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珍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旅游外語學院
在我國當前的素質教育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了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將黨和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核心思想理念融入到課堂中,為學生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這對于培養(yǎng)一支具有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有極強的促進作用,而在高校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本身是一種交流溝通的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要遵循最基礎的原則。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融合思政理念,打造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案,不僅迎合當前立德樹人的思想體系,也迎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需求。
從學術角度來講,課程思政并不是具有固定性和專業(yè)性特點的學科,課程思政是融合到每一個學科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解析該學科與當前社會以及個人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在黨和國家先進的指導思想以及政治理論的基礎上,挖掘學科中蘊含的思想文化理念,并且引導學生認識到如何應用知識來完善自我,如何應用知識改變社會。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課程思政的落實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道德品質、自我人格,提升其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1]探究知識體系的發(fā)展本質。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課程思政已經成為當前高校育人的主要模式。
如何構建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如何實現英語知識體系和思政理念的有機結合,這不僅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也是對整體教務工作者的挑戰(zhàn),在當前課程思政開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團隊的綜合水平和教學技能已經成為了重點,而想要增強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的落實有效性,首先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思政認知。在日常的備課以及教學研究過程中,要積極的學習先進的思政理論,了解院校黨組織的實際安排情況,分析黨課內容,進行黨課學習,緊抓當時的時政要點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水平以及知識融合力度。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在英語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多功能的融合,例如將英語專業(yè)知識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利用典型人物以及典型事件,探究中外文化體系的區(qū)別,由此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產生源頭,分析中外文化的優(yōu)勢以及缺陷,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強化中國文化的思想認知,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在不同文化環(huán)境背景下,語言體系的發(fā)展是有一定差異性的,掌握這種差異性,才能夠真正為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提升奠定基礎。
特色教學內容主要指的是教師要建立在英語教學每單元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實現知識體系的拓展和挖掘。英語本身是一種交流溝通的符號,它有著一定的生成理論,在誕生和使用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規(guī)律,而掌握這些規(guī)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使用英語,而想要促使英語學習更加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打造多元化的拓展活動,例如建立在西方民族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辯論會、演講、展覽、話劇等活動。[2]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某一個項目,開展小組探究,以課題匯報的方式展現出來,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以及其他的課外資料,進一步挖掘西方文化體系中的相關細節(jié),并且將其與每一個單元學習到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如何使用英語,也能夠建立在知識的角度落實文化體系的拓展,對于增強學生的文化品質以及文化人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內容的拓展能夠為學生展開視野,而教學方法的拓展能夠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針對當前的英語教學來講,由于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可以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積極性,并且要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當前較為實用的任務型教學法、問題引導性教學法、視聽說教學法以及信息化教學法。[3]
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優(yōu)勢,可以根據不同專業(yè)以及不同學情的學生群體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要將學習這一行為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的主觀思想,自主的制定學習方案和評價方案,教師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確保學生能夠按時完成自己的目標。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著重思考如何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如何通過個人努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將思政理念與實際行動融合起來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文化認知的途徑。
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打造科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轉換教學目標,將傳統(tǒng)的記重點知識轉化為學重點文化體系,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文化人格等,具備了這些素質之后,學生才可以更好的應用英語來進行學術研究和綜合使用。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推動高校本身英語教學以及其他學科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進度。更能夠為我國培養(yǎng)一批具有綜合素養(yǎng)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