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雪 張鑫 邢慧慧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教育”成為了備受人們關注的新興教育模式。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下,全國高校大規(guī)模進行線上教學,推動了新一輪的教育革命。線上教育的優(yōu)勢與弊端在何處、教育機構如何迎合教育改革、大規(guī)模的線上教育普及是否可行,都是教育改革將會面臨的問題。為回答上述問題,需要政府政策的不斷升級、互聯網教育機制不斷優(yōu)化、義務教育質量的不斷完善,以及公眾對于教育正確認識的不斷提高等。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教育改革
一、前言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在教育行業(yè)中,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的背景下,線上教學已成為全國高校的主要教學模式,這無疑推動了教育的進一步變革,將互聯網科技與教育行業(yè)緊密地聯系起來。
然而線上教育的大規(guī)模試水,使得本就存在于“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弊端浮出水面?;ヂ摼W教育資源的不合理配置、教育資本化等不僅與其初衷背道而馳,還給廣大學子、萬千家庭平添了重重枷鎖。這些都是“互聯網+教育”發(fā)展的阻礙,需要我們的重視和解決。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分析“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發(fā)展現狀,發(fā)掘互聯網教育存在的問題,為“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發(fā)展提供建議。
二、“互聯網+教育”發(fā)展的必然性
“互聯網+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使得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學習。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作用,同學們不必局限于本校的教學資源,可以在線學習其他高校老師的課程,獲得更廣泛的知識;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尋找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授課老師,提高學習效率。
“互聯網+教育”充分發(fā)揮了大數據的優(yōu)勢?;ヂ摼W平臺所現有的教育資源基本上已經覆蓋了如今的絕大多數學科,資源的豐富多樣逐漸滿足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求以及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時事、獲得新知識的愿望?;ヂ摼W與教育的交融,使得教育資源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進一步促進了教育體系的優(yōu)化?;ヂ摼W+教育通過大數據可以將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進行匯總分析,讓教師和學校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改進,補短板強弱項,提高教學質量。
“互聯網+教育”改善了傳統教育的很多弊端,優(yōu)化了教學體系。教師利用互聯網輔助教學,學生利用互聯網輔助學習,二者相輔相成,將教學簡單高效化。
三、“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現狀
我國互聯網教育自90年代以來開始緩慢起步,但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約束,互聯網教育發(fā)展受到限制;2000年,我國在線教育進入多媒體階段,在國家批準68所高校為全國遠程教育試點以及新東方網校正式線上運行的背景下,我國互聯網教育開始在緩慢發(fā)展中尋求創(chuàng)新;2013年后,我國互聯網教育在美國MOOC平臺的沖擊下,開始打通商業(yè)模式,數以千計的新興互聯網教育企業(yè)進入市場;2018年至今,我國互聯網教育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政策監(jiān)管趨于嚴格。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規(guī)模大幅增長。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guī)模創(chuàng)新高達4.23億,下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展開,學?;净謴土苏5慕虒W秩序,在線教育用戶出現回落,但較疫情之前仍增長了1.49億。
近年來,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guī)模增速放緩,但在疫情的席卷下,2020年成為教育行業(yè)的分水嶺,市場規(guī)模高達4003.8億元。
在疫情的影響下,大量資本涌入在線教育市場,同時我國在線教育大規(guī)模普及,在線用戶人數創(chuàng)歷史新高。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在線教育行業(yè)的弊端逐漸浮出水面。
四、“互聯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互聯網+教育的資源配置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方面,互聯網+教育的模式雖已大量開始普及,但大部分教育資源都集中于高等學歷在線教育,而中小學在線教育資源匱乏,對于用戶差異進行資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瑕疵。另一方面,我國互聯網教育受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不同受到限制。盡管互聯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一些區(qū)域由于經濟發(fā)展而導致的教育不公的情形,但硬件設施的局限、線上教育機構的盈利性都使得互聯網教育在貧困區(qū)域發(fā)展受到限制。
(二)“互聯網+教育”盈利模式存在的問題
以互聯網為奠基做教育事業(yè)的平臺大多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從目前情勢所來看,互聯網教育雖發(fā)展快速,與其相匹配的盈利模式卻尚未成熟。市面上可見的互聯網教育盈利主要依靠向學生提供在線講解課程盈利、提供學習軟件(如單詞軟件、題庫軟件)盈利,以及通過提供平臺,作為第三方平臺盈利。
以內容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互聯網教育機構提供的授課課程質量難以保障。目前,大多數互聯網教育機構對講師的授課水平、知識水平缺乏考察指標,這就導致了作為在線教學講師的門檻低,授課課程質量難以保障。
以技術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互聯網教育機構良莠不齊。這些教育機構的資源大多通過平臺的收集或用戶上傳,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錯誤的知識,用戶難以區(qū)分良莠,機構在這方面對教育資源的整理審核也缺乏嚴謹,導致用戶從平臺上獲得的知識無法得到質量保證。
以平臺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互聯網教育機構過度包裝。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被小部分培訓機構所壟斷,而用戶們又追逐名師的明星效應,導致擁有優(yōu)秀教育資源的教育機構花費重金聘請、宣傳講師,用戶們則需要花費越來越多的費用為聘請和宣傳買單。
五、對優(yōu)化“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建議
互聯網教育作為新興發(fā)展的教育模式,其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說反應了教育的問題。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強調持續(xù)規(guī)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框定了互聯網教育的未來發(fā)展軌道。由此為背景,本文對優(yōu)化互聯網教育模式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線上教育教師的考核制度,制定獎懲福利策略
一方面,可以通過線下增加對教師的培訓,規(guī)范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另一方面,平臺可通過制定評價體系對教師進行考核,通過線上的數據分析視頻資源的點擊量、播放量、學生的留言、課程評論、好評等對教師授課進行評價。對于反饋好的教師可以通過增加課時費、從福利方面等策略激勵教師對增加授課質量的積極性,同時對于反饋不好的教師應該予以懲罰并增加培訓。
(二)推進遠程教育發(fā)展
通過網絡直播,將真實的課堂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現在偏遠地區(qū)的課堂上。這種遠程教育形式除了最大化地利用了教育資源,讓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們也有機會享受優(yōu)秀的師資,還解決了一般互聯網教育在偏遠地區(qū)由于硬件設施匱乏而無法開展的難題。
(三)完善線下教育系統
互聯網教育平臺的收費亂象來源于過剩的市場需求,過剩的市場需求體現了現今學生家長對于學歷的重視程度之大,各式線上線下補習班應接不暇,學生學歷內卷嚴重。這種學歷內卷的現象,是家長和學校忽視因材施教的結果。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力天賦出發(fā),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才能使各行業(yè)繁榮發(fā)展,使得每一個學生人盡其才。
參考文獻:
[1] “互聯網+教育”不是簡單作加法[J].北京觀察,2021(08):60-61
[2]奚歡歡.互聯網在線教育企業(yè)盈利模式分析[J].商訊,2019(33):129+131
[3] 譽璟霏,楊雯菁,高詩意,王若男,劉麗君.互聯網教育資源的配置及優(yōu)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23):161-163.
[4] 曹培杰.未來學校的變革路徑——“互聯網+教育”的定位與持續(xù)發(fā)展[J].教育研究,2016,37(10):46-51.
項目:本文屬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互聯網+”模式下教育方式如何變革?--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線上教學機制的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10378288
作者簡介:武雪(2000-)女,漢族人,安徽淮南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