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英 侯宗梅
摘要:本文以“免疫調節(jié)”第一課時的教學實踐為例,闡述基于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策略。著力從“問題導向”、模型構建、合作學習、STSE理念教學四個維度進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并建立從教學設計—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教學精化的教、學、研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主體,以教與學并重為主線,深化學生認知與創(chuàng)造。
關鍵詞:免疫調節(jié),核心素養(yǎng),教學實踐與反思
高中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了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部分。本文以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免疫調節(jié)”第一課時為例,在對相應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并進行實踐與反思。
一、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以問題導向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生命觀念
教師播放兩則視頻:視頻一“五步洗手”,并提出問題,用酒精一遍遍消毒,一遍遍洗手,一天用掉一瓶酒精與洗手液,這樣做好不好?視頻二“干凈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觀看這兩個生活化的視頻后,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再加上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內容:免疫調節(jié)。
(二)以模型構建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教師利用生活經驗,播放視頻介紹淋巴結,扁桃體炎;投影血常規(guī)檢查單介紹白細胞,T和B淋巴細胞數量變化,作為感染指標,為醫(yī)生開處方提供依據;介紹艾滋病,是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因是由于T淋巴細胞大量死亡導致的免疫缺陷。教師再出示不完整的板書,引導學生進行模型建構。教師通過“擺事實”,為學生回憶與建立經驗,降低了模型建構的難度,也培養(yǎng)了科學的思維。
(三)以合作學習為助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回憶了初中已經學習過三道防線的組成,并強調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并進行合作探究。探究實驗的課題名稱:機體如何產生抗體以及抗體的特異性。學生通過分析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并根據對照實驗應遵循的原則設計了對照實驗。上臺展示的學生實驗設計如下:1.分組編號:生理狀態(tài)相同且健康的小鼠均分為A,B,C,D四組。2.控制變量,設置對照:A組注射甲病菌和生理鹽水;B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A組鼠體內抽出腹水注射C組小鼠體內,B組鼠體內抽出等量腹水注射到D組體內。3.一段時間后,再給C和D注射等量甲病菌,觀察并記錄小鼠的身體健康情況;若給C和D注射等量的乙病菌,觀察并記錄小鼠的身體健康情況。4.實驗結果:注射甲病菌,C大多數不患病,D大多患病;注射乙病菌,C和D大多都患病。教師對結果提出問題:為什么C和D分別注射了來自A和B的腹水后C大多不患病,D大多患病呢?但是都患乙病呢?教師再強調特異和非特異性免疫,抗體和抗原,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等重要概念。為特異性免疫過程的學習掃清障礙。
(四)以“STSE理念”為基本落腳點,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在學習體液免疫的過程之后,學生們了解體液免疫的大致過程。我引導小組成員之間簡單交流后,各小組推出一個代表上臺上講解體液免疫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講解,我發(fā)現學生對參與過程的免疫細胞的功能理解不夠透徹,就針對性地進行了講解與辨析。然后,我組織學生把體液免疫這一過程形象地理解為發(fā)生在人體內的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其中,把免疫系統(tǒng)看作國防部,免疫器官看作作戰(zhàn)軍隊,免疫細胞看作堅守陣地的將士;免疫活性物質就是將士手里的武器。從作戰(zhàn)時軍隊、士兵以及武器之間的相互聯系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再次總結出體液免疫的過程,并幫助他們理解各免疫細胞的功能。最后,順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這里的教學方法上,STSE教育理念為基本落腳點,注重學生的體驗,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模擬游戲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建立愛國主義情懷,形成愛國、愛家、愛社會的強烈的責任意識。
二、深刻反思教學效果,精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對于“五步洗手法”,過敏反應,哮喘呼吸道疾病等事例學生并不陌生,以周邊發(fā)生的事例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其次,通過喚醒相關生活經驗,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建立模型,無形中進行了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然后,小組合作實驗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升了科學探究能力,在討論環(huán)節(jié)鍛煉了合作能力,在交流環(huán)節(jié)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自評與互評環(huán)節(jié)看到了自己的成長。最后,在體液免疫過程的學習中,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游戲,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教學設計中,始終堅持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原則,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教與學的過程成為一個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認知過程。
參考文獻:
[1] 王文杰 郭麗麗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J].中學生物教學,2019(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