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
摘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口語交際已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領域。插圖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其鮮明的色彩和生動活潑的畫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理解口語交際內容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為此,以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的編寫依據為基礎,結合口語交際的特點,對插圖進行研究,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插圖
教科書的全稱是“教育部編寫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吸納了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先進課程理念的“統(tǒng)編版”教科書,于2016年新學年,首先在一年級和七年級投入使用。以此為起點,其他年級也陸續(xù)投入使用,并且逐步取代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成為全國普遍使用的教科書。在此背景下,對“統(tǒng)編版”語文教科書展開深入的研究對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口語交際教材概述
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綜合性活動共同構成語文學習的五大領域。把握口語交際教材的編寫依據及特點,對口語交際教學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也可以為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種教材資源提供依據。現(xiàn)從口語交際教材的編寫依據和口語交際的特點兩方面進行論述,為本文口語交際插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二、口語交際的教材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有著具體的要求與建議,因此,如果能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特點,對明晰教學目標、把握準確的教學內容、促進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與訓練具有重要作用??谡Z交際教材的特點具體體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獨立編排,自成體系
在編寫體例上,口語交際欄目是獨立編排的,不依附于“語文園地”存在,在目錄中以獨立板塊出現(xiàn),與閱讀、寫作相互獨立,自成體系。這一變化,說明了教科書編者對口語交際的重視及理念的進步。
(二)話題選擇貼近學生,情境創(chuàng)設追求真實
在口語交際話題的選擇上,注重選擇那些適用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或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貼近學生生活,非常實用。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力求真實?!罢鎸崱笔侵秆哉Z主體不是以往虛構的小明、小華,而是學生自己,講的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不再是旁觀者,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重視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活動中有交際禮儀的方法提示,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場合意識和對象意識,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學會彼此尊重,做文明的公民。在小學起步階段明確指出重視交際禮儀,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文明公民、塑造文明社會的價值追求。
(四)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內容大多直接選自學生熟悉的生活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者生活必備的交際技能,這些交際內容與玩一玩、做一做相結合,比較自然隨意,并根據兒童的發(fā)展特點和課程標準各學段的要求,把這些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特點安排在教科書中,同一內容對學生的要求也逐漸加大難度,呈螺旋式上升,逐漸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口語交際插圖的特色
(一)插圖位置科學化
插圖的位置往往會影響兒童的視覺觀察。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插圖的位置靈活,教師應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需要來安排,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填補留白類的口語交際。
(二)插圖內容生活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在口語交際的實施建議中指出: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在話題的選擇上,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注重實用性,教師應精選能真正用于學生日常生活、對生活中學生容易遇到的問題有幫助的話題。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體現(xiàn)了口語交際為生活服務、為發(fā)展服務的理念,且生活化的內容容易將學生代入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形成實踐的能力。
(三)圖文結合化
插圖是無字的書,是文本重要內容的直觀再現(xiàn),為學生感知和把握課文內容提供了參照和依據。基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水平,口語交際圖多文少,并將重要的內容都融入到了插圖中,且在每幅插圖的對話框里都為學生提供了進行口語交際的范例,突出交際的主題和要求,讓學生有模仿的對象,在模范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四)插圖創(chuàng)作多樣化、藝術化和審美化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插圖的繪制不僅人員不同,身份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畫家,如黃國想;有的是美術協(xié)會成員,如胡博綜和查加伍;有藝術設計系教授吳冠英,還有知名的專業(yè)兒童插畫團隊雨青工作室和插畫師飛行猴,這些專家不僅有較高的繪畫水平,還對兒童心理和審美喜好有深入的了解,確保插圖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這樣藝術素養(yǎng)極高的組合,既確保了插圖創(chuàng)作風格和類型的多樣性,又保證了插圖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審美性,能激起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綜合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口語交際插圖尊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在小學階段安排了大量類型豐富、生動形象的插圖,以便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文字內容。在這些插圖中,展示了口語交際訓練的要點,使交際目標突出,又滲入了交際禮儀和交際習慣,多種能力培養(yǎng)融合其中,體現(xiàn)了口語交際突出實踐性和綜合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特點。
四、口語交際插圖的教學策略
通過教學我們知道,插圖對于教師和學生普遍適用,圖畫能喚起學生觀察、聯(lián)想和說話的興趣。為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插圖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顧黃初先生認為,插圖將“在教學過程中成為訓練各種語文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特殊憑借和手段”。誠然,作為教科書“第二語言”的插圖,在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
