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鳴
摘要:民族民間音樂承載我國人民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傳承我國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是對幼兒進行民族教育的優(yōu)秀素材。民族民間音樂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元素,簡單深刻的內容有益于幼兒身心發(fā)展,有利于豐富幼兒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啟迪幼兒想象力和理解力。本文通過分析民族民間音樂對幼兒教育價值和教育現(xiàn)狀,提出了四點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旨在提高幼兒音樂課程趣味性,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音樂教育;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應用;幼兒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3-167
隨著社會精神水平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國對幼兒教育開始改革,提倡豐富幼兒教育內容,加強對幼兒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文化傳遞民族精神,傳播和繼承傳統(tǒng)文化應從幼兒抓起。民族民間音樂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元素,簡單深刻的內容有益于幼兒身心發(fā)展,有利于豐富幼兒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啟迪幼兒想象力和理解力。為了充實幼兒園音樂教育,培養(yǎng)幼兒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藝術能力,要將民族民間音樂教育資源充分應用到幼兒教育中。
1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價值
民族民間音樂承載我國人民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傳承我國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是對幼兒進行民族教育的優(yōu)秀素材。幼兒心智尚在發(fā)展階段,容易接受新文化,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民族民間音樂教育中,幼兒可以感受我國民族性生活習俗,了解我國不同民族間文化異同,模仿優(yōu)秀民族音樂,加深了幼兒對音樂的認識,提升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幫助幼兒繼承和傳播民族文化。民族民間音樂多是來源于百姓生活,其旋律來自于“號子”、“小調”等,體現(xiàn)了我國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習慣,演奏朗朗上口,便于幼兒模仿,適用于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
2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缺少專業(yè)培訓
幼兒教師缺乏民族民間音樂專業(yè)培訓,導致教師會選擇教學內容受限,盲目性選擇教學素材會喪失幼兒音樂教學的民族性。中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包括山歌、牧羊歌、方言歌謠等等,但是教師在選擇課程時主要考慮幼兒園教學要求,忽視幼兒實際需求。專業(yè)的民間音樂培訓可以幫助教師提高鑒賞能力,有利于教師針對性選擇民族音樂教學資源。
2.2組織形式單一
幼兒教師對音樂教育認知少,缺乏教育經(jīng)驗,造成幼兒園音樂教育組織形式單一的局面。幼兒園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形式多為集體教學,集體教學幼兒氣氛活躍,便于教師統(tǒng)籌音樂課程。但集體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體性,形成以教師為主導的課程氛圍。幼兒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各有不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親身感受音樂、模仿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幼兒間差異,進行層次教學,這種教學形式以幼兒為主體,有利于幼兒體會音樂。
2.3音樂素材不足
幼兒園使用的音樂教材是教育部門指定教材,沒有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材,可以供教師參考的教學素材不足。而專業(yè)的民族民間音樂教材對幼兒來說難度大,不適用于幼兒園音樂教育。幼兒園硬件設施達不到要求,缺少民族民間音樂器材。民族民間音樂韻律強多為打擊樂,樂器是不可或缺的。幼兒園的樂器種類也限制了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開展。
2.4教師能力不足
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地域的獨特曲調,如陜西民歌豪放不羈、青海民歌音域寬廣、西藏民歌感染力強等。民族音樂曲調繁多,民族民間音樂幼兒教師對民族民間音樂認識不充分,缺乏知識儲備。民族民間音樂歌詞反應百姓生活方式,多使用語氣詞和疊詞,教師自身認為上民間音樂課程麻煩,自身能力不足造成課程組織困難,
3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3.1深入挖掘優(yōu)秀的音樂資源
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是在社會生活中學習的,因此幼兒教學過程應當生活化,幼兒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的選擇應當貼合幼兒生活實際,將挑選有趣性和生活化的民間音樂資源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導向。在挖掘優(yōu)秀的音樂資源時,教師可以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做好記錄,調動幼兒學習民間音樂的積極性。民族音樂的選擇也應該關注其教育價值。在選擇民間音樂資源時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作品,啟迪幼兒真善美。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幼兒特色的民間音樂月亮歌、唱云雀、盼天晴、跳月歌等,跳月歌在民間傳唱度極高,從歌詞“月亮出來了,拉起手,圍成圈”中,幼兒可以感知民族音樂歡快的節(jié)奏,激發(fā)幼兒對音樂感知的積極性。
3.2培養(yǎng)教師民族音樂教學能力
民族音樂素材雖然資源豐富,但是教師沒有認識到應用價值,沒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就會和優(yōu)秀的民間資源失之交臂。教師應當積極參加民間音樂教學培訓,思考如何用生動豐富的教學內容講解民族音樂。教師應當注意選擇本地區(qū)的民間音樂資源,培養(yǎng)幼兒民族認同感。比如簡單質樸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歌詞簡單,曲調悠揚,抒發(fā)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小河淌水”作為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素材,教師應當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吸引幼兒興趣,在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教師和幼兒實現(xiàn)教學相長。
3.3豐富教學形式
在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游戲教學、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區(qū)域教學等教學形式豐富多樣。其中游戲教學是提高幼兒學習質量的最好方法,在幼兒音樂游戲教學中,實現(xiàn)了幼兒學習玩耍相得益彰的局面,真正讓幼兒釋放天性,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訓練幼兒音樂節(jié)奏感時,可以鼓勵幼兒通過拍手、跺腳的方式感知音樂桀紂,簡單的游戲互動符合幼兒好動的特性,也增加了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在民族音樂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幼兒和教材內容特點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民族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幼兒鑒賞能力。
3.4完善教學素材
幼兒園應提高對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重視,幼兒教師積極完善和籌備教學素材。在課程開展前準備教學樂器、民族性服飾和環(huán)境裝飾等。在教學新疆民歌“哈密瓜熟了”時,教師可以準備具有新疆特色的服裝,布置新疆特色的教室環(huán)境,營造課堂氛圍。
結束語
民族民間音樂屬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富含民風民俗、人文知識,對幼兒教育有很強的參考意義。將民族民間英語應用于幼兒教學,可以增加幼兒音樂美感,啟迪幼兒發(fā)現(xiàn)真善美,增強幼兒的民族歸屬感。因此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豐富自身能力,深入挖掘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完善教學設施等,將幼兒民間音樂教學生活化、簡單化、趣味化,進而豐富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傳承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楊麗丹.陜西民間音樂文化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0,9(32):74-75+90.
[2]郭曉鳳.永安本土民間音樂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13):8-9.
[3]趙夢.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民間民族音樂運用的策略思考[J].黃河之聲,2019,(2).