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莉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能力的延伸和拓展,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語文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文學精神的應有之策,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獲得更加高度的關注,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講,要尤為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價值。
一、分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
(一)質量有待提升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課外讀物類型是非常豐富的,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把視野集中在故事性較強的讀物上,只是閱讀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卻并沒有對那些文學性較強且內容較深奧的圖書產生足夠的好感。盡管他們欣賞了大量的文字,但真正吸收的知識卻是相當有限的,也不能給他們自身帶來實質性的幫助,而那些能夠對閱讀內容侃侃而談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另外,部分學生并沒有明確自身課外閱讀的目標和方向,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該選擇哪些方面的內容,有時候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出篩選,這樣做也是為了完成硬性的任務,完全依賴教師和標準答案,缺乏自主意識。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并沒有對自己欣賞到的文字做出明確的總結,即便是文字閱讀告一段落,也不能準確地描述出其內涵與本質,更是無法靈活應對教師提出的問題。
(二)時間和環(huán)境的限制
當下,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學生承擔的學習負擔也越發(fā)沉重:教師會給他們布置海量的作業(yè),家長也會督促他們去參加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學生需要承擔來自教師和家長雙方的壓力,正常的休息時間也受到了極大地壓縮,更是無法花費更多的精力去進行課外閱讀。同時,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本身就是相對有限的,所以若是缺乏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有效的閱讀引導,他們是無法逐漸養(yǎng)成課外閱讀習慣的。近些年來,科技的發(fā)展讓小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他們更希望把閑暇時間花費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沉迷在手機的世界里,認為網(wǎng)絡比看書更有意思,所以也很少把時間花費在有價值的課外閱讀上。
二、分析導致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的具體原因
(一)引導不足
在應試教育的限制下,很多家長和教師都認為學生沒有時間去展開課外閱讀,這一認識和做法并不是完全正確的。家長盲目看重學生的筆試成績,并沒有考慮到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方向,不關心子女究竟喜歡什么,想要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他們身上。由此一來,學生為了得到更好的分數(shù),就必然會陷入到題海戰(zhàn)術中,他們自主閱讀的意愿也被大大限制。同時,在課堂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充分理解教育教學理論及新教材編排意圖,大多數(shù)仍是以理論講解作為自身的核心方法,沒有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即便是學生接觸了閱讀的材料,教師也只是對每一篇閱讀材料都進行十分仔細地分析,浪費了許多寶貴的課堂時間,也浪費了教師和學生的寶貴精力,而學生在閱讀時卻仍常常處于迷茫的狀態(tài)中。
(二)缺乏良好的榜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大多都集中在模仿這一層面上,所以十分依賴家長和教師。這也就意味著,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需要接觸到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需要獲得家庭和學校的支持,只有這樣才可以從優(yōu)秀的案例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真正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價值和重要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都過于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很少真正帶領他們去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所以也無法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導致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的條件,學生也就此認為課外閱讀是可有可無的。
三、分析“快樂讀書吧”給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帶來的促進作用
“快樂讀書吧”是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一大特色內容,把課外閱讀引入課堂教學,成為語文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打開閱讀的視野,并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到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從而提升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
首先,“快樂讀書吧”能夠營造更為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學氛圍作為外界的環(huán)境因素,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小學語文教材中設置“快樂讀書吧”這一板塊,能夠把讀書活動與閱讀情境充分結合到一起,讓學生置身于各種各樣的閱讀場景中,感受到課外閱讀的價值與魅力,可以是書店,可以是讀書館,也可以是家中,以上閱讀場景都可以讓學生獲得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禮。
其次,“快樂讀書吧”的設置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閱讀資料的選擇本身就能夠影響學生人生觀的養(yǎng)成,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內在驅動力。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選擇了大量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閱讀資料,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靈活選擇。
最后,“快樂讀書吧”的設計能夠讓學生掌握更為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十分重視學生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的鍛煉,教師也可以因此受到更大的啟發(fā)和鼓舞,給學生帶來更具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分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措施
(一)營造溫馨民主的氛圍
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環(huán)境內,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接受思想的洗禮,激發(fā)出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好感。教師可以細心觀察學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發(fā)現(xiàn)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領域,并針對不同學生的訴求在班級中組建微型圖書館,積極發(fā)動其他教師或者學生家長為班級捐贈讀本,學生也可以把自己在家中接觸的書籍帶到班級內,或者從圖書館中借閱,這些閱讀活動都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視野。
(二)傳授閱讀技巧與方法
課堂本身就是學生汲取知識和經驗的主陣地,教師在展開課外閱讀的時候,必須始終立足于課堂,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讓學生掌握更為多元化的閱讀方法,把課內與課外充分結合到一起,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能夠更為精準地篩選關鍵信息,獲得豐富的人生感悟。例如,在學習《牛郎織女》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批注方法,在課堂上仔細閱讀文本,標出重點內容,并總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由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與課文同類型的文本《白蛇傳》,督促他們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運用,把課堂上掌握的批注技巧應用到同類型的課外閱讀中。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文本的閱讀采取與之相對應的閱讀策略,所以教師應當認真分析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特點,有機地穿插課外閱讀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實現(xiàn)技法的靈活分配。例如,在學習課本上的神話《山海經》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課外的神話閱讀,鞏固分析閱讀文本的方法,展開合理的想象。也可以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如讓學生參與到劇本的編寫與表演中,進一步凸顯出課堂閱讀的效益。
(三)展開多元評價
當學生嘗試性地接觸課外閱讀時,教師需要針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階段性的判斷和評估,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熱情變得更加持久。具體來講,教師要把評價的內容分為不同的維度:首先,是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這兩者是互為因果的關系,課外閱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吸收。所以,教師應當先把視野集中在過程性的觀察上,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閱讀這些重要的書面材料,然后再依照階段性的主題,針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展開跟進和追蹤。其次,是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定量評價是語文的底線,而定性評價更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綜合水準。例如,教師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并根據(jù)學生閱讀的熱情程度以及認真程度,評出閱讀之星,授予學生榮譽稱號,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持續(xù)性推動“快樂讀書吧”引導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發(fā)展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提高學生文本理解能力和信息提煉能力的應有之策,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的有效措施。本文從氛圍的塑造、方法的指導、評價的延伸與拓展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充分結合小學語文的基本知識點,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參考依據(jù)。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專項課題“基于‘快樂讀書吧的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FJJKXB20-117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