(一)利用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
課標指出:“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睂W生進入情境,就好像在生活中一樣,有了熟悉的感覺,自然而然就會展開話題,進行交際。言語必須在情境中加以教學。創(chuàng)設恰當?shù)目谡Z交際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比如,在一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三幅圖片分別創(chuàng)設不同的符合學生真實生活的交際情境。比如,借東西這個場景在小學生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可以在課堂上以本班某個忘記帶文具的同學為例,或假設自己忘記帶東西,需要向別人借東西的時候,怎么說話別人才愿意借給你?如果別的同學也沒有,你該說些什么?如此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情境,學生必然有話可說。
(二)借助插圖,理解內容
插圖是抽象文字的形象化表達。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還未能依靠書面文字在腦海中建構起相應的畫面,插圖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文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插圖作為理解交際內容的支點,帶領他們仔細觀看圖畫中的人物和對話,明白本次交際的目的。以一年級上冊《我們做朋友》的教學為例,學生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一個多月,有結交新朋友的交際需要,但缺少了方法的引導。學生看文字可能不理解自我介紹是什么、怎么自我介紹、在與別人聊天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老師通過讓學生觀看插圖,學生便了然于心了,知道交朋友可以通過興趣愛好展開話題,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內容理解了,交際禮儀和交際方法也隨之滲透。
(三)觀察插圖,培養(yǎng)能力
插圖是靜態(tài)的,但留給人的想象是無限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于故事性的口語交際活動,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通過留白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的《小兔運南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前因后果,發(fā)揮想象力,用他們的智慧填補空白,使故事完整。直觀形象的圖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他們觀察,從而使得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同時,兒童對細節(jié)往往比較敏感,常常能敏銳地捕捉到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jié)。插圖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行為、表情、神態(tài),在兒童還沒有能力根據純文字建構意義的時候,好的圖畫能幫助兒童感受人物的情感。比如在一年級上冊《我說你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內容,發(fā)現(xiàn)幾個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便會發(fā)現(xiàn)圖中有一個小男孩與眾不同——別的小朋友都按指示抬起了一條腿,就這個小男孩一動不動。學生注意到這個細節(jié)之后會想:可能是小女孩說話不夠大聲,小男孩沒聽到,也可能是小男孩玩游戲的時候不注意聽別人說話。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讓學生從與眾不同的小男孩身上反思自己平常的交際行為是否符合規(guī)范,可謂一舉兩得。
(四)欣賞插圖,提高審美
語文的審美教育大多是以審美內容鮮明、直接的形象來誘發(fā)和感染學生的。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插圖是進行審美教育的最佳憑借?!敖y(tǒng)編版”口語交際的插圖色彩豐富,顏色搭配極好,畫面和諧,生動活潑,富有審美意味。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一起欣賞畫面美、色彩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文字信息的同時受到藝術的熏陶,在觀察圖畫的同時欣賞圖畫,感受畫面的和諧美、色彩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五)圖文結合,模仿交際
模仿是學生的基本學習方法,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活動。表現(xiàn)欲強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通過大圖片和小圖片的結合,把握訓練要素,讓學生進行模擬說話,其中要注意對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提醒,讓學生在模擬交際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對語文學習的內容進行遷移,內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師生可以借助插圖,一起模擬幾個場景,在多個情境中進行言語訓練,模仿文中的口語交際對話,從而讓學生舉一反三,實現(xiàn)從語文到生活的遷移。譬如,在一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打電話》中,插圖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打電話的范例。教師可以先示范,而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仿圖中的對話,讓學生從模仿中領悟出打電話時應注意的交際禮儀,在模仿中感受到“哦,原來打電話要這么說話”。文中還用文字給出了幾個場景,讓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學會順暢通話。在學生掌握電話交際要領的前提下,教師可讓其通過真正的“打電話”來學習如何電話邀約、怎么向老師請假、怎么傳話、怎么預約等,使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學會電話交際禮儀,在電話中做到合“禮”。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禮貌意識和文明的交際習慣。
插圖作為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擁有突出的教育價值,還擁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在小學低年級的口語交際中有不可替代的天然優(yōu)勢,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予以重視,充分利用插圖進行教學,使得插圖的價值和功能最大化,讓課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同時,口語交際在小學起步階段尤其應重視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時刻把握這條主線,做到圖文結合,把培養(yǎng)多種能力交融其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費蔚.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理論與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謝雄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導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顧黃初.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6]趙紹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
[7]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8]陳剛強.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口語交際能力[J].福建教育學報,2015(02).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