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利
【摘要】目的:探究針對罹患重癥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實施科室內的緊急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研究納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間于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重癥患者132人,根據接受易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接受常規(guī)的對癥處置的對照組和接受綜合應急干預的觀察組,并進行組間指標分析。結果:觀察組在綜合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和護理滿意度上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罹患重癥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在護理時實施綜合的應急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對患者護理治療的有效性,并以提升患者預后來實現護理滿意度的提升。
【關鍵詞】呼吸內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重癥患者;護理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78
引言
結合多年來醫(yī)各級醫(yī)療系統(tǒng)中呼吸內科的診療經驗,呼吸內科的患者往往疾病種類較多,且多數患者病情變化極快,且多表現為呼吸系統(tǒng)的上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等[1],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進而威脅生命安全,因而針對呼吸內科的患者,尤其是危重癥的患者,護理措施應該有別于普通患者,并且兼具適用性和高效能性,本研究中就以我院的呼吸內科的危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的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運用隨機數字抽樣調查的方法納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間于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重癥患者132人,根據接受易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接受常規(guī)的對癥處置的對照組和接受綜合應急干預的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的危重癥患者中,男性患者34名,女性患者32名,年齡區(qū)間在4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56±2.36歲;觀察組的危重癥患者中,男性33名,女性患者33人,年齡區(qū)間在42~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84±2.03歲,上述一般資料間的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的危重癥患者所接受到的護理措施為呼吸內科的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主要為結合醫(yī)師的病情判斷給予不同的護理等級以及相應的護理監(jiān)護,加上對醫(yī)囑的準確和及時的執(zhí)行;觀察組的患者則接受系統(tǒng)的應急護理措施:其一,建立科室的內的呼吸系統(tǒng)患者的分級管理,主要將危重癥患者以及可能存在病情迅速變化的患者進行特殊病房的處置以及強化護理的體征監(jiān)測、訪視的頻率和周期,以便于第一時間發(fā)現并處理病情的變化;其二,建立危重癥患者的應急處理機制,主要為將呼吸內科常用的搶救藥品及設備配備在危重癥患者病區(qū)附近,強化危重癥患者病區(qū)內與其它諸多科室的應急綠色通道建立,使得患者的搶救可以在第一時間完善;其三,強化對危重癥患者家屬以及患者本人的及時溝通,從而在保障患者診療行為準確和順利的開展的同時,也獲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便于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的建立;其四,重視對患者心理和精神的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干預,從而使得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有良好的依從性;最后,強化科室內的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從而確保降低因基礎和??谱o理能力的人為因素造成患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
1.3研究指標
本研究的指標納入主要從兩方面進行納入:一方面,從醫(yī)護人員的角度進行指標納入,以主治醫(yī)師聯合科室護士長進行護理措施對重癥患者干預的有效性的判斷,以判斷有效及以上的患者占比為指標之一;另一方面,從患者的角度進行指標納入,以患者在護理干預措施結束時于家屬對所接受到的重癥護理干預進行滿意度評價,評價滿意及以上的患者占比為另一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認為P<0.05 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有效性比較
由臨床醫(yī)師結合護理行為措施對重癥呼吸患者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每組的評價有效性的差異性分析如表1所示。
2.2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于納入研究的重癥的呼吸科患者,由患者及家屬進行治療和護理干預后的護理評價,兩組的評價滿意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結合呼吸系統(tǒng)的診療范圍以及近些年我國各級衛(wèi)生系統(tǒng)中呼吸內科的診療實際情況,可以發(fā)現呼吸內科患者量常年持續(xù)增高,且患者罹患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種類較多,病情較為復雜,且多數患者存在病情快速變化,甚至威脅生命的可能,尤其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呼吸系統(tǒng)危重癥的患者,其隨時可能出現呼吸系統(tǒng)的快速衰竭以及周圍多器官的功能衰竭,進而威脅生命安全[2]。因此護理作為臨床診療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呼吸內科患者,尤其是危重癥的患者的應急護理機制的建立十分關鍵,本研究中就對這種應急護理措施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的干預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最終呈現出了在提升危重癥患者治療和搶救有效性以及提升患者對護理整體評價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這一研究結果也與林妙[3]和范愛華[4]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湯玲等人還證實了這種護理模式在維持患者氧分壓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
綜上所述,對罹患重癥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在護理時實施綜合的應急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對患者護理治療的有效性,并以提升患者預后來實現護理滿意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宋寧寧. 試論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 飲食保健, 2019, 006(045):136.
[2]程艷.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03):225-226.
[3]林妙, 楊漢蓮, 陸燕娜. 觀察護理干預措施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 13(08):187-188.
[4]范愛華,鄒雨辰.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 黑龍江中醫(yī)藥,2020,49(3):245-246.
[5]湯玲, 皮芝蘭.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19(50):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