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淵 盧春卉
摘要:在多元語境背景下的紀念性景觀設計中,突破傳統(tǒng)設計理念和方法已經(jīng)成為當代景觀設計人員的共識。紅色紀念性景觀與普通景觀設計不同,其更具故事的言說性,將文學中的敘事方法運用到其中,可以增強景觀的故事性,同時也可以為景觀設計賦予更深的文化認知和人文內涵。為此,本文基于敘事學理論,對紅色紀念性景觀的空間組織表達特征、作用和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敘事學理論;紅色紀念性景觀;空間組織;表達形式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6-0-02
0 引言
在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紅色旅游景點成為眾多國民旅游的首選之地,這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紅色紀念性景觀的發(fā)展。目前我國很多城市都基于自身的紅色歷史背景,興建起各式紅色紀念性景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青海原子城紀念園、香山革命紀念館等,這些紅色紀念性景觀不僅為城市添加了一抹亮色,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不過在諸多紅色紀念性景觀中,也存在一些重量不重質的設計,其缺乏主題思想和文化特色。事實上,紅色紀念性景觀本身就包含一種特定的主題,通過敘事手法,可以從全新的視角對紅色紀念性景觀進行解讀,挖掘其蘊含的深層次含義,為景觀賦予更高的文化價值。從這一方面來看,加強對敘事學在紅色紀念性景觀空間組織表達中的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的。
1 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的特點和表達方式
1.1 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的特點
紅色紀念館是典型的紅色紀念性景觀,是由紅色和紀念館兩大要素組成,這也使其除了擁有紀念館的本質特征以外,還有一層紅色的內涵。下文以紅色紀念館為例分析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的特點。與普通紀念館相比,紅色紀念館的景觀設計具有以下四個顯著特征。一是故事性。以紅色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紀念性景觀并非憑空設計出來的,其設計需要基于中國革命史。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過程中會通過特定的景觀設計手法,將在特定時期發(fā)生的革命事件重新向人們講述,所以其與普通景觀相比,更具故事性。二是主題性。紅色是紅色紀念性景觀區(qū)別于其他景觀的重要因素,同時紅色也為紅色紀念性景觀的設計賦予了特定的主題和特殊的意義。三是教育意義。紅色紀念館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在設計中也應體現(xiàn)這一點,將愛國主義融入其中,讓人們在參觀的同時,能學習和體會其中的精神文化內涵。四是地域性。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地域形成的紅色精神是不同的。因此,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必須基于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將當?shù)氐募t色主題和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紀念性景觀[1]。
1.2 紅色紀念性景觀的表達方式
由于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的特殊性,決定其景觀設計在表達方式上具有獨特性。而敘事手法是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比較常用的表達方式。敘事學實際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概念,其是一種將一個主題劃分為多個相互聯(lián)系的單元,借此來完成對文本內在構成機制的研究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景觀設計中應用敘事手法,實際就是將景觀作為文本,將其置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并通過對各種景觀要素的優(yōu)化組合,達到觀賞性與敘事性兼?zhèn)涞男Ч?/p>
另外,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與敘事學理論在某些方面存在較高的契合度。就以紅色紀念性景觀的結構設計而言,其景觀系統(tǒng)往往是由多個空間優(yōu)化組合而成,在這里空間就成為敘事語義中的重要載體。在敘事學理論中,主要研究的對象是文章結構,而事件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紅色紀念性景觀的特征而言,紀念性是其顯著特征,這種特征也是紅色紀念性景觀的靈魂所在;而敘事學并非單純利用某種載體進行簡單的故事陳述,其更為關注的是精神的傳達,就這一方面而言,這二者之間存在較高的契合度。
2 敘事語匯在紀念性景觀設計中的主要作用
2.1 展示和闡述
