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市生
摘要:素質教育大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體學生,帶動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受社會和家庭的某些不良現象影響,很多學校普遍都會出現“犟學生”,他們在思想上與老師的認識相悖,有錯不認,在行為上比較叛逆,對于這個班級管理的棘手對象,其轉化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就多年小學德育經驗,探索“犟學生”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犟學生;轉化;策略
班集體中,有部分學生經常比較固執(zhí)又難以接受教育,為區(qū)別于成績差的“后進生”,這個群體被稱為“犟學生”。他們讓老師頭疼,讓乖學生避之不及,如何轉化“犟學生”群體,癥結在于找準問題所在,以尋求解決之道。
一、“犟學生”的界定與特征分析
“犟學生”是指在一群同齡學生中,由于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影響,或自身存在不良習慣,導致學生在思想、心理、行為上有偏差,需要別人的引導和幫助進行轉化。對于這類學生的德育,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由上述分析可得,“犟學生”大多具有三大類型:一是自控力弱,喜歡被稱贊,不喜歡被批評,明知道什么規(guī)范才是對的,卻在日常行為中不愿受標準的約束;二是以自我為中心,性格暴躁,如別人不小心碰到他,“犟學生”的潛意識里肯定是別人故意的,并動手還擊,做錯也不認,連老師的批評也理解成是在包庇他人;三是驕傲自滿,取得一點成績后就嘲笑他人,常常鉆牛角尖,不服輸,不認錯。
如果一味放縱此類學生,長此以往,他們的行為會越來越自我,甚至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同時也影響班級日常管理和班級形象,因而“犟學生”的轉化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二、“犟學生”的轉化策略分析
“犟學生”的轉化,就如美國教育家曾說的,如果學生是參天大樹,教師就引導讓他成為有用之才,如果學生是小草,教師就引導他來裝飾大地。教師學會轉換角度分析問題,要能看到“犟學生”身上的亮點,挖掘并鼓勵之。
(一)輕輕走近學生,建溝通之橋
教師要輕輕地走進“犟學生”心里,分析原因,對癥下藥,在與學生的接觸中,了解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因人而異施以藥方。比如,對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如何引導他去親近班集體,從動之以情入手,消除其認知誤區(qū),從而感化和教育他們。對于堅持不認錯的學生,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擺事實、講道理,促使其醒悟。
筆者曾遇到一個學生,性格比較怪異,上課不是睡覺就是看課外書,遇到老師也不怎么理會,于是跟他展開了如下的對話:
師:你對老師有意見嗎? 生:我覺得你不喜歡我,老批評我。
師:你想想我一般什么時候批評你? 生:我沒有遵守紀律的時候……
師:那你說老師是在針對你嗎?
生:感覺是的。批評得太嚴厲了。
師:那我可不可以理解為,你做錯事時,我可以批評你,但不要太嚴厲對不對?。生:是的。
師:其實我批評你,是因為你屢教不聽,要不這樣吧,我今后看到你做不好的時候,采取你能接受的方式跟你交流,你也爭取多點好好表現,老師之前也許做得不好,你也有不對的地方,我們一起改正。 生:好的。
通過搭建溝通的橋梁,教師慢慢走近學生的內心,分析問題,解開誤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給予積極體驗,立成長信心
積極體驗能讓學生充滿信心,甚至還能體會到成長的幸福?!瓣駥W生”往往精力十足,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消解他們愛搗亂的精力,煥發(fā)他們的自尊心,通過積極體驗獲得自信的喜悅。針對自制力差但又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給他們安排具體的工作,以便他們發(fā)展才能和提高自律。
比如我?guī)н^的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很不錯,但卻比較自私和驕傲自滿,嘲笑成績比他差的同學,又愛惹點小麻煩,筆者打破思維桎梏讓他當班長,協(xié)助老師帶領全班同學提高學習成績,漸漸地筆者發(fā)現他變了,領早讀、管衛(wèi)生、關心班級紀律,樂于幫助同學,對自己的認識慢慢地發(fā)生了轉變,班級里一片和樂融融。
此外,積極體驗的創(chuàng)設,還可以結合勞動教育,讓學生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行為糾正“犟學生”存有偏差的心理。
(三)閱讀課外書籍,尋榜樣轉化
讀書可以使人明理。教師嘗試引導“犟學生”閱讀相關課外書籍,激發(fā)其求知欲望的同時,還能在書海中尋找角色榜樣,亦可通過觀看有趣的教育動畫片,使其接受正確的教育。比如,閱讀《愛的教育》,能使學生體會友情和親情的珍貴,還有高尚的愛國主義,認識到被禁錮在小我里的自私是不可行的。通過閱讀,“犟學生”尋找到自己學習的榜樣,確立認知轉變的方向。
(四)聯系學生家長,促家校合力
要轉化“犟學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筆者經常利用這類學生的特長開展活動,讓他們與其他同齡學生接觸交往,培養(yǎng)廣闊的胸懷;其次,通過舉辦以“欣賞”為主題的家長會,在指出“犟學生”不足之處之余,向家長放大學生的亮點和進步,引導家長配合自己,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汪國真曾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轉化“犟學生”雖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顯著的成效,但是無論多長的路,只要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終能走完,而再短的路,如果不邁開雙腳就怎樣都無法到達。在德育工作中,教師當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德育方法,讓學生真正得到成長。
參考文獻:
[1] 朱豐.尋找缺失的“成功體驗”一一轉化問題學生的一種策略[J].科 教文匯'下半月),2006(3).
[2]馬建青.心理衛(wèi)生學EM3.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
[3]馮秀瓊.對癥下藥因勢利導——“犟’’學生心理病因及行為矯正之我見.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