鼓勵學生用審美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燦爛的陽光是美、和煦的春風是美、鮮艷的花朵是美、豐收的果實是美、肥沃的黑土地也是美。積極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留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美,促進學生美的創(chuàng)造,讓他們發(fā)現(xiàn)學習語文的樂趣,始終保持一種美麗的心情。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當學習課外的文章時,教師更要多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自主研讀文章,在美中自主悟出道理。美文是寫出來的,同時美文也是被讀者品悟出來的。有好的讀者才能有更多美好的文章。所以小學語文中學生就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美的聆聽者、美的消化者。讓學生帶著美的情感去學習,我們會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結果。
六、利用課外活動施行美育
作為語文這一基礎學科,其課外活動的開展也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受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家庭的教育與學校的教育往往背道而馳。一次,在一輛公交車上,一位老人正要坐到一個空位上,這時卻有一小學生迅速占去了位置,站在一旁的家長不但不責備,反而投去贊許的目光。在當今經濟浪潮的沖擊下,自私自利的行為已屢見不鮮。學生在小學階段可塑性和向師性都非常強。教師要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切實有效地對其進行美育教育。在很多學校都設有課外活動時間,這一時間學生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學習或活動。我在教學中,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經驗和當班主任的實際,常利用這一時間組織演講、朗誦、講故事、讀書等活動,表面看是與教學無關,但實際上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在活動中既發(fā)揮了自己的才能,又培養(yǎng)了他們團結合作、謙虛等方面的品質。
總之,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內容及教學中的滲透是多方面的,教師應該努力鉆研,既教書又育人,通過美育調動學生的心理愉悅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們,用美的意境陶冶他們,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