闡述是敘事語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事件進行陳述時,這一手法會被反復使用。敘事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發(fā)生過的事件或行為進行加工的一種方式,因而在文學作品中往往是敘事將各個事件串聯(lián)起來。紅色紀念館有著明顯的紀念性特征,在其景觀設計過程中會將重心放在紀念事件上,而在這一方面的景觀設計則通過合理使用闡述語匯,有助于對紀念性事件進行展示和闡述,促進體驗者的理解和交流。
2.2 象征和催化
象征語匯在敘事中是指敘事對象指向對應的領地,在景觀設計中,象征語匯的運用能夠有效增強景觀的意趣。但在敘事中的象征交流往往會發(fā)生在對具有同一原則事件的表述中,也就是說,象征語匯在敘事表達中絕非獨立存在的,其必須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基礎或背景下。在景觀設計中的象征語匯也同樣如此,雖然景觀的造型、顏色等能給人帶來直觀感受,但要想實現(xiàn)景觀意境的升華,則需要將景觀置于特定的文化語境中,以引發(fā)體驗者的聯(lián)想和回憶的投射,實現(xiàn)對敘事氛圍的催化[2]。
3 敘事學理論在紅色紀念性景觀空間組織表達中的應用
空間組織表達是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因而景觀設計往往是以對空間的劃分為開端。紅色紀念性景觀的紅色主題決定了在景觀設計過程中空間的性質和空間的序列方式。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空間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并通過對空間的優(yōu)化組合,達到與周邊環(huán)境保持和諧一致的效果。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運用敘事學理論,則可以保證空間組織表達的合理性。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實現(xiàn)對敘事學理論的合理運用。
3.1 敘事主題的確定
與普通景觀相比,紅色紀念性景觀的主題非常突出,并且其主題往往與當?shù)剡z存的紅色文化有著較大的關系。因此,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首先需要結合當?shù)氐募t色文化背景,明確敘事主題,這樣才能將紅色精神的內涵進行有效傳達。在敘事主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從傳統(tǒng)視角對當?shù)氐募t色革命歷史或偉人的功績進行陳述,也可以從全新的視角,以一種多元化的方式對紅色文化或精神進行解讀。例如,貴州中關村長征紀念館的設計視角就非常獨特,其將一位紅軍小戰(zhàn)士的一生作為景觀設計的主題,通過普通且微小的紅軍墓,觀者能從中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并且園路的設計也別出心裁,通過彎彎曲曲的園路,體現(xiàn)了長征道路的坎坷、艱難。另外,在紅軍墓的設計上,為了能夠凸顯每一位紅軍戰(zhàn)士的個體價值,設計者沒有把紀念碑做成高大巍峨的樣子,而是采取平等視角進行設計,讓體驗者在游園過程中,能深刻感受和體會每一位默默無聞的紅軍戰(zhàn)士為國家奉獻生命的高尚精神。
3.2 敘事結構編排理論下的景觀空間順序設計
以敘事學理論為指導的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的空間順序有著一定的敘事邏輯。通過敘事結構編排對空間順序進行調整,可以使景觀更具秩序性,同時也可以營造特殊的氛圍,推動敘事進程。這就要求相關設計人員按照敘事結構理論對景觀的空間順序進行安排。例如,設計人員可以按照參觀人員的空間體驗路徑實現(xiàn)對空間順序的合理安排,這樣可以使空間產(chǎn)生主次變化和節(jié)奏,建立起更具感染力的景觀場所。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常見的敘事手法主要為以下三種。
第一,順敘。這也是敘事文本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敘事手法,在景觀空間順序設計中順敘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按照某一事件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對空間進行合理編排。這類設計手法通常被用于有著清晰時間線的紅色景觀設計中,這樣可以保證空間組織的合理性和連貫性。例如,韶山毛澤東紀念園中紅色景觀的空間組織就是以毛澤東同志的革命生涯為時間線,并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時間節(jié)點進行景觀空間的編排,通過園路將這些景觀進行串聯(lián),讓體驗者在觀賞景觀的過程中,可以了解毛澤東同志一生中重要的革命經(jīng)歷[3]。
第二,倒敘。在敘事文本中這種敘事手法也常被用到,其具有引人入勝的效果。倒敘實則是一種逆時序,在文本表達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看到將事件的結局或突出片段放在文章開頭的情況,這樣可以凸顯主題,并達到引發(fā)讀者興趣的目的,然后再按照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慢慢展開敘事。實際上,倒敘的手法也常被運用到紀念性景觀設計中,用于強調主題。例如,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景觀設計中就使用了這種手法,其將烈士英勇就義的群雕設置在陵園的入口處,用于凸顯陵園的主題,同時也可以有效增強參觀者的體驗感。
