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順
【摘要】文章闡述了基于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思想構建的小學體育“暢想課堂”模式。“暢想課堂”模式旨在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提高教學成效。筆者以前滾翻教學為例,具體闡述了這一模式在實踐中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 暢想課堂 三板塊 六環(huán)節(jié)
“暢想課堂”模式,是基于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根據(jù)學生學習動作技術的過程,通過設置“學”“練”“想”“議”“秀”“評”等六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動作學習與探索的主體。它改變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單純依靠知識灌輸與機械的技術練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大寫的“人”置于課堂學習的“正中央”,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覺學習習慣,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以前滾翻教學為例,闡述“暢想課堂”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有效運用。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指的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練?;诖?,作為體育教師,需要研究教材,結合學情,教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自主學練。
1.激發(fā)動力。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需要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因此需要在學習前,讓學生了解體育知識與動作技術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與探究的興趣。在進行前滾翻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用圖片、視頻講解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我國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為國爭光的精彩瞬間,或是讓學生了解前滾翻動作的功能,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2.指導學法。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前滾翻教學的不同課時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在第一課時中,技能目標一般為“使85%~90%的學生掌握前滾翻的正確技術動作”,學習重點是做到“低頭、含胸、團身緊”。其次,要指導學生理解動作要領與圖解步驟。不同水平段的學生,對動作要領與圖解步驟有著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師要基于學生的理解能力給予不同的指導。比如,低年段的學生尚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動作結構創(chuàng)編出兒歌口訣:“前滾翻,似皮球,低頭團身滾得圓。”幫助學生理解前滾翻的要領;在此基礎上,學生理解能力提升,創(chuàng)編的口訣可以變?yōu)椤耙坏哦稳皖^,團身滾動像皮球”,以此對動作細節(jié)提出更高要求;更進一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這時創(chuàng)編口訣就需要細摳動作細節(jié),提出精準要求,可以將口訣創(chuàng)編成:“兩腿蹬直成蹲撐,曲臂低頭向前滾,肩背臀部依著墊,背著墊屈小腿,上體膝部靠靠緊,兩手抱小腿,向前滾動成蹲立?!痹诮虒W動作要領時,也可以結合圖解來展示。根據(jù)不同的難度,可選擇不同的展示形式,如形象卡通圖解、簡筆畫、學生的動作示范照片等。
葉圣陶先生提出“不贊成講授,主張自求”,強調“自悟”與“自求”。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去完成。
1.對標自悟。通過自主學練后,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與運動基礎不同,學習效果也會存在差異。這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照動作標準進行自我反思。如有些學生翻不過去,原因可能是沒有低頭團身;有些學生滾翻不順暢,原因可能是團身不緊;有些學生翻歪了,原因可能是雙腳蹬地用力不均衡;有些學生滾翻后不能站立起來,原因可能是兩手沒有抱小腿。動作差異大,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照動作要領與圖解開展自我反思,查找原因,尋求對策。
2.同伴討論。同伴討論,即“議”的環(huán)節(jié),是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把疑問帶到課堂中來,與同伴一起交流探討,就可以在思維碰撞中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既對自身有利,更有益于他人。葉圣陶先生說“上課的活動,教學上的用語稱為討論”,可見相互討論是何等重要。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創(chuàng)設輕松的教學氛圍,分小組組織學生進行深入討論,暢所欲言,言之不盡。
學生是有生命力的個體,需要讓學生在技能展示中享受樂趣,在他評中享受他人的尊重與知識技能的生長感。
1.積極秀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動作結構,創(chuàng)編一些趣味性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展示動作技能。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小刺猬火場滅火”的游戲情景,將全班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6~8組。各組學生依次列隊,先做前滾翻通過“沼澤”,再快速跑30米通過“危險區(qū)”,最后將手中的“紙團”(當作水)覆蓋在“火”字上,用時最少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學生在這種趣味情景游戲中,學習前滾翻技術并加以運用,享受學習的快樂。當然,創(chuàng)編游戲也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學情而定,針對水平較低的學生,宜創(chuàng)編小動物扮演之類的游戲;針對水平較高的學生,宜創(chuàng)編具體情境類、對抗類的游戲。
2.評價相長。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在課堂結束前,組織學生分組對同伴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既可以相互借鑒,也有利于各自發(fā)現(xiàn)問題。在評價前,教師要給予明確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對照標準準確施評。如果對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就需要提前明確合作學習的要求與標準;如果對動作質量評價,就需要提前明確動作技術的質量標準;如果對健康知識評價,也需要課前明確健康知識評分標準。具體評價時,教師可以根據(jù)知識技能要點賦予一定的分值,組織學生進行量化評價。就前滾翻教學而言,動作技術的要點有“低頭”“含胸”“團身”“依次著墊”“及時推手”等,評價時可以設計成評價量表:低頭10分、含胸20分、團身30分、頭后部肩背臀依次著墊30分、及時推手20分,合計100分,供學生對照打分。學生有了明確的評價要點,仔細觀察同伴動作,評價時就能評到要點上了。當然,在評價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注意表達方式,先講同伴的優(yōu)點與值得學習之處,再適當指出動作的不足與改進方法,語氣要委婉。
總之,“暢想課堂”中的各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圈,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體驗、辨析、修正,才能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孟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