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盧亞梅 張 馳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清遠市人民醫(yī)院眼科 清遠 511500)
弱視是兒童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其可根據(jù)病因的不同分為斜視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先天性弱視及屈光不正性弱視等幾大類,其中屈光參差性弱視和屈光不正性弱視都屬于屈光性弱視,弱視若不及時干預治療,對患兒有非常大的危害,甚至可能導致患兒的眼睛出現(xiàn)終身殘疾的現(xiàn)象[1]。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干預模式為屈光矯正聯(lián)合遮蓋療法,其主要通過佩戴矯正器并遮蓋健眼,刺激患眼達到治療的目的,但因患兒臨床依從性差,導致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視功能訓練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干預模式,其包含較為完整的訓練系統(tǒng)及視功能診斷功能,其對弱視的干預治療仍是學者和醫(yī)師關(guān)注的熱點。本研究旨在探討視功能訓練對屈光性弱視患兒視力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經(jīng)患者及家屬同意將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診的132例屈光性弱視患兒分組,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6例。對照組男32例,女34例;年齡4~8歲,平均年齡(5.79±0.38)歲;視力0.4~0.6,平均視力(0.60±0.04);弱視程度:輕度弱視28例,中度弱22視例,重度弱視16例;弱視分類:屈光參差性弱視33例,屈光不正性弱視33例;單眼33例,雙眼33例。試驗組男33例,女33例;年齡6~12歲,平均年齡(6.32±0.43)歲;視力0.4~0.7,平均視力(0.62±0.06);弱視程度:輕度弱視26例,中度弱24視例,重度弱視16例;弱視分類:屈光參差性弱視32例,屈光不正性弱視34例;單眼32例,雙眼34例。上述資料兩組患者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弱視診治指南》中[3]診斷標準者;(2)入組前未接受其他干預者;(3)未合并眼部器質(zhì)性疾病者。
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分裂癥,無法配合者;(2)言語障礙,不可溝通者;(3)眼部先天性發(fā)育不正常者。
對照組采用屈光矯正聯(lián)合遮蓋療法干預:(1)屈光矯正:根據(jù)患兒驗光實際情況進行試鏡度數(shù)的制定,但要求散光度數(shù)不能改變,并將球鏡度數(shù)降低1/3~3/5后完成配鏡;(2)遮蓋療法:在進行測試之前,使用視力表檢查患兒的雙眼視力度數(shù),若發(fā)現(xiàn)患兒單眼弱視或雙視力相差3行及以上者,遮蓋治療時間為2h/d,每周治療6d,而雙眼視力相差兩行及以下者,遮蓋治療時間為2 h/d,每周治療4d。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視功能訓練干預:(1)精細目力訓練:對患兒進行包括穿針引線、精細找不同圖片和平板練習等,30min/d;(2)眼部按壓:在患兒閉上眼睛以后,摩擦手掌生熱,并輕輕按壓患兒眼對應部位,持續(xù)10s,10次/d;(3)光刺激訓練:囑咐患兒家屬每天帶患兒進行不短于2h的戶外訓練,可以陪同患兒進行踢足球、打籃球及打羽毛球等活動,如果天氣陰暗,家長也應該陪同患兒進行散步,30min左右即可;(4)視覺融合訓練:距離患兒大于45cm處擺放兩只鋼筆,叮囑患兒直視鋼筆3min后將目光投射于更遠的物體,在此過程中,若出現(xiàn)2支鋼筆清晰度不同,則應該對患兒的訓練強度進行增加,并遮住清晰度較高的優(yōu)勢眼,對患眼進行重點訓練,5次/d;(5)快速眨眼訓練:指導患兒進行快速的眨眼動作,每20s內(nèi)眨眼次數(shù)控制在3次左右,在進行頭部及眼睛擺動時,患兒應盯著視力表或者書本中的文字,5min/次,每天大約訓練4次左右即可?;純杭覍傩柽M行相應的培訓,并進行嚴格的考核后方可陪同患兒參加全程的訓練,采用醫(yī)院和家庭結(jié)合的訓練模式,可提高患兒的訓練質(zhì)量及訓練的積極性。兩組均連續(xù)干預6個月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效果、干預前后雙眼融象功能及視力水平。
(1)干預效果:視力水平正常,且半年不減退者記為痊愈;視力水平顯著提高且在5.0以上者為顯效;視力水平在5.0以下,但提高2行及以上者記為進步;視力水平未達上述標準,或者退步者記為無效。
(2)雙眼融象功能:分別在40cm及6m處為患兒行Worth4點測試,若患兒看到4個點為有正常雙眼視則記錄為雙眼融象功能正常,若有1處及以上異常,則記錄為雙眼融象功能異常。
(3)視力水平:在干預前后患兒進行標準視力表檢測,并記錄患兒相應的視力水平。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75.76%(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干預效果比較[n(%)]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兩組患者融象正常率均升高,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雙眼融象功能比較[n(%)]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視力水平經(jīng)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視力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視力水平比較[n(%)]
隨著我國的科技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孩子早早就接觸到電子產(chǎn)品,這給孩子的眼睛帶來一定的負擔,其中弱視患兒逐年增加,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見的多發(fā)病。弱視患兒的眼睛往往沒有器質(zhì)性損害,因功能因素導致患兒的視力水平低于0.9,且矯正視力也未達到正常水平的現(xiàn)象[4]。以往常用的屈光矯正聯(lián)合遮蓋療法干預模式,其雖具有一定的干預效果,但并不能改變患兒的雙眼融象功能,導致出現(xiàn)臨床接受度低的現(xiàn)象。因此,尋找積極有效的干預模式,提高患兒的視力水平是目前臨床上待解決的問題[5]。
視功能訓練是一種內(nèi)容全面且較為有效的訓練模式,其主要由精細目力訓練、眼部按壓、光刺激訓練、視覺融合及快速眨眼訓練等5項組成。其中精細目力訓練可以通過對患兒進行穿針引線等精細化操作,提高患兒的視力水平;眼部按壓可以通過對患眼進行按摩,促進眼部肌肉放松,調(diào)節(jié)眼疲勞,同時還具有促進眼周圍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光刺激訓練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戶外訓練活動,達到患兒感光系統(tǒng)功能訓練;視覺融合通過不同距離的直視訓練患兒的融合功能;快速眨眼訓練可以鍛煉眼部的肌肉,更好的提升患兒的專注力。同時家屬參加嚴格的培訓考核后,在患兒訓練過程全程陪同,可以提高患兒的治療的依從性和培訓質(zhì)量[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75.76%,與常青等[7]的研究中指出,視功能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兒童屈光性弱視的治療效果相同。分析原因是視功能訓練督促家長全程陪同且參與訓練,有效的提高患兒的依從性,進而提高了治療效果。弱視患兒存在單獨視標遠大于雙眼并列視標的能力,即患兒的融象功能存在異常。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患者融象正常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視功能訓練進行專項的視覺融合訓練,通過讓患兒直視不同距離的物體,達到改善雙眼融象功能的目的,提示視功能訓練可提高屈光性弱視患兒的干預效果,改善雙眼融象功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視力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視功能訓練可提高屈光性弱視患兒的視力水平。肖暉等[8]的研究中指出,注視訓練結(jié)合屈光矯正看提升弱視患兒的視力水平,與本研究結(jié)果較為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視功能訓練可通過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放松眼周圍的肌肉,并通過家屬陪同參與訓練,提高患兒的鍛煉配合度,進而達到提高視力水平的作用。
綜上所述,視功能訓練可提高屈光性弱視患兒的干預效果,改善雙眼融象功能,提升視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