第三,插敘。插敘顧名思義就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將一些與中心事件相關的事件或回憶穿插到其中,阻斷敘事的正常順序,用于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重要人物。這一敘事手法在紅色紀念性景觀的設計中也時有體現(xiàn),即將一個異質性的場景插入另一個場景。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合理使用插敘手法,可以使敘事主題變得更加清晰、明朗、生動。并且在場景的轉換過程中,也可以為參觀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3.3 敘事修辭策略在單體空間中的運用
在敘事文學作品中,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修辭手法,用于提升作品的表達效果。敘事學理論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不僅體現(xiàn)為基本敘事表達方法的運用,而且還可以通過運用一些特定的修辭手法,達到提升景觀表達效果的目的。
第一,隱喻。隱喻是敘事文學作品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其是指將一件讀者不熟悉的事物(本體)通過一些熟悉事物(喻體)進行表達,讓本體不再具備表達意義。在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中,設計人員往往會運用敘事修辭手法中的隱喻,用于體現(xiàn)景觀空間背后蘊藏的歷史、文化內涵。例如,美國越戰(zhàn)老兵紀念碑的選材是花崗巖石,并且園內道路也是彎彎曲曲的,用于隱喻美國參加越南戰(zhàn)爭是在歷史上走彎路[4]。
第二,對比。在敘事文學中,對比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辭手法。而在景觀設計中,對比也是一種非常傳統(tǒng)的空間修飾手法,將具有明顯差異的景觀放置在一起,通過對比的方式,凸顯事物的本質。例如,在青海原子城的景觀設計中,有一個3m寬的封閉鋼筒通道,當通過這個通道后,全園最高點“和平之丘”就會赫然出現(xiàn)在觀者眼前,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3.4 敘事語法轉換在空間組織中的應用
第一,敘事語法簡單來說就是敘事邏輯和敘事序列。法國敘事學家布雷蒙將敘事序列又具體分為基本序列和復合序列兩種。而在紀念性景觀設計中,這兩個敘事序列都得到了運用,具體表現(xiàn)為按照一定的流線組織空間轉換,使各個空間組織關系更加流暢,秩序感也更加強烈。
第二,基本序列在紀念性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景觀設計中的基本敘事序列是指由序景、起景、前景、主景、后景、結景順序構成的景觀空間布局,這是一種常見的紅色紀念性景觀空間組織順序。例如,香山革命紀念園中的景觀設計就運用了這一敘事手法,設計者將“趕考硯石”組景作為景觀敘事中的序景,將新中國的建立喻為“趕考”,作為整個敘事時間的起源。而后以毛澤東主席的詩歌《春江水》中的詩句作為敘事線索的開端,實現(xiàn)對這個空間的串聯(lián)。接著巧妙運用“南京解放”的雕塑群、水景作為主景,使參觀者明確“南京解放”這一主題。再接著以“人民民主專政”的石組雕塑作為后景,用于凸顯主題。最后,園區(qū)景觀是以“趕考”的新硯石作為結景的,這引發(fā)了參觀者的無限深思和想象。
第三,復合序列。與基本序列相比,復合序列更加繁雜,其是由嵌套式、圓圈式、并置式構成。在景觀敘事中,嵌套式運用得最為廣泛,其主要適用于擁有相同主題,且可以分層敘述的景觀設計中。圓圈式在景觀敘事中也常有體現(xiàn),其是一種首尾相連的結構,經(jīng)常被用于循環(huán)往復的敘事題材中;而并置式則是指多條線索,并且這些線索之間不存在因果或時間關系,因而其主要被用于具有共性主題、人物的景觀敘事中。
4 結語
敘事學理論的合理引入,對于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通過敘事這一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可以為紅色紀念性景觀的設計賦予更多的時代和人文價值,讓景觀由以往的單一呈現(xiàn)向具有人文特征和歷史價值的場景構建轉變。因此,相關人員應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和研究,并結合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的特征,合理使用敘事學設計手法,為紅色紀念性景觀設計賦予更豐富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李鵬波,孟磊.淺析敘事性理論在景觀空間塑造中的應用[J].建筑與文化,2015(3):151-152.
[2] 邱天怡,劉松茯.風景如“話”——關于當代西方景觀敘事學研究的幾點思考[J].建筑學報,2014(S1):98-102.
[3] 陸邵明.建筑敘事學的緣起[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25-31.
[4] 蘇楠.如何構建現(xiàn)代景觀空間[J].大眾文藝,2021(14):61-62.
作者簡介:盧淵(1974—),男,陜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盧春卉(1996—),女,河北唐山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鄉(xiāng)環(huán)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