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彬 許立秋
在深圳市福田區(qū)的中心區(qū),有這樣一所學校:據(jù)一次無記名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該校教師對學校辦學理念的認同度達100%,學生家長對教師的滿意度達99%,得到來自家長、學生、教師的高度贊譽。這所學校,就是深圳市福田區(qū)城中村品牌學校聯(lián)盟的典型代表——福南小學。
自1991年建校到2021年,福南小學迎來了她的而立之年。30年間,福南人經(jīng)歷了起步的篳路藍縷,前進的風雨兼程,發(fā)展的高瞻遠矚。學校以“自主教育”為核心,以高質量的辦學水平向社會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對于福南小學來說,“自主教育”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白灾鹘逃痹诟D仙l(fā)芽,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這正與福南人30年的奮斗史息息相關。
甘于奮斗,特色突圍——“五年三個臺階”
1991年,在深圳市福田區(qū)教育局的支持下,福南小學建校。說起對福南的第一印象,不少老教師都說:“我第一次來到這里,還以為是間廠房。”建校初期,福南小學一個年級僅有一個班,教室簡樸,操場上滿是泥濘沙土。學校擴建時還借用外校的幾間教室上課,老師們共用一間會議室作為辦公室……
然而,當時的福南老師們并沒有放棄對教育的追求。1994年,賴梅蘭校長到任。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賴梅蘭提出要努力創(chuàng)出特色,利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形成“體育優(yōu)先”的特色,并達到區(qū)一級學校的標準,之后又提出“五年三個臺階”的口號,即五年內通過區(qū)一級、市一級以及省一級學校的評估。這個目標對于任何一所新學校來說都不容易實現(xiàn),但是福南小學做到了,這與賴校長的深謀遠慮有關,更與全校老師的齊心協(xié)力有關。福南人是不怕條件艱苦的,是甘于奮斗、樂于奉獻的。這種精神,讓當時的福南小學獲得了斐然的成績:自1994年以來,學校在全區(qū)運動會上取得三連冠,成為福田區(qū)體育強校;1996年后福南小學一直是市、區(qū)田徑業(yè)余訓練基地;學校先后被評為福田區(qū)先進黨支部、市文明學校、廣東省先進集體等,更在建校八年后的1999年順利通過了省一級學校評估。
時至今日,福南小學仍是福田區(qū)田徑、籃球的訓練基地。福南小學特色辦學的思路給了后來人一個啟示:在抓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努力創(chuàng)出特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展學生特長,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將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的有效途徑。沒有當初以體育特色辦學的思想指導,福南小學就不可能有如今體育教育的建樹;沒有福南人在“創(chuàng)業(yè)”艱難時拼搏出來的“福南精神”,便不會有福南小學后來在課堂改革中的杰出表現(xiàn);沒有課堂改革勇于嘗試,積極探索的基礎,就沒有福南人追求精致的自主教育的底氣與實力。
敢為人先,換道超車——“讓學生上講臺”
2009年,面對生源從以海關、口岸工作人員子女和公職人員子女為主,轉變?yōu)橐匀A強北電子市場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福南小學的教育人敏銳地意識到,對這些“放養(yǎng)孩子”,激發(fā)其內在主動精神成為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時任福南小學校長的陳華順表態(tài),我們需要教學模式的轉型,需要轉變教育思維方式。破除課堂教學的舊觀念、舊習慣、舊方法,重新認識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建立新理念、新模式、新框架,在深層次上推進教育改革,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福南小學決定——讓學生上講臺。
2009年至2013年,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講課的,不只有老師,還有一個個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學生們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提出自己的思考,帶領其他同學一起學習,這就是福南小學的“新課堂”改革——立足于“人”的發(fā)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愿、自發(fā)地學習,讓學生自信、自由地展示,以此取代填鴨式教育。福南小學的課堂變革立足于課堂上“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變革以“自主、高效、扎實、靈活”為價值取向,瞄準課堂教學,花四年的時間提煉出了“一線三點”的課堂教學“福南模式”,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實踐之外,福南小學還善于總結經(jīng)驗。2012年,福南小學出版了第一本自主教育實踐著作——《新方式·新課堂》,從多個角度全面回顧和總結了福南小學自主課堂實踐的歷程和經(jīng)驗,為后續(xù)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和發(fā)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2009年至2013年的課堂變革是福南人敢為人先的奮進期,學校也取得亮眼的成績:學校先后被評為“福田區(qū)教育教研先進單位”“全國百強特色學校”“全國語文教改示范?!薄W校在課改方面的成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福南小學確立了自主教育戰(zhàn)略目標,完成了“教與學方式轉變”的第一階段改革,形成了“新方式·新課堂”常態(tài)課,福南人謂之為“自主教育的1.0時代”。
勇立潮頭,鑄就品牌——“做孩子幸福成長的指南針”
2014年,福南小學進行了原址重建,硬件條件獲得了極大改善。但10660平方米的校園,要容納2459名學生,學生密度大,教學空間相當有限;在校學生中非深戶的學生占75%以上,生源構成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基于此,2013年到任的校長邱坤彬和學校領導班子思考自主教育下一步的發(fā)展。2015年是學校第二次騰飛的開端,從“新方式·新課堂”走向“自主課堂”的課堂改革。這一階段,不僅重構了課程內容,重構了教學流程和學生學情,還將2.0版本的自主課堂的價值取向確定為:文化、多元、個性。福南小學把目光瞄向了校本課程的建構、個性差異的研究,以學習共同體和教研共同體的建立為抓手,注重社區(qū)、家長與學校的合力,以引導學生走上自我發(fā)展之路為終極目標,打造學生、教師、家長共同成長的生命成長共同體。以自主課堂為龍頭,建設一所以“自主”文化為底色的品牌學校。
自主教育就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其內心強大,做事自覺,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校開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做精致的自主教育”的課程改革,著手打造“指南針課程”體系,同時成功申請2016年深圳市市級重點課題——《小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實踐研究——以福南小學課程譜系創(chuàng)建為例》,以課題研究推進課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