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建立一年級良好課堂秩序的策略:培養(yǎng)深厚的師生情感,為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打好基礎;注重課堂常規(guī)訓練,通過學口令、小組競賽等有趣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在課堂中應遵循的規(guī)矩;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調控課堂紀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一年級 課堂秩序 師生情感 課堂常規(guī)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9-0004-02
面對“不成方圓”的一年級孩子,怎樣快速轉變無紀律的課堂教學秩序,這是很多一年級教師在開學前要思考的。筆者經過調查發(fā)現,即使是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在與一年級學生初次打交道時,仍會感到力不從心,更不用說新上任的年輕教師了。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師生情感培養(yǎng)、課堂常規(guī)訓練、課堂教學策略這三個維度談談一年級良好課堂秩序的建立。
一、師生情感是基礎
教育的實質是情感的交流和愛的傳遞,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筆者在總結前人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發(fā)現許多專家都把師生關系置于首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紀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他們沉浸在認真聆聽、積極探討、不斷交流的氣氛里,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顧儒楓給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微笑面對傳愛意,二是夸獎鼓勵送真情。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再加兩點建議,一是事無大小需細致,二是師生之間常溝通。在筆者曾任教的一年級班級里,有一名女生被大家起哄,被說成“小偷”,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下課的時候,該生孤零零的,別的學生因為她是“小偷”而不愿意接觸她。就這樣,一個原本積極樂觀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上課不愛舉手了,集體活動也不參與了。為此,筆者召開班隊會,詢問其他學生說該生是小偷的原因。原來,是因為有幾名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鉛筆或橡皮擦不見了,而該生是回家吃午飯的,只有她有“作案時間”。對學生的分析,我提出了幾個疑問:“你知道自己的鉛筆或橡皮擦是什么時候丟的嗎?”“你看到她拿了嗎?”“你有‘證據嗎?”學生面面相覷,都答不上來。不一會兒,有一名學生舉手報告:“老師,我找到了我的橡皮擦,在桌子底下。”就這樣,學生丟的東西又找回來了,大多是掉在了地上,或是有的已經被值日生當成垃圾丟進了紙簍里。這次班隊會解開了該生的心結,從此,該生又和同學們成為了好朋友,課堂發(fā)言次數也變多了,還給筆者寫小紙條表達謝意。
從這件事可知,良好課堂秩序的建立須以良好的師生情感為基礎。教師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根據學生異常表現與學生積極溝通,這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也是“潤物細無聲”的德育過程。
二、常規(guī)訓練是關鍵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苯處熞肭袑嵦岣咭荒昙壵n堂教學效率,就要讓學生擺脫上幼兒園時的隨意性。課堂常規(guī)訓練是建立一年級良好課堂秩序的關鍵,在課堂常規(guī)訓練中,教師應把知識的傳授、學生習慣培養(yǎng)和學生意志鍛煉融為一體,讓他們在愉悅的課堂中學習,激發(fā)學生飽滿的學習激情。筆者采取如下方法進行課堂常規(guī)訓練。
一是常規(guī)口令學起來。開學伊始,筆者不著急教學生漢語拼音或教學生認讀漢字,而是先讓學生明確紀律要求。教師說“小嘴巴——”,學生就說“閉起來”;教師說“小眼睛——”,學生就說“看黑板”;教師說“小耳朵——”,學生就說“聽教師”。當然,一節(jié)課重復一遍是遠遠不夠的。一會兒這名學生坐著不耐煩了,一會兒那兩名學生又講話了,課堂慢慢會失去控制,這時教師就需要再強化,小口令繼續(xù)說起來。一說起口令,學生就會端端正正地坐好,跟著教師一唱一和起來??诹畹氖褂们闆r會隨著學生的課堂表現轉好而慢慢減少,等學生明確課堂紀律了,可以一節(jié)課只重復一兩次口令。
二是小組競爭比起來。一年級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理,無論開展什么內容的活動,只要以競賽的形式出現,就會激起他們極大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明確課堂常規(guī)要求。例如,上課前,教師在黑板的一個角落寫下4個小組的名稱,告訴學生這堂課來比賽,看看哪個小組最遵守課堂紀律。到下課的時候,學生會眼巴巴地看著“優(yōu)落誰家”,一個“優(yōu)”字會讓學生高興好半天。
當然,教師還可以采用男女生比賽、師生比賽等其他形式組織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為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打下牢固的基礎,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是保障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第一目標?!邦^正、身直、臂開、足安”,是孩子們不僅要會讀,還要認真做好的“規(guī)矩”。一年級學生自制力不強,教師要想改變無序的一年級課堂,不僅自己要做出改變,還要從“源頭”上有所革新。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必須經常注意調控課堂紀律,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是注意上課的節(jié)奏,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有些補充的內容,教師以故事的方式呈現,能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例如,在講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一年級學生對整體認讀的概念不能很好地把握,為什么y、w變成相應的整體認讀音節(jié)就是yi、wu呢?這時,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授課,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因此,一年級教師必須掌握講故事的技能,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是上課要有愛心和耐心。教師只有具備愛心和耐心,才能與學生打成一片,用心呵護學生。教師在教學設計里滲透愛心和耐心,在語速語調里包含愛心和耐心,在課堂提問里容納愛心和耐心,這樣課堂教學也會井然有序。
三是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一年級課堂中可以包含的東西有很多,比如一年級語文教師在講解聲母b、p、m、f這一章時,可以運用到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的6和9來識記b和p;可以運用美術課上畫的蘑菇,來聯(lián)想到m的字形;可以借助生活經驗,利用拐杖的形狀來識記f。教師結合其他課程來教學,給語文課堂增添了樂趣,這樣有趣的課堂教學更適合剛入學的學生。
四是扭一扭,動一動,讓課堂“活”起來。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易激動、易疲勞、易受外界刺激事物的影響,因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穩(wěn)定。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安安靜靜地坐上40分鐘是很難的。學生坐著累,教師講著也很累,怎么辦?這時教師可讓學生課中稍作休息,例如做拼音操:點點頭,彎彎腰,我們來做拼音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教師采取這樣的教法,既讓學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也讓學生學到了知識,“磨刀不誤砍柴工”。趙丹芳在其論文中指出,語文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中的突出問題。一年級學生會無視課堂紀律,一方面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是因為“玩心太重”。教師不如投其所好,讓學生樂在其中、玩在其中。
一年級是學生的學習起步階段,生動有趣的課堂組織形式是學生獲得學習愉悅感的助推器。教師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萌芽;教師轉動課堂常規(guī)的齒輪,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運用教學策略的法寶,讓學生樂在其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把無序變成有序,用有序推動效率,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是有差異的,但是德育的方向和內容卻是相似的,以德育為基礎,教育才會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康仲德.我讀《論語》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楊霞.活而不亂,“活”得精彩——淺談低年級語文課堂良好秩序的建立[J].文理導航,2012(10).
[3]顧儒楓.實施精細化管理,強化低年級語文課堂組織教學[J].管理論壇,2011(1).
[4]趙丹芳.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錢加玲,碩士研究生,二級教師,現就職于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研究方向為班級管理與語文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