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藝 劉玉才
現(xiàn)階段,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在5G移動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人們閱讀或者觀看網絡媒體資源的體驗感更好,使用手機等設備享受網絡媒體資源服務的便捷性更高。在此情況下,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首先,受眾群體被進一步壓縮,其內在的受眾群體的性質和相應的興趣愛好也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進一步導致了傳統(tǒng)媒體出現(xiàn)了傳播困境;其次,從信息共享的角度分析,傳統(tǒng)媒體一般為單向輸出方式,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性不強,反觀網絡媒體,其不僅具有較好的信息共享性和互動性,互動的時效性也非常強,信息傳播時效性好,傳播廣泛,這都對傳統(tǒng)媒體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媒體資源包含的內容非常多,無論是文字媒體資源、音頻媒體資源,還是視頻媒體資源,其具象化的資源分類形式比較多,網絡小說、報刊新聞、廣播劇以及書籍等內容也比較繁雜。在信息時代,似乎所有的媒體資源均可通過網絡傳播,這就導致傳統(tǒng)媒體下選擇媒體資源時,無法將網絡時代媒體融合的具體要求和媒體資源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導致媒體資源融合時,資源分配不均勻,致使傳統(tǒng)媒體在與網絡環(huán)境對接時,出現(xiàn)資源投放不到位、不準確等問題,嚴重影響受眾群體的閱讀或者觀看體驗,并且此間的資源應用反饋效果并不好,反饋時效性不強,最終造成傳統(tǒng)媒體資源融合的資源應用困境。相關管理人員在面對此種困境時,應從信息時代網路媒體資源的特點角度分析,將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準確對接起來,提高媒體資源分配的均勻性。
在信息時代,網絡媒體資源也是人為工作的產物,只不過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網絡媒體資源的發(fā)布需要再經過美工以及網絡編輯等環(huán)節(jié)。但突出的問題時,恰恰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的形式化問題。具體而言,傳統(tǒng)媒體資源若要進入網絡媒體平臺,無論是文字內容還是視頻、音頻內容,均需要適應網絡媒體資源的應用環(huán)境,網頁顯示、視頻播放窗口等均屬于技術層面的要求,一般而言比較容易實現(xiàn),但由于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數量或者體量與網絡媒體資源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導致工作人員在后期美工和編輯時,無法針對此類資源進行有效地再編輯,致使傳統(tǒng)媒體資源融合的形式不固定,缺乏有效的標準,一般是媒體公司或者企業(yè)根據自身需要自行制定相應的媒體資源融合形式和標準,導致資源的融合形式出現(xiàn)“多而不精”的情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信息時代,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融合面臨著資源融合形式的困境。
在信息時代,媒體資源的傳播形式發(fā)生了變化,資源的應用要求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異性,這就要求媒體工作者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結合網絡媒體時代資源應用的一般要求,強化自身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但實際情況卻是,一些媒體單位的老員工不求改變,在學習新技術時的積極性不高,“坐吃山空”的形態(tài)表現(xiàn)比較明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往往不能及時針對傳統(tǒng)媒體的網絡資源進行及時的調整,對網絡媒體資源的應用也不屑一顧。雖然現(xiàn)階段,一些媒體單位也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宣傳工作,但實際的效果并不好,致使在信息時代,一些媒體人員的綜合素質適應性不強,無法適應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的新趨勢和新要求。
網絡媒體資源主流傳播載體主要包括新聞媒體移動客戶端、瀏覽器網頁門戶網站以及其他各類短視頻或者音頻平臺等,不同載體的網絡資源傳播形式不同,對媒體融合資源的具體要求也不同。具體而言,例如,在新聞媒體客戶端中,若要將傳統(tǒng)新聞媒體資源展示在移動客戶端中,媒體工作人員應合理選擇可展示在此類應用中的新聞事件,因為移動端的新聞事件的信息資源往往文字并不多,對用戶瀏覽時間的占用比較短,這就要求媒體工作人員在分配媒體資源時,應積極調整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分配標準,從閱讀時長等角度分析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并結合用戶的實際閱讀體驗,優(yōu)化調整網絡媒體資源的展現(xiàn)形式,適應網絡媒體資源的主流形式,進而也可進一步適應信息時代廣大受眾的媒體資源應用習慣。從此角度考察,媒體工作者還應注意傳統(tǒng)媒體資源與網絡媒體資源之間的鏈接形式,可使用較為活潑的網絡流行語,但不能失去新聞類媒體資源傳播的嚴肅性和嚴謹性。
