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魯門
摘要:三年級是從低到高的過渡年級。這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初始階段,也是學生學習從句子寫作到段落寫作的重要時期。 美篇軟件可以鼓勵三年級學生作文寫作,這主要體現(xiàn)在:美篇閱讀可以改變學生的寫作心態(tài);利用美篇幫助學生編寫寫作材料;美篇密切參與課堂寫作教學,以實現(xiàn)個人寫作;使用美篇介紹更多的閱讀對象以獲得各種評分。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篇;寫作心態(tài);物質(zhì)積累;各種評估
三年級是學習作文的主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記錄生活的習慣,并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信心,這有利于學生將來學習語文。但是,這個階段也是學生必須學習從單詞寫作到段落寫作的過渡時期。寫作困難顯著增加,這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困難。 《語文必修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積極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來豐富寫作風格,提高寫作興趣,并增加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示范,交流和交換的機會?!霸趯嵺`中,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教學作文,作者發(fā)現(xiàn)美篇軟件對學生在寫作三年級作文的早期階段的寫作學習頗有影響。
一、學生的常見問題
三年級是從小學較低到較高水平的過渡班。三年級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四個主要問題:缺乏材料,對寫作缺乏興趣,缺乏語言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這是因為學生剛剛進入三年級,很難適應急劇增加的寫作困難,并且學生沒有養(yǎng)成密切關注生活并及時記錄生活的習慣,從而對學習失去了寫作興趣和信心。在作文教學伊始,可以嘗試將在線教學軟件與美篇相結合,解決三年級學生常見的寫作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實際應用策略
1.閱讀《美篇》以改變學生的寫作心態(tài)。著名的中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寫東西取決于知識和經(jīng)驗,可以寫什么知識和經(jīng)驗,沒有表達知識的能力,任何人也不會寫好文章?!笨梢钥闯觯粘I钪械目陀^事物反映在大腦中并喚起思想,感覺或觀點。人們寫下這些想法成為文章。將“美篇”軟件集成到作文教學中,使學生可以從閱讀“美篇”開始,并改變他們對撰寫作文困難的內(nèi)在理解。通過閱讀圖片,閱讀散文并參與評論,學生會產(chǎn)生興趣和創(chuàng)造沖動,從而消除了對寫作的恐懼并改變了他們的寫作心態(tài)。在三年級開始時,和學生們一起分享他們的假期生活,并及時提供了學生在假期中寫的“美篇”的樣本文章“參觀茶園”。學生讀:今天下午我們一起去了茶園。茶園后面的石頭上長著一棵無花果樹。你看見無花果樹了嗎?樹上有無花果,不幸的是它們還沒有成熟。我來到茶園一條骯臟的路上。低矮的房屋,像秘密基地一樣,是非常神秘的。當我進入屋子時,我首先看到一個用來烘干茶的烘干機。烘干機旁邊有一臺奇怪的機器。這是什么機器?爸爸說這臺機器可以把茶葉扭成條狀。哦,原來是茶模。綠色框類似于茶葉烘焙機。它可以干燥新鮮的茶葉。屋子后面有一個木制架子,上面放著許多用來擦干茶的竹布“盤子”。想象一下,茶樹的葉子被切成薄片,曬干,最終變成我們喝的茶。這個過程有多有趣!這是一個茶園。因為經(jīng)常有云霧,而且空氣新鮮,所以生產(chǎn)的茶是高山云茶,特別香。古老的風景,綠茶園和鮮茶給人一種回到遠古時代的感覺。“美篇”的組成結合了獨特的風景畫,茶的制作工藝和背景音樂。一種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匹配的創(chuàng)新閱讀模式,結合了圖片和文字,使學生更加感興趣。教師告訴學生,它是由同齡人創(chuàng)造的,并演示了一種寫作文章的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2.利用美篇幫助學生收集寫作材料?!墩Z文必修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寫作培訓應包括對材料,思想,概念,準備,處理等的掌握。指導學生學習寫作。”可以看出,“收集材料”是教授作文的第一步。生命物質(zhì)是“生命之水”的寫法。只有充分積累材料,學生才能寫東西,這也是學習寫作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教學中,作者嘗試借助《美篇》幫助學生編寫寫作材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學中,作者通常以這種方式使用“美篇”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材料。
3.使課堂成為生動實用的模擬教學
三年級是寫作的初期。它應在將前面的學習和下一個學習階段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第二學期的規(guī)定,學生應能夠“密切觀察環(huán)境,樂于用書面表達自己,并增強對學習的自信心”作文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開展模擬教學。模仿可以減輕學生的寫作困難,因此他們可以從閱讀過渡到寫作,充分利用語文文本媒體來幫助他們成功地消除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差距。語文文本以豐富多彩的語言,豐富的人文精神,持續(xù)的情感和深厚的哲理養(yǎng)育了孩子們的心靈。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和學習意義的最佳方法。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帶領孩子們閱讀文字,進行理解,猜測,體驗,與文字交流,并與教師交流。課堂上氣氛活潑,注重學生的需求與發(fā)展,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擴大創(chuàng)造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兒童詩《讀?!分?,我要求學生談論它,你喜歡這首詩嗎?如何看待這首詩的文字?有人說:“我特別喜歡這首詩,我認為這首詩的語言很美?!庇腥苏f:“我認為這首詩充滿幻想?!庇腥苏f:“我想模仿一首詩,以同一種語言形式寫詩?!币虼?,我立即要求學生以“閱讀”形式寫詩。根據(jù)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們模仿了文本格式,并利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許多不錯的句子。一位題為“讀山”的學生寫道:山很高,而且高度使我感到神秘。如果山頂上有文字,讓白云讀和寫。山很綠很綠。綠色使我震驚。如果山底間有文字,請讓小鳥讀寫。一些學生說:“天空是藍色和白色,藍色像剛染過的絲綢和緞子。如果白云載著文字,讓飛機來讀寫。”那句優(yōu)美而熱情的句子表明了孩子們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有許多可以用這種方式模仿的文本。例如,文本“我家門前的大海”也是學生模仿的好素材。學生在閱讀時學習語言,積累思想中的內(nèi)容,積累知識,通過閱讀了解更多,找到寫作方法,并發(fā)展思想。長久累積,自然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總之,教師使用“美篇”來幫助學生觀察生活,收集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在寫作初期面臨的問題的材料,幫助學生開始作文,并架起生活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實踐表明,“美篇”可以給學生帶來所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機會,并讓他們享受寫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吳忠豪 .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04.
[2]崔巒 . 小學語文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吳立崗 .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4.
[4] 王崧舟 . 經(jīng)典課堂與創(chuàng)新設計,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奈曼旗固日班花蘇木中心小學 08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