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中利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成為改革的新方向。道德與法制這門課程是對初中生德育進行綜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法律意識、道德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有利于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的意義進行探究,進而提出具體的策略,希望對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制;興趣;培養(yǎng)
引言
我國是法治國家,實行依法治國,作為公民就要知法懂法,做到不犯法,初中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新一代的國家主人,就更要積極進行法制教育,因此加強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成為重中之重。不能讓這門課程的設置形同虛設,要讓這門課程設置的有意義,讓學生多多接觸和了解到我國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要遵守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一、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初中階段重要的課程,由于初中生閱歷尚淺,沒有經歷過社會上的人心險惡,所以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在遭受不法侵害時,往往不能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進行自我保護。同時對于道德與法制認識比較膚淺,對于一些法律專業(yè)術語和常識不能做到深刻的認識,因此教師有必要積極進行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加強對于學生的教導,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促使學生知法懂法,能夠合理應用法律這門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真正能夠將學到的道德與法制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樹立法治觀念,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制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對于這門課程的認識和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的策略
1.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現(xiàn)代教學模式多樣化,對于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模式,促進學生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師進行道德與法制的教學,通過豐富的畫面和音頻效果,提高初中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道德與法制課程的學習。例如,《守望精神家園》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教育視頻,展現(xiàn)愛國主義、勤勞、勇敢、熱愛和平、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結合教材進行優(yōu)化整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達到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的目的。
2.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實際科學制定道德與法制的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師要在道德與法制的教學過程中,根據道德與法制課程標準,讓學生基于道德與法制課程興趣認知進行體驗式學習,有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要在這個大目標下,共同學習,努力達到設定的目標。同時根據設定的大目標,可以再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教師和學生再一節(jié)一節(jié)課的達到這些小目標,完成教學改革的重任。學生通過一步步的進行小目標的學習,進而向大目標前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使學生在道德與法制課程的學習中收獲獲得感,提升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信心。這樣在目標分解的前提下,能夠有效提升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與品質,促進學生德育全面發(fā)展。
3.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以德樹人,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從根本上重視學生的道德與法制教學,才能有效開展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的教學,達到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改革的需要,設計合理的內容,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體驗式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共圓中國夢》一課教學中,偉大的中國夢是由一個個平凡的夢想組成的,教師可以采取在課上安排學生進行試講活動,談談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進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師要充分發(fā)揚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組織同學行開展探究活動,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課堂上進行體驗式的講課,使學生增加興趣的同時,感悟道德與法制,提高認知,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效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道德與法制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這對于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提高依法治國,促進公民知法懂法守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因此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他們的道德與法制綜合素養(yǎng),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從而有效培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吳珍.在道德與法制課堂上開出禮儀之花[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55-95.
[2]崔亞利.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方式探索[J].中國教師,2019(0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