在信息時代,若要做好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工作,媒體工作人員在明確了具體的資源分配標準的基礎上,還應合理選擇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擴展形式,做好網絡媒體資源的適應性工作。具體而言,在網絡平臺上展示傳統(tǒng)媒體資源時,媒體工作人員可結合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內容和形式特點,將網絡媒體資源的內容和形式特點結合進來。例如,在網絡平臺上發(fā)布一些文字信息時,媒體工作者可借助網絡媒體平臺,在文字內容中加入一些清晰度比較高的圖片,從而可為用戶更加詳細的展示文字信息。更為關鍵的是,媒體工作者在編輯此類資源時,可在借助一些動態(tài)圖片或者短視頻進一步展示事件發(fā)展的真實狀態(tài),為用戶提供更立體的、可了解文字主要內容的渠道,這種形式是傳統(tǒng)媒體不具備的,可作為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相互融合的關鍵。另外,針對一些短視頻內容,媒體工作人員也可錄制包含新聞事件等基本信息的短視頻,借助短視頻平臺的推送功能和大數據技術,為用戶推送更為時效性的新聞消息等內容,這種做法可有效提升用戶的媒體資源瀏覽體驗,同時也豐富了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傳播形式,提高了網絡媒體資源的適應性。
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播出或者展示時間點相對固定,但在信息時代,人們?yōu)g覽信息的過程呈現(xiàn)出碎片隨意化的特點,這就導致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播出或者上線時間與廣大受眾的生活或者工作頻率之間出現(xiàn)不對應的情況,一些有效的信息未被有效讀取,受眾的閱讀或者觀看體驗不佳。從此角度分析,媒體工作人員應注重網絡媒體資源傳播的時效性,合理安排媒體資源播出的具體時段。具體而言,一些民生類信息,例如菜價、天氣以及交通狀況等信息,媒體工作者應將此類信息的播出時間設定在早間或者晚間,這與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相吻合,也可為人們提供有效的信息;對于一些重要事件的評論、科技類新聞以及產品評測等篇幅較長或者視頻時長較長的媒體資源,媒體工作者可選擇在午休時間或者晚飯之后的某個時間段發(fā)布,此時正值人們的休閑娛樂時間,對此類信息的興趣也比較高,閱讀或者觀看欲望比較強,相應的觀看和瀏覽時間也比較充裕。這種情況,方可提升傳統(tǒng)媒體資源與網絡媒體資源融合的有效性。
在信息時代,傳統(tǒng)媒體工作者應適應新時期媒體資源網絡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不斷學習,掌握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相互融合的辦法,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具體而言,首先,媒體工作者應明確自身的工作角色,其為媒體資源的傳播者,同樣也為媒體資源的用戶。若要強化自身綜合能力,媒體工作人員應熟悉各類網絡媒體資源平臺的應用形式,掌握客戶端、網頁門戶網站的使用辦法,深入了解此類資源平臺在資源呈現(xiàn)方式上的差別,“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其次,傳統(tǒng)媒體單位也應積極鼓勵工作人員自行進行學習,開展各類培訓活動,結合媒體資源融合工作的現(xiàn)實需求,為媒體工作人員講解各類新型媒體資源整合技術。另外,傳統(tǒng)媒體單位也應健全激勵制度,激勵員工在媒體融合的方式上積極探索,基于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一些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提高員工自我提升的積極性,這也是走出媒體融合困境,為媒體融合提供內在驅動力的有效手段。
總之,本文在分析了信息時代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的現(xiàn)狀與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信息時代走出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困境的方法,主要包括:第一,積極調整傳統(tǒng)媒體資源分配標準,適應網絡媒體資源主流形式;第二,合理選擇傳統(tǒng)媒體資源的擴展形式,做好網絡媒體資源適應性工作;第三,注重網絡媒體資源傳播的時效性,合理安排媒體資源播出時段;第四,強化媒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健全激勵制度。希望廣大從業(yè)人員和相關媒體單位的管理人員可結合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媒體資源融合的相應需求,合理選擇具體的媒體資源融合措施,并靈活變通,真正走出媒體資源融合困境,提高媒體資源融合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