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巖
摘要:隨著新課程不斷改革下,培養(yǎng)學生進行綜合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教育首要目的,所以,傳統(tǒng)德育教育方式要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在實施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將幸福教育合理引入,針對學生具體智力能力與學習能力規(guī)劃好教育方案,使其更好參與學習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較高道德素養(yǎng),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有利支持。本文重點探究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融合幸福教育,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jīng)驗,提出合理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合幸福教育
前言: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集體生活,自身認知能力是比較弱的,因此,班主任應擔負教書育人職責,重視起德育工作重要性。在實施德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將幸福教育與實際教育有機結合,在一方面,德育教學內容得以豐富,活動形式多樣化,在學生學習時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積極影響新課程改革號召,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最后進行全面發(fā)展,在未來成為高素質、高水平人才,通過這樣教育方式,推進我國小學德育工作改革和發(fā)展。
一.幸福教育與德育教學融合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存在很多不良因素,學生在受到影響后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幸福教育是能夠滿足現(xiàn)今學生發(fā)展需求的,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幸福教育與德育教育融合,起到啟迪與熏陶的作用,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心態(tài),勇于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同時,在幸福教育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學生,能夠體會父母與教師的辛苦,主動幫助父母緩解生活中壓力,進而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說,幸福教育與德育教育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問題分析
結合教學實踐來看,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關鍵時期,在新課程改革推進下,很多學校都認識到德育教育重要性,將德育教育納入小學教育活動中,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長期下,很多學校實施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其主要存在問題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班主任教育方式單一,小學生本身具有較強好奇心理,在面對枯燥學習氣氛下,會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降低學生學習效率。二是,忽視學生學習地位,大部分班主任在課堂上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自我發(fā)揮空間較少,主要是以聽從教師命令為主,進而導致學生學習思維收到阻礙。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融入幸福教育
1.將幸福理念與實際教學結合,營造幸福感德育課堂
在當今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責任加重,尤其是德育教育活動,班主任不僅要設計完整德育教育活動環(huán)節(jié),明確德育教學目標,也要給予更多耐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在將德育教育與幸福教育融合過程中,班主任應找到幸福元素與德育元素之間聯(lián)系,將教學課堂作為載體,優(yōu)化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構建科學幸福教育體系。在實際德育工作開展時,班主任可以通過營造幸福氛圍來進行德育教育,具體操作方式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班主任要充分站在學生角度考慮,豐富學生德育課堂體驗感,逐漸讓學生感受到幸福,像改進德育教育手法,隨著我國教育發(fā)展和進步,教育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把多元化教育方式滲透德育教學中,德育學習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課堂由靜態(tài)向動態(tài)轉變,緩解學生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二是,學生幸福感多數(shù)源于班主任與家長的關愛,所以,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差異化,給予學生關心與愛護,溫暖學生心田,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班主任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積極了解學生內心真實需求,實現(xiàn)科學德育教育方式,營造幸福氛圍德育教育課堂[1]。
比如,班主任在帶領學生對德育知識探索過程中,以熱愛生活教育為例,班主任:“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現(xiàn)在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所以我們要學會享受生活,熱愛自己的生活”,進而班主任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如果學生不能理解為什么要享受當下生活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例子:“在中國近代史很多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飽受戰(zhàn)爭折磨,他們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也沒有新衣服穿。”以此逐步滲透幸福感教育,到達事半功倍教學效果。
2.滿足學生個體發(fā)展需求,保證學生幸福感
學生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下, 導致智力能力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在以往德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沒有關注學生整體德育學習情況,使得德育教學停留在表面,降低學生學習效率。所以,小學德育教學實施應以學生個體發(fā)展為前提,設計不同教育方案,保證學生幸福感。首先,班主任要將學生進行智能分層,像智能能力強,智力能力弱等,為了維持學生幸福感,分層結果應進行保密,保護學生自尊心理。其次,給不同智力能力學生分配不同德育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釋放自己天性。同時,可以通過家校共育方式,完善德育教育體系,班主任應加強與家長之間溝通交流,為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在家長配合下,為學生構建校內外幸福環(huán)境,實現(xiàn)科學與教育相統(tǒng)一效果[2]。
結束語: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應將幸福感教育合理融合,首先,通過改進德育教育方式,給學生營造幸福感氛圍,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班主任發(fā)揮自身引導者與組織者身份,讓學生感受教師關愛。其次,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保證學生幸福感,教師要結合學生不同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設計不同德育教學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想法,增進學生學習信心,推進小學德育教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黎俏霞 . 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 [J]. 速讀旬刊,2019(1):235.
[2] 張文潔,王楠 . 吹響幸福德育教育的集結號:基于幸福教育下的德育工作方法 [J]. 華夏教師,2019,125(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