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萍
摘? 要:課程故事追隨兒童興趣,支持兒童探究并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想法。課程故事可以還原幼兒學習過程,有助于教師助推幼兒的深度學習與探索,引領教師去觀察、關注、記錄幼兒的活動過程,呈現(xiàn)幼兒實踐、建構經驗的歷程。為此,我以課程故事“雨”為例,淺談如何挖掘利用生活資源引發(fā)幼兒深度學習。v
關鍵詞:生活資源;課程;課程故事;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6-0063-02
Pursuing Childrens Perspectives and Supporting Childrens Deep Learning
——take the Small Class Story ""rain" You Have Fun" As an Example
HUANG Suping? (Jinfeng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
【Abstract】Lesson stories follow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support children to explore and realize their own ideas. Curriculum stories can restore children's learning process,help teachers promote children's deep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guide teachers to observe,pay attention to,and record children's activity processes,and present children'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this end,I take the lesson story rain as an example to talk about how to tap and use life resources to trigger deep learning for children.
【Keywords】Life resources;Courses;Course stories;Deep learning
虞永平教授說:“課程在兒童的生活和行動里?!苯處煂τ谏钯Y源的挖掘和利用,是建構課程的關鍵。陶行知曾說:“大自然都是活教材,有價值的活教材,它也是孩子們探索的好素材。”如果教師能將生活資源與幼兒的興趣需要聯(lián)系起來,這樣隨之產生的活動就是靈活的,多元的?;顒觾热莸牟粩嘞到y(tǒng)化,就會深化兒童的學習,豐富兒童的經驗,促進兒童的發(fā)展。所以,資源、活動、經驗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
課程故事以故事形式來記錄,凸顯兒童本位,以解決孩子的問題為出發(fā)點,讓孩子在活動中釋放潛能。課程故事的推進,伴隨課程走向,只要課程腳踏實地進行,自然就會“生長”出精彩的課程故事。
本學期筆者開展了有關“雨”的微課程研究。下面筆者將結合課程故事來淺談如何挖掘利用生活資源引發(fā)幼兒深度學習。
1. 抓住興趣點,確定課程主題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fā),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適宜于兒童的多樣性活動?!包S梅時節(jié)家家雨”2020年6月蘇州的梅雨季節(jié)如期而至。連續(xù)下了一個星期的雨,孩子們隔著教室里的玻璃門看著遠處的操場自言自語道:“怎么老下雨啊,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出去玩啊”孩子們的話,立刻點醒了我。雨天,因為害怕幼兒身上會淋濕感冒,通常我們就在教室里面活動。雨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下雨是一種自然的降水現(xiàn)象。我們?yōu)槭裁床焕糜晏?,讓孩子們自己走進大自然去探索雨的奧秘呢。于是,圍繞著“雨天,可以怎么玩?”我們進行了年級組的教研對于主題進行了研討和梳理做到心中有規(guī)劃、有目標。
2. 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幼兒積極探索
如何開展我們的探索活動呢?以什么形式切入?虞永平教授曾說:“觀察是了解兒童的起點,了解兒童是課程的起點?!笔堑?,只有了解兒童才能預設“最近發(fā)展區(qū)”開展適宜的活動。下雨了,我們帶著孩子先來到外面感受雨??纯春⒆酉胱鲂┦裁?,說些什么,從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經驗水平。
孟**:“雨打在我臉上很涼快?!?/p>
湯**:“涼涼的,冷冷的?!?/p>
馬**:“小小的雨,真涼快,像風吹一樣涼快?!?/p>
石**:“小雨打在我臉上我感覺有點舒服?!?/p>
孩子們興奮地在操場上奔跑著,享受雨點拍打自己身上的感覺。一會兒摸摸自己的臉,一會兒又停下來伸出小手試圖接著雨。孩子是充滿好奇的,在玩的時候問題也隨之而來“老師,雨是從哪里來的?”“雨是白色的嗎?”“雨水可以做什么用?”……面對這些問題,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審視問題背后的價值后,鼓勵孩子自由探索。
(1)問題就是興趣
案例:接雨水
“老師,雨水是白色的嗎?”我沒有回答而是提議“不如我們自己接雨水看一看吧”。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探索,在接雨水的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小朋友想到用塑料杯,有的用奶粉罐,還有安全帽、一次性紙杯、水壺蓋、娃娃家的碗……有的站在屋檐下伸出手去接,有的直接走到雨中邊走邊接,有的發(fā)現(xiàn)欄桿下面有雨珠拿著接雨工具靜靜等它滴落。接雨的工具不同,方式也不同幼兒以不同的興趣、節(jié)奏從事著探索,使活動具有更強的自主性?!盀槭裁从晁念伾珪儊碜內??”可可:“因為水沒有顏色啊?!辈?*:“水是透明的,像玻璃一樣透明?!标?*:“透明就是它沒有顏色啊?!焙⒆觽兺ㄟ^觀察、比較、討論發(fā)現(xiàn)雨水不是白色,它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