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隨著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這使得職場焦慮變成了一個常被提及的話題。但職場上的人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產生焦慮的原因也不一樣,所以職場焦慮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我的朋友小佳,她產生職場焦慮的根本原因并非工作壓力,而是她無法做到自我接納。
剛進公司時,小佳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她制訂了一個五年計劃:首先用一到兩年時間完成經驗的原始積累;第三至五年,她希望自己在人才濟濟的職場脫穎而出;并爭取盡早讓自己的職場生涯步入輝煌期。
頭兩年她很順利,但到了第三年,由于種種原因,小佳未能完成計劃。雖然沮喪,但她還是不知疲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奔跑。
工作第五年,小佳所在的部門空出一個主管位置,她打聽到自己和另一位同事有可能是升職人選。為此,她更加努力工作,創(chuàng)造業(yè)績,可結果卻是競爭失敗。這件事對小佳打擊很大,她說自己在同事面前,總有一種抬不起頭的感覺;看到同事在一起低聲說話,就懷疑別人是在議論自己,因而變得焦慮。這種焦慮情緒極大地影響了工作,導致她犯下低級錯誤,被老板責罵,焦慮癥狀更加嚴重,甚至認為自己活得沒有價值。
一般說來,引起職場焦慮的原因無外乎是職場前途的不確定性、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不安全感和無助等。其實,如果仔細來分析這幾項,我們會發(fā)現,這種焦慮大部分都是與自我感覺有關。
由于自我感受不良,職場焦慮才會產生。
表面上看,小佳自我感受不良的原因在于她競爭失敗,她工作的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都不順利,但為了實現目標她咬牙堅持了下來,最終競爭失敗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僧斘以儐栃〖阎螅o出的回答卻是這樣的:
“其實在職場待了兩年之后,我就明白職場生存的不易與瞬息萬變了,如果我能在五年內實現計劃,這說明我很幸運,如果不能,也算正常?!?/p>
這讓我很不解,便問:“既然你想得這么開,怎么還會焦慮呢?”
小佳嘆口氣,說:“想開了和接受了是兩碼事。而且說穿了,我不是不能接受計劃失敗,而是無法接納一個失敗、平庸、焦慮的自己?!?/p>
小佳想要擺脫這份沉重的焦慮,應從學會自我接納開始。
焦慮一旦出現,我們總想去改變現狀,但現實中存在很多無法立刻解決的問題,或者難以輕易解決的問題,所以除了接納下來,我們別無他選。這也說明自我接納并不容易。
小佳從小成績優(yōu)異,是父母、老師的寵兒,她說從前的自己簡直是發(fā)著光的,而如今的自己是平庸且黯淡無光的。她之所以會制訂工作計劃,是希望自己步入社會后還能繼續(xù)發(fā)光發(fā)亮,讓所有人都看到她的優(yōu)秀。當發(fā)現自己做不到時,她便開始厭惡自己,不滿于現狀,對未來產生焦慮。
想讓她接受自己的焦慮,首先要打破她內心的“超人夢”,正視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正視自己的局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失敗與平庸。只有對自己誠實,不妄圖改變發(fā)生于一朝一夕,才能更有效地緩解焦慮。
正念所關注的是探索和接納當下的狀態(tài)與體驗。
具體可以做以下3種日常練習:
●積極觀察情緒和想法:分辨它們與事件本身存在的聯(lián)系,積極地留意事件中出現的人、事、物,并留意這些人、事、物以及自身情緒與想法的新變化。但只是去觀察,不去評判。當這種積極的觀察變成了習慣,我們會更加了解自我。
●設定一天的意圖:每天早晨問自己“我想過怎樣的一天?”“我如何做才能達到設定?”“什么樣的心態(tài)是我今天需要的?”如果一天當中的某個時刻,你覺得自己偏離了設定,可以暫停一下,做幾次深呼吸后,重新審視自己的意圖。當你越來越重視自己每天的意圖,你的情緒質量將會得到提高,你將感受到更多的輕松、安全和快樂。
●書寫“正念”日記:每天花費20分鐘在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里進行睡前寫作,寫作內容可以是一天內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如果沒有,那也可以隨心去寫自己想寫的。這樣的寫作是一種對過去的回顧,一種專注的、不加評判的觀察練習,有助于我們客觀看待事物、釋放情緒和壓力、察覺自身的問題,并發(fā)現生活的新方向。
長期堅持以上3個正念練習,你會發(fā)現,過去那些“好”與“壞”的標準,將不再能左右你的未來,你也很可能少了許多苛刻、自我厭惡和否定,而自我接納也就隨之